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庆沾染上了铜臭气,值得社会反思

 红瓦屋图书馆 2012-05-14

校庆沾染上了铜臭气,值得社会反思

新华报业网  2012-05-10 17:58:01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

  4月28日,一名网友投诉称,湘潭市一中借校庆的名义要求全校学生捐款,说是支持学校建设,自愿捐款,但却要求每个学生捐款不少于50元。该网友称湘潭一中的做法是借校庆敛财,强制学生捐款。记者了解到,湘潭市第一中学的110周年校庆活动于5月2日举行,当时许多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到场参加了庆典。(5月10日山东商报)

  湘潭市一中借校庆的名义要求全校学生捐款,无异于让每一个家长给蛋糕都吐一口痰,实在恶心得很。如此变味的校庆,有何意义呢?

  当然,借校庆敛财并非湘潭一中一家。2008年,江苏泰州高港刁铺中心小学80周年校庆当日,现场竟摆了两台点钞机。许多家长收到校方请柬,有的老师还提示了礼金标准。学校过“生日”,家长送红包,这成了中国式校庆的一大“创新”。然而,此类“创新”一旦推广,家长的口袋就得遭殃,因为谁家没有孩子上学呢?

  校庆期间,接受社会馈赠和捐助,从情理上讲也本无可厚非,而一旦这种“捐助”和“赞助”变了味,从接受馈赠演变为变相索取,从接受社会捐助演变为向学生和家长“伸手”,那么,就不能简单地从道德层面审视了,某种程度应该把其上升到商业贿赂的层面上加以看待了。

  这几年来的校庆,惹出的是是非非不少,令民众很反感。不久前,中国青年报搞了一个调查——当下校庆有什么问题?调查中,79.2%的人表示,校庆成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73.7%的人指出,校庆成了各类官员、名人明星亮相的秀场;66.6%的人指出,校庆成为“烧钱行为”,铺张浪费;61.2%的人表示,趁校庆赶建形象工程,劳民伤财;53.8%的人认为,借校庆敛财甚至变相摊派,增加校友和学生家长的负担。

  学校本应是社会的一方净土,必须恪守正确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应该通过难得的校庆机会,宣传学校的艰苦奋斗史,革命传统史,弘扬校友爱国爱民的高风亮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让在校的莘莘学子感悟到为学做人之真谛。正如教育专家熊丙奇所认为的那样,校庆的意义就是反思——反思在过去的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检讨是否追求了办学理念,是不是完成了使命。另外,校庆也是校友的活动,能让校友回来,也是沟通母校和校友之间情感的机会。

  不管是大学校庆,还是中小学校庆,应该散发出师生情谊的自然香味,而现在不少学校却沾染上了铜臭气,值得整个社会反思。钱桂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