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遍古玩【历代铜手炉(三)】

 书楼寻踪馆 2012-05-14

古物.铜手炉  

   铜手炉,名称多种,除称手炉外,还有:袖炉,捧炉,香薰,火笼。手炉,不但名称多,而且形制也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瓜棱形,多边形,无提梁形,有提梁形,有单提梁形,有双体梁形。手炉不但形制多样,其制造的材质也多样。制造手炉的主要材质有:金质,银质,铜质。在金银铜三种材质中,又是铜质材质最多:有水红铜,紫红铜,红铜,黄铜,白铜。水红铜,紫红铜,红铜材质的铜手炉,大多是清早期以前或者是明代的铜手炉。黄铜,白铜材质的铜手炉,大多就是清代中晚期以后的器物。这是鉴定铜手炉年代重要的依据之一。

  手炉,不但器形,材质多样,规格也多种。小的手炉,小不盈掌,长度大多在6——10公分,高度是6——8公分,这也是明代制造铜器名匠张明岐制造的铜手炉的重要特征;大的手炉,大不笨茁,长度大多在10——20多公分,高度在10公分以上。

铜手炉赏析(转摘) - 道通使者 - 博艺风

铜手炉赏析(转摘) - 道通使者 - 博艺风

铜手炉赏析(转摘) - 道通使者 - 博艺风

铜手炉赏析(转摘) - 道通使者 - 博艺风

铜手炉赏析(转摘) - 道通使者 - 博艺风

  鉴定铜手炉,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

1看名款

明清时期铜手炉的名款,主要是这几个名匠:“张鸣岐制”“潘凤祥制”“胡文明造”。字款大多在炉底正中处,錾刻而成。字体是阴刻小篆体,真品字体,遒劲自然,圆滑洒脱,刻工显得游刃有余。仿品字体刻板,粗糙,僵呆,浅浮,疲软。

在上面几种名款中,“张鸣岐制”字款的铜手炉较常见,可见张鸣岐的名头,比其他人的名头响亮。

张鸣岐是明代晚期,浙江嘉兴人。他制作铜炉可与当时时大彬的紫砂壶媲美,当时就有“大彬壶,鸣岐炉”的美誉。张鸣岐制作铜手炉,材质用的是水磨红铜,铜质纯净,塑性好。张鸣岐制做铜手炉,用锤打工艺,捶打而成,手工打磨的不亚于机械抛光,用手摸之,使人感到细腻,滋润有玉质感。他制作的铜炉,胎体厚重,上手有明显的压手感,可炉盖又特别的薄,炉盖和炉身严丝合缝,天然自成。炉盖上的錾刻工艺,非常精致,錾刻的纹饰精美细腻,美仑美奂,是难得一求的稀世珍品。

铜手炉赏析(转摘) - 道通使者 - 博艺风

2看材质

明清时期,名家制作的铜手炉,大多用的是材质纯净的水红铜和紫红铜。好的铜手炉,一定是好工制作,其纹饰工艺普通的铜材无法做成,只有好的材质,塑性才好。清代中晚期以后,许多铜炉都是仿造明代名炉,由于材质的限制,用的大多是黄铜和白铜,加上匠人的工艺水平低,所以清代中晚期以后仿造的铜炉,工艺粗糙,器形不规整。炉盖和炉身,结合不紧凑,间隙大。

铜手炉赏析(转摘) - 道通使者 - 博艺风

铜手炉赏析(转摘) - 道通使者 - 博艺风

铜手炉赏析(转摘) - 道通使者 - 博艺风

铜手炉赏析(转摘) - 道通使者 - 博艺风

3看工艺

铜手炉制造工艺,集其它艺术品工艺于一身。有鎏金,镀银,镶嵌,雕刻,錾刻,错金错银,敲打,磨制等等。各道工序,都是手工制作完成,没有多年的制作经验和纯熟技巧,是无法做好。

4看纹饰

珍稀难得的铜手炉,其纹饰也非常稀少。明代铜手炉的纹饰,主要体现在炉盖上,有花卉植物,也有几何图案,还有文字,纹饰精细,疏朗。明代铜手炉的纹饰,除了炉盖上流行,炉身上纹饰较少,人物山水和动物的纹饰也比清代少。清代铜手炉较流行满器纹饰,纹饰显得繁缛细密,除了流行花卉植物,几何图案,文字纹饰外,还较流行山水人物,瑞兽纹饰。

5看包浆

明代铜手炉,由于材质是红铜和紫铜,所以几百年的使用后,其包浆颜色铮亮油光,泛紫红和红黄,漆黑色;清代铜手炉,材质用的是黄铜和白铜,其包浆显得干涩,没有油亮感。清代铜手炉包浆颜色,明显不是明代铜手炉材质的包浆。

明代名家制作的工艺好的铜手炉,有的价格已经上百万了,那是凝聚古代工艺大师一身心血的精品,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需要收藏的人,去认识它,了解它,珍惜它。


书楼寻踪馆转 何晓昱《古物.铜手炉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