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牛下水道”能开轿车

 书城问道 2012-05-13
“中国最牛下水道”能开轿车
记者揭秘不怕水淹城市青岛的神奇
    今年夏季以来,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城市陆续遭遇大雨,青岛让国内“雨中观海景”的兄弟城市们尤为羡慕。 “青岛是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不管下多大的雨,积水很少没过脚脖子”。一个让知识界津津乐道的说法是:“这得益于上世纪初德国人占领青岛期间修建的排水系统。 ”青岛的下水道神话真的是德国造排水管道创造的奇迹吗?近日,记者走进青岛德建下水道一探究竟。
“最牛下水道”可开轿车
    据了解,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后,在主要街道下按照雨污分流的方式,铺设地下排水管道、修暗渠,雨水则由雨水专用收集管道汇入暗渠后流入青岛前海。整个青岛市市南区前海一线的德国建暗渠口12处,共5464米,呈现出东西长、南北短的特点,至今市南区有1/4排水管道仍在沿用。
    青岛市安徽路暗渠出口,即是12条暗渠之一。近日中午时分,借着退潮记者来到东侧入口。入口处高约2.5米,宽约3米,“能开进一辆小轿车”的说法一点也不离奇,由于刚刚下完雨,暗渠正在源源不断地往外排水,记者踏着刚刚没过脚面的细流步入暗渠,里面是一个大大的拱形结构,比入口处更宽更高一些,往前走大约20米处,排水道分成两个,也是拱形结构,但是高度和宽度明显小了很多,记者目测估计高有1.7米,越往里越黑。
    摸索前行了大概50米,拐弯处有一个管道,几缕光线从顶部透下来,记者推测这想必就是太平路上的一处天井,天井下方有一个酷似蛋形的下水管,高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上半部分是水泥,下半部分则贴满瓷砖。继续往前走了约100米,里面越发黑暗,管道也窄了不少,拱形水道上每隔几米就有一条直径30厘米左右的排水管,有的在两侧,有的在上方。记者除了听到哗哗流水声,还能隐隐约约看到有类似台阶的构造,台阶处相当宽敞。
德建暗渠设计科学合理
    “德建的地下排水系统所指的是当年的‘欧人区’的下水道,我们小时候经常到里面去玩,宽的地方可以进一辆汽车。”原青岛市图书馆馆长鲁海介绍。
    “德国人设计理念十分先进,主道、干道错落有致,排水道结构设计科学合理。 ”鲁海说,德国人的“蛋形”排水管,上宽下窄,下部贴满瓷砖,不仅可以减少管道受力,还可以使雨水在流量较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高流速,减少泥沙沉淀;街道雨水管道的“雨水斗”横截面呈倒“h”形,雨水进入雨水斗,泥沙等被沉淀在左边“斗”中,清水则顺着右边“斗”排走,便于清理,避免排水管道阻塞。当时中国的其他城市非常羡慕青岛,德国人留下的这个排水道,节省了不少人力。
“青岛不怕淹”不能过奖德国人
    “青岛不怕淹不能把功劳都记到德国人身上。 ”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处长安宝月说,100多年来,青岛城市有了巨大的发展,而德占时期所修得排水管道只占今天青岛市南区极小的一部分,所以不能将青岛城市防汛能力全都归功于德国人。据了解,德国人当时是按照30万左右的城市人口规模设计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而如今,青岛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市内四区总人口已增长到200多万。
    安宝月认为,青岛出色的城市防汛能力,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青岛特殊的丘陵地形,使得积水可以较快地排入大海,不容易形成内涝。二是青岛在城市发展中,吸取和承袭了德式排水系统科学的设计理念,广泛采用雨污分流理念新建管道。三是建立有力有效的排水维护运行与防汛应急机制。
    “再好的硬件也要软件来配套,排水管修得再好,如果年久失修,维护不善,青岛也难免内涝之患。”安宝月说,“德国人当年建设排水系统的出发点是方便自己,污染中国人。而今天青岛人自己建设的雨污分流系统,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是立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让全市民众受益。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