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生态脆弱 B.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C.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D.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 2.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A.A B.B C.C D.D 据报道,新疆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新疆每年对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季节工中,河南人最多,每年有15万人到20万人前往新疆打短工,其次是甘肃和四川民工,但缺口仍很大,每当这几个季节来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招工,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提到的民工流动 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B.属于人口流动 C.属于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属于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4.影响材料中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文化教育因素 D.政治因素 读下列三个国家人口金字塔图,回答5—6题。 5.同属发展中国家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有关国家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①国近几年来劳动力严重短缺,需要从国外引入大量劳动力 B.② 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的负担不重 C.③可能因战争原因,致使15-35岁的男性人口比例不正常 D.一个国家的男女性别比例变化对社会影响不大 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7—8题。
7.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青藏地区环境承人口载力的特点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计图。读图回答9—10题。 9.从目前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过渡型 10.在图示期间,该国城市化进程最慢的时段是 A.1776年以前 B.1776年~1915年 C.1915年~1967年 D.1967年~2006年 右图为世界某两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a城市可能是 B.东京 C.纽约 D.墨西哥城 12.近几十年来,b城的城市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A.城市中心人口增长迅速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市中心日益衰落 D.城市化速度加快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以下13—14题。
13.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14.与丙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潘帕斯草原 D.墨累—达令盆地 下图为某城市风频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15—16题。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6.从保护大气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宜布局在该城市的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某地农民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吃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据此回答以下17—18题。 17.该地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 A.国家政策和措施 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 C.市场需求 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 18.当地农民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害虫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密集 农业 商品 农业 种植业 A A.津巴布韦的烟草种植业 B.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C.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业 D.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麦-牧羊业 我国某著名葡萄酒企业拥有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研发、生态旅游、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六大酒庄,读下图,回答第20题。 20.宁夏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西部“葡萄酒都”的战略目标,与山东相比,在宁夏兴建酒庄的明显优势条件是 A.水热充足,土壤肥沃 B. 光照条件好,葡萄质量较优 C.培植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 D. 地价便宜,劳动力成本较高 读工业生产成本比重示意图,回答以下21—22题。 工业生产成本比重 A.西北内陆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 D.辽东半岛 22.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A.在广州建棉纺厂 B.在上海建宝山钢铁厂 C.在南京建石化工厂 D.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回答以下23—24题。 A.①生物制药厂 ②食品厂 ③电脑装配厂 ④玻璃厂 B.①彩印厂 ②造船厂 ③纺织厂 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 ②造纸厂 ③家具厂 ④烤烟厂 D.①啤酒厂 ②炼铝厂 ③缫丝厂 ④制糖厂 24.图④所代表的工业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A.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 B.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C.生产需投入大量的能源动力 D.生产过程只需较高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 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回答25题。 A.甲 B.乙 C.丙 D.丁 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江苏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26—27题。
26.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 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 ② B. 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 27.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的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 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 右图为某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28—29题。 A.大牧场放牧业 B.乳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9.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右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30题。 30.M、N两国属于 A.M为发达国家、N为发达国家 B.M为发达国家、N为发展中国家 C.M为发展中国家、N为发达国家 D.M为发展中国家、N为发展中国家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31.自古至今,人口移动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10年我国跨经济地带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注:“+”表示流入,“-”表示流出。 省区 净流入(出)人口/万人 流入(出)资金/亿元 ① -870 +907.49 ② +1560 -1627.22 (1)结合材料一,说明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从 、 流向 。(3分) (2)结合材料二,我国人口流动的净流入省区是 (填代号),该省区的简称是 ;净流出省区是 (填代号),该省区的名称是 。(4分) (3)分析我国人口流动对①省区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分) 32.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1年4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安徽省统计局也于 材料一 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的比较
材料二 江苏某城市城市化过程中三个阶段略图 (1)根据材料一的数据,我国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率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绝对数 。面临的人口问题有 、 等。(4分) (2) 据材料二可以看出该区域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1分) (3)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出现的问题有 、 等。(2分) (4)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部分学者提出放宽生育二胎政策。你是 支持还是反对?并说出你的理由。(3分) 3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2008年10月,据黑龙江省统计局统计,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15 691.2万亩,比上年增长2.8%。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大幅度增加。播种面积增长和高产作物面积增加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 目前,全省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300亿千克以上,粮食商品率达到70%。 材料二 (1)材料二中,图甲、图乙所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2分) (2)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商品率较高的是________,其原因 。(2分) (3) 甲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 ;乙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影响该地区粮食作物的主导自然区位条件是 。(3分) (4)试评价甲地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3分) 34.读“某城镇工业布局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计划在该城市建设一个微电子工业基地,则最适合布局在A~E地之间的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2分) (2)计划在B、D、E、F地中选择一处作为钢铁厂的建设用地,__ __地最理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3分) (3)把化工厂布局在该城市的B地是否合理?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3分) (4)该城市的自来水厂和纺织厂分别适合布局在图中的________地和________地。(2分) 2011——2012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地理科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32. (10分) (1)低 多 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大等问题。(4分) (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分) (3)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2分) (4)支持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问题还在加重;会带来劳动力减少;社会和子女负担加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3分) 反对 当前我国人口数量庞大;放宽生育二胎政策会导致人口增加很多;进一步加剧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消耗过多的社会财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34.(10分) (1) C 微电子工业应该布局在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C地远离城区和主要交通线,且背靠山地,大气环境质量较好(2分) (2)D D地靠近铁矿;又有铁路与煤炭产地相连,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该地又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对城镇的环境污染较轻。(3分) (3)合理 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对城镇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都较轻(3分) (4) E A(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