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平是陈有本门人吗? 在近代太极拳的传流史上,陈清平可谓一位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可是,关于陈清平的师承,在河南温县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是赵堡太极拳传人的说法:陈清平是张彦的传人,是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名师。 近年来,笔者又到温县赵堡走访时,参观了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纪念馆的宣传资料,关于陈清平的师承和传拳事迹,是这样写的:“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陈清平,其父定居赵堡镇,其出生于赵堡,拜张彦学太极拳,善教学,其人多有成就,传河北广平府武禹襄,发展为武、孙式太极拳。” 纪念馆中,历代宗师均塑有彩色泥像,个个栩栩如生,他们是赵堡太极拳祖师蒋发、第二代宗师邢喜怀,第三代宗师张楚臣,第四代宗师王柏青、陈敬柏,第五代宗师张宗禹,第六代宗师张彦,第七代宗师张应昌、陈清平等。这说明了,在陈清平以前,赵堡太极拳代不乏人,陈清平仅为赵堡太极拳第七代传人。 第二种是陈家沟人的说法:陈清平师承于陈家沟人陈有本。 陈鑫(1849~1929)是陈家沟人中有名望,有文化的人,为恐“失我家传”,历二十八年(1900-1928)撰写了《太极拳图画讲义》。 1929年陈鑫去世后,其后人于1930、1931年间补写了《陈氏家乘》一文,并将《太极拳图画讲义》改名为《太极拳谱》。1933年此书出版前夕定名为《陈氏太极拳图说》。《陈氏家乘》附录在该书后面。 《陈氏家乘》中有“有本门人陈清平”句语。有了这个“依据”,1964年出版的唐豪和顾留馨合著《太极拳研究》12页中说“有本的学生、族侄清萍”(清平)。 1982年出版的顾留馨著《太极拳术》359页沿用此说。1997年7月出版的《陈氏太极拳志》卷一第32页,对此补充为,“陈清平(1795—1868)……幼承陈有本习太极拳……青年时已成名手”。1997年9月出版的《中国武术史》318、319页有云“据武术史家唐豪等(按:指顾留馨——笔者注)考证……青萍(清平)师承于其族叔有本。” 唐豪、顾留馨的说法,是沿袭《陈氏家乘》。《陈氏太极拳志》的说法,是沿袭《陈氏家乘》并加以补充。《中国武术史》,是依据唐豪、顾留馨的“考证”。数十年来,竟有如此多的陈氏族人和代言人、武术史学家进行“考证”,皆说陈清平师承于陈有本。此说法在中国武坛流传已久,影响颇深,似乎已成为“定论”。 本文根据陈鑫生前撰写的相关原始记述,并对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旨在彻底否定他们加在陈清平头上的不实之词,还历史本来面目。 众所周知,陈清平是近代中国太极拳史上颇有影响的重要人物,著有《太极拳论解》、《太极拳练架子六要》、《太极拳总论(附歌)》、《六首歌决》、《走架打手行工要言·续篇》等诸多太极拳理论著作(详见戚建海先生著《太极拳技击和炼丹术之奥秘》)。说明陈清平是一位文武皆备的太极拳名家。如果按《陈氏太极拳志》所言,陈清平在幼时开始学拳,因他是赵堡人,那他幼时就应在赵堡一边读书一边向赵堡太极名师张彦学拳才符合情理。试想,一个幼童,读书之余,为何硬要舍近求远到离赵堡镇8华里的陈家沟去学拳呢?因此,笔者认为,“陈清平幼承陈有本习太极拳”之说,难以成立。 《太极拳图画讲义》中,陈鑫于“大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岁次戊申冬十一月上浣”的《序》中有如下记述:“我曾祖公兆……乃以是艺传我祖有恒、叔祖有本。有本三十六岁始业拳,至晚年学业湛深,技艺精粹,又以是艺传我先大人仲甡、先叔大人季甡,先大人与先叔大人同乳而生,……我先大人命我先兄(垚、焱)习武,命愚学文。习武者武有可观,学文者文无所就,是诚予之罪也。夫所可幸者,少小侍侧,耳闻目见,熏蒸日久,窃于是艺管窥一班(斑),虽未通法华三昧,而妙理循环,自觉有趣。”(字下着重号由笔者所加,下同。) 这里陈鑫说,其叔祖陈有本将“是艺”传给其父亲陈仲甡和其叔父陈季甡,而未言其叔祖陈有本传“是艺”与陈清平。而且是在陈鑫“少小侍侧,耳闻目见,熏蒸日久”的基础上说这番话的。由此可知,陈鑫的父亲和叔父都未给陈鑫说过,其叔祖有本传拳与陈清平。这是其一。 其二,陈鑫在《序》中说,其叔祖“有本三十六岁始业拳,至晚年学业湛深,技艺精粹”,根据这句话的中的“学业”二字分析,这里的“业拳”指的应是学拳。也就是说,陈有本三十六岁才开始学拳,到了晚年,功夫才达到精湛的程度。 据《陈氏太极拳志》卷一32页云:“陈有恒……壮年溺于洞庭。”并说陈有本在“兄亡后,闭门练拳,于太极拳更加精研。悟得真传,尤得骊珠,他不受其限,多有创新,艺精入神,自成一脉。”这段话是说,陈有本在其兄陈有恒去世后,闭门谢客,在家专心练拳。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对太极拳精心研究,悟得真传,并不受原来套路限制,大胆进行创新,从而“自成一脉”。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没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是不可能“自成一脉”的。故笔者认为,这段时间,陈有本没有在外以教拳为职业的精力。他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练拳和“创拳”上。 其三、陈有本三十六岁始学拳,那么他始学拳在哪一年呢? 据《陈氏太极拳志》卷一32页记载,陈有本生于“1780”年,由此后推35年,得知陈有本始学拳的时间是在1815年。 从前面《陈氏太极拳志》卷一32页所介绍的陈清平情况得知:陈清平生于“1795”年,幼时已习太极拳,青年时已成名手。那么,这个“青年时”指的何时?《陈氏太极拳志》卷二313页有说明:“十九岁”。由1795年后推18年,我们得知,陈清平“已成名手”在1813年。 陈清平于1813年“已成名手”,陈有本于1815年才开始学拳。也就是说,陈清平已成名手两年,即清平21岁时,陈有本才开始学拳,陈清平怎会是“有本门人”呢? 综上所述,《陈氏家乘》、《太极拳研究》、《太极拳术》、《陈氏太极拳志》、《中国武术史》中所记有关陈清平师承陈家沟人陈有本一事,均不符合史实。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千方百计给陈清平虚构师承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若不给陈清平虚构师承,怎能把蒋发承传的历时400余年的赵堡太极拳,纳入陈家沟陈氏太极拳而成为其支流呢? 以上所言,谁是谁非,敬请广大武术爱好者,有识之士发表自己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