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阳黄,阴黄?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2-05-12

 

  什么是阳黄,阴黄?针对什么是阳黄,阴黄这个问题做如下介绍:
  阳黄和阴黄均为中医学名词,阳黄是指急性黄疸型肝炎,阴黄即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肝炎。祖国医学认为,病毒性肝炎是由湿热邪毒积于肝胆,致肝郁气滞,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以及脾胃虚寒,气滞血淤而成。
  祖国医学认为,急性黄疸性肝炎是由于湿热邪毒侵袭机体,使体内气机运行不畅,湿热积于脾胃,湿热交蒸于肝胆而发黄。一般起病较快,有低热或高热、恶寒、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或便秘。出现黄疸时皮肤、巩膜黄如桔色,皮肤发痒、口渴,小便短少、色黄褐,肝脏肿大,触痛显著;少数可触及脾脏,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阳黄。
  阴黄则指病人身目俱发黄,但黄色晦暗,属于虚实证。一般病势缓慢,病程较长,常伴畏寒、口淡、神疲乏力,有时发热、腹胀、大便偏稀。若治疗不当,迁延日久,则易气滞血淤,出现肝脾肿大,质硬难消。治疗阴黄常用药物有茵陈、附子、白术、干姜、苡仁、茯苓、党参、厚朴。出现淤血者,可加用丹参、鳖甲、三棱、莪术等活血化淤、软坚散结等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