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招打造背景高手

 newstartfree 2012-05-11

10招打造背景高手

_徐晓刚

背景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许多摄影高手往往也是背景运用高手,换一个角度或采用一种新的技法,背景就完全不同了,整个图片的视觉效果也就大大改观。用好了背景既能给画面带来形式感,又能够烘托主体、表现主题、交代主体所处的环境,明确和丰富主体的内涵。如何运用与处理好背景,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关键环节,许多人在拍摄时常因全神贯注于主体而忽视对背景的取舍,结果拍出的画面主次不分,没有章法,这就是缺乏“背景意识”的表现。本文就对背景运用进行分类探索,找出其中的规律,揭示其中的摄影技巧。

 

摄影作品中的背景大致可分为信息量较少的简化型背景、加工型背景和信息量较多的说明型背景。简化型背景是突出主体人物最常用的方法,发现被摄体后,经过细致的观察、选择、和提炼,当我们发现不需要背景交代许多信息量就能表现好主题时,就可以选用简化型背景

  简化型背景

  仰视简化背景

俯视截取背景

俯视的视角同样是简化背景的重要手段,比如从高处拍摄位于一般地面、水面、草原、沙地等处的主体,均可避开杂乱景物,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如右图。俯视的视角不像仰视那样容易做到,因为有些场景找不到高点俯拍。此时,可以借助摄影梯或凳子进行俯拍,还可以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或独脚架上,将它们举过头顶,通过翻转屏取景,用无线遥控器按动快门拍摄。当俯拍的高度不够时,选择视角广阔的镜头将更加有效。拍摄时要根据具体场景分析,不要一味追求视角独特,而影响主题的表达。

 

 
 
 
 
 

景深虚化背景是简化背景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控制影深来完成。控制景深就是控制主体前后的清晰范围。镜头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拍摄时离主体的距离越近,越有利于虚化背景。如左图,尽管所用光圈5.6并不算太大,距离也不可能很近,但使用了600mm长焦镜头,使背景模糊程度非常大。用最大光圈、最长焦距、最近距离拍摄某个物体,可以得到最小的清晰范围,也就是最大的虚化效果。再改变其他某个要素,就可以扩大清晰范围,对于单反相机来讲,可通过景深预测功能查看景深效果,获得想要的虚化程度。

 

烟雾遮盖背景

利用烟、雾的遮挡来简化背景,也相当于虚化背景。烟、雾能掩盖许多杂乱的景物,使画面简洁,并可使色调更加浅淡柔和,相当于削弱了背景的色彩饱和度,也就有利于主体的突出,如上图。有经验的摄影人看到雾气、烟尘往往会很兴奋,并会想方设法利用它们去完成作品。后期制作中,还有Photoshop专用的烟雾笔刷可供下载,安装到程序目录中的presets/Brushes文件夹中,就可以以画笔笔刷的形式调用。还可以把以往拍摄的烟、雾素材抠图保存好,用的时候以正片叠底的方式与其他艺术作品混合图层,制作烟雾效果,简化背景。

 

背景只呈现单一色调时,将非常简洁。而高调的背景,还具有超凡的装饰效果。所谓高调,是指以大面积的白或浅色素作为整个画面的基本影调,暗色素越少,调子就越高。光线均匀,且比较亮的景物可以被选作高调背景,比如阴天散射光的天空,阴天灰白的水面等,高调背景,最好搭配深色主体使用,发获得影调柔和、反差明快,素净爽洁的效果。室内的墙壁、窗纱等浅色物体也可被用作高调背景,测光时,可以按照主体进行点测光可适当增加一挡曝光,即使高光部分微有溢出也没有关系。

 

低调隐藏背景

与高调式背景相反,所谓低调,是指以大面积的黑色或或深色素作为整个画面的基本影调,但也需配置少量亮色素,以实出主体,亮色素越少,调子就越低。低调能给人带来蕴藉、含蓄或庄重的感觉。光线均匀,且比较暗的景物可以被选作低调背景,比如,室外晴天条件下的大面积阴影,如左图的背景。在室内拍摄时,可利用黑色背景布练习拍摄低调式背景,布光时注意,用灯侧光照亮主体时,可用挡光板遮住灯的散射,尽量不使背景接受照明。如采用顺光,则可选用弱光,近距离照亮主体,尽量使背景不受影响,这样才可以把主体同背景分开,增加空间感。测光时,按主体亮部测光即可。

 

加工型背景

任何背景,除了包含一定的信息量之外,都有或多或少的渲染气氛的装饰功能,有时,为了强化这种装饰功能,摄影人会想方设法地加工背景。它主要用于特殊的创作意图,有一种幻觉色彩。比如,利用慢门晃动相机并配合闪光灯后帘同步拍摄产生光流的背景(如左图),利用长时间曝光使动体背景具有动感(如下图)。在广告摄影和静物摄影中,经过加工的背景更是应用广泛,种种带有创意的布景,种种特殊的光效,都是为了带来新奇的美感,大家可以展开想象,勇于实践。

 

说明型背景

背景交代环境

根据作品主题的需要,有时需要背景交代足够的信息以烘托主体、帮助叙事,说明主体所处的时间、地点、季节等。这就需要一个较清晰的、信息明确的背景。譬如拍摄某一类人物,欲显示被摄者的职业特点,我们可把其工作现场作为背,并采用现场自然光线拍摄,力求画面产生常态的气氛,把环境作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环境来衬托人,用环境来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深化主题。如左图,不是很虚的背景中的一辆小货车,就交代了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我们还可以由此想到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

背景说明主体

有时,需要背景交代更丰富的信息才能表现好主题,则要大胆地取入背景,并分析背景中的各个元素与主体关系,哪些元素有助于深化主题,则一定要保留;哪些元素可有可无,最好就去掉。如右图,假设不取入背景中的人物,不公表意不够清晰,而且主题也不够动人。经过图中的取舍,大人与小孩的对比,忙与闲的对比,以及忙中偷闲的趣味皆跃然纸上。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需要交代环境及其他人物,但背景也不一定要完全清晰,否则很容易造成主次不分,互相破坏的结果。

 

背景呼应主体

有时,背景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对于整个主题来讲,密不可分,如上图,同样在搬东西的人物之间形象成了极具趣味的呼应关第。通过背景中的重要细节的表现,实现了背景与主体的有机结合,并艺术地深化了主题。这样的背景,如果虚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但是,主体与背景都清晰,则容易在轮廓上叠在一起,互相破坏。上图中,主体人物头部恰好没有被破坏。想必是连拍的结果,在连拍中,成功的概率更大。此外,主体与背景的反差控制非常重要,二者的反差拉开,则更显空间层次感与秩序感。控制反差可在后期进行,注意自然过渡,避免生硬。如本页两图,分别对背景和主体进行了局部后期提亮,但过渡自然。

 

总结:

背景是一种微妙的、强有力的构图因素。背景空间对画面的整体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空间或多或少,或虚或实,只要您当时想到,并且拍摄时通过技术控制做到,就能够获得成功。最后重申,背景同前景等陪体一样,首要的职能应是服务主体及主题。切不可一味追求某种背景而忽略重点,失掉画面的全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