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 胁痛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4
30    胁痛


    胁痛是自觉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的症状。胁痛可归属于广义的胸痛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气机阻滞、脉络失和、疏泄不利。胁痛为肝胆、胁肋部病变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脓肿、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肋间神经痛等病。

    30.1   诊断依据

    30.1.1   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疼痛性质可为刺痛、胀痛、隐痛、闷痛或窜痛。

    30.1.2   常因情绪不快、进食油腻、劳累受凉等反复发作。

    30.1.3   血常规、肝功能、胆囊造影、B超、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30.2   证候分类

    30.2.1   肝郁气滞:  情志抑郁,喜叹息。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甚则累及前胸肩背,或伴有乳房作痛。舌苔薄白,脉弦。

    30.2.2   湿热蕴结: 胁肋胀痛,或牵及肩背,触痛明显而拒按,伴有身热不扬,口渴口苦,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尿色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30.2.3   肝阴亏虚: 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伴有头晕眼花,两目干涩,五心烦热。舌质红,舌苔薄,脉细数。

    30.2.4   血瘀阻络: 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入夜更甚,面色晦暗。舌紫或有瘀斑,脉弦涩。

    30.3   治疗方案

    30.3.1   辨证施治

    30.3.1.1   肝郁气滞证: 疏肝理气,方如柴胡疏肝汤加减。

    30.3.1.2   湿热蕴结证: 清热利湿,方如龙胆泻肝汤加减。

    30.3.1.3   肝阴亏虚证: 滋阴柔肝,方如一贯煎加减。

    30.3.1.4   血瘀阻络证: 活血通络,方如血府逐瘀汤加减。

    30.3.2   其他疗法

    30.3.2.1   中成药: 肝郁气滞证可选用逍遥丸等疏肝理气类中成药;湿热蕴结证可选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肝阴亏虚证可选用杞菊地黄丸、二至丸等养阴柔肝类中成药;血瘀阻络证可选用大黄蜇虫丸等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30.3.2.2   针灸:  针刺可取胆囊、足三里、中脘、三阴交、肝俞、胆俞等穴;耳针可取皮质下、交感和胰胆等穴。

    30.4   注意事项

    30.4.1   并发症处理

    30.4.1.1   发热: 应查血常规,如白细胞升高考虑为感染所致,予以抗生素治疗。

    30.4.1.2   胁痛加剧: 胁痛反复发作或加剧与进食油腻有关,可以通过血常规、B超、CT等检查明确诊断,诊治参照“胆胀”诊疗常规处理。

    30.4.1.3   黄疸: 胁痛伴有黄疸,应进一步作 B超、CT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排除肝、胃、胰等肿瘤的可能,一旦确诊,参照“黄疸”、肝癌”诊疗常规处理。

    30.4.2   饮食: 宜清淡,多食水果和蔬菜。

    30.4.3   心理: 胁痛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乐观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30.5   疗效评定

    30.5.1   临床治愈: 症状、体征消失,相关的理化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30.5.2   好转: 胁痛及其他症状、体征均改善,相关的理化指标好转。

    30.5.3   未愈: 胁痛等主要症状无变化,相关的理化指标无变化或恶化。

    30.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22条,第30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