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月圆如画 2012-05-13

(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一、导学案设计基本要求

1、版式要求

(1)体例设计:

要体现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比如标题设计、学情设计、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达标反馈等。其中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一般不体现在学生使用的导学案里。

(2)题头设计:

一般要有课题、课型、课时、学校、年级、学科、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等。此外,还可以有导学案编号、班级、学习小组、学生姓名等。

(3)版面设计:

力求生动活泼、美观实用、形式新颖;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版纸要求:

B4纸(试卷纸)或B5纸型都可以,字体、字号等符合常规性要求,题量以不超过B4纸正反面一页为宜,小学应酌减。

(5)版式设计:

大致有普通式、分栏式、表格式、混合式等几种版式。

2、基本设计要素及要求

(1)学情调查:

学生的现有状况是导学案设计的出发点,并据此设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

(2)学习内容分析:

包括教材结构(又分为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等不同层次)分析、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

(3)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目标要求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可以省略);行为动词要具体、可操作;表现程度要具有可观察、可检测性。学习目标要立足学情,分层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个体学生。

(4)学习重点及难点预测。

(5)知识链接:

包括必要的旧知识链接或者相关联的拓展性材料链接。

(6)学法指导:

以问题式学习为主线,重点研究如何让学生开展有效自学、小组合作、问题展示、问题质疑、知识自我建构等。

(7)学习过程:

一般要体现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等基本环节的设计。教师的指导作用可提前预设到导学案对学习过程的设计里。

(8)整理学案:

学案整理重点要关注对个性化问题的整理、课堂生成整理、易错点整理,最后绘出知识树、知识导图(思维导图)。学科知识结构要体现以下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选择性和实践性。

(9)达标测评:

测评方式包括自评、生生互评、对子测评、教师抽查等。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达标测评,重在体现过程性评价和指导,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10)教与学反思:

其中前两项“学情调查”、“学习内容分析”一般不体现在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上。

二、导学案设计基本流程

1、个人“初备”形成“初案”

2、备课组“集备”形成“共案”

3、课前个人“复备”形成“个案”

4、课中“续备”形成“续案”

5、课后“补备”形成“补案”

三、使用规范

1、课前使用——自学(独学)为主

2、课中使用——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反馈达标

3、课后使用——拾遗补缺,拓展提升,整理归档

教师使用常规要求,概括讲:

1、课前——“独学抽查”、“二次备课”

2、课中——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进程

3、课后——批阅、辅导、反思、修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