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餐桌上的奢侈

 fifizhao 2012-05-12

餐桌上的奢侈

荧屏上的男女,演绎着煽情的故事,一个无关紧要却经常出现的细节,常使我产生不真实和奢侈的感觉——只有仨俩吃饭,盛满菜肴的大盆大碟却挤满了餐桌。这时候,要是“融入”了剧情,我就会想,这么多菜怎么吃得了哇!要是游离在剧情外,我就不够厚道地猜想:这些拍戏的变着法子“打秋风”呢,弄来这么多美味,镜头前做完样子便可大快朵颐啦! 

  杯盏盆碟里的奢侈,已经成了我们的一种文化。在这一点上,文艺作品中那种虚拟的排场和浪费,倒是如实地浓缩了我们餐桌上的铺张。中国人能吃会吃多吃的优越感,出了国门有时愈加强烈。见西装革履的老外,坐在快餐店的小桌旁,简简单单、悄无声息地对付一块三明治和一杯咖啡,我们常常感叹他们的“清苦”与“寒酸”。不少有了钱的同胞,到了异域,常常忘记“入乡随俗”的祖训,喜欢换一个地方抒发湖吃海喝的豪气,丝毫不顾当地人的感受。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件未经证实的事,在欧洲某国的一个餐厅里,一群中国客酒足饭饱将要离去时,被一个刚才默默用餐的当地顾客拦住了。这位老人执意要求中国客人,把桌上的剩余食物装起来带走。那位埋单的中国人,把胸脯拍得嘭嘭响:我花了钱的,你管得着吗!对方说,你没有权利浪费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呀!闻声赶来的店方管理人员,向中国客人彬彬有礼地作解释,要求把剩菜打包带走,并按规定罚款数百欧元! 

  相信这个故事会让同胞们汗颜,而且一定也认为那款罚得应该。但是,当我们自己平时面对餐桌上的浪费时,却是熟视无睹了。除了注重口福,我们还特别爱面子。请人吃饭,忌讳一顿光,一定要吃剩,剩得越多越风光。否则,你就是小家子气。有家饭店为了取悦顾客,过去还采取过一个经营诀窍:全鸡全鸭最后上桌。此时客人已经酒足饭饱,一般动不了筷了,于是“剩”得无比风光,让人留下好印象下次再来。在长期扭曲了的消费心理下,饭局常常是一道暴殄天物、随处可见的风景,美味佳肴除了满足口福,还具有了争面子的第二功能,经过觥筹交错的程序后,倒入泔脚桶偷偷拿去喂猪。 

  鄙人也算是下过乡的,看见别人糟蹋白米饭时,会不以为然。但是到了聚会的酒桌上,也是不知不觉跟着风气走了。 

  有一次,单位组织一批业务合作方人员去南通开会,在网上预订了用餐的酒家。第一顿饭,每桌订的是1000元标准,大家酒足饭饱后,菜仍然还在源源不断地端上来,结果多数都浪费了。第二顿降到了800元的标准,谁知剩下的更多,桌上的菜盘子竟然叠了有三层之多,有的菜甚至连动都没有动过。是当地的吃特别便宜,还是网订的伙食格外优惠,不敢断言。但这肯定是我经历过的性价比最高、印象最深的请客了。当时大家聚得开心,吃得尽兴,“剩”得过瘾,一而再的感谢,令做东道主的心里美滋滋,对满桌吃不了、兜不走的“剩余价值”,不往心里去啦。 

  比比皆是的桌上奢侈,已使我们见多不怪心如止水,只有偶尔遭遇的“出淤泥而不染”,才使我们拥有难得的心动时刻。几天前,在离家不远的小饭店里,正埋头于菜谱,耳畔轻轻飘来一个柔和的声音:先生你人不多,点的菜大概已经够了,万一不够时再说吧。我抬起头,面前是双陌生而明澈的眼睛。扎着羊角辫,模样儿土土的小姑娘,透着一股子清新纯朴之气,令我联想到远离都市喧嚣的青山绿水间,一尘不染的清风和流溪。我点点头,轻轻地合上菜谱,心想这家酒店一定不错的,菜虽然还未上来,我已经用心来品味过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