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根《论残疾》及译后随笔

 公司总裁 2012-05-14

残疾人通常跟命运(nature或译 “自然造化者”)算帐拉平(或译“残疾人通常报复命运”):命运对他们不好,他们因此对命运也不好;他们大部分人缺乏命运的关爱,他们因此对命运有报复之心。显然,人的身体与心灵之间有一种默契,命运在其中一方面犯错误,命运就在另一方面冒危险。但因为人的性格具有选择性,而他的体格具有必然性,命运(或译“自然选择”)的星光有时因修养与美德的阳光而黯然失色。因此,最好不要把残疾看做他软弱可欺的标记,要把残疾看成他很少不成功的因素。谁身上有招人歧视的缺陷,谁也就会有永远上进、免受欺侮的精神动力。所以,残疾人个个都是极端勇敢的。起初,是出于自卫,是因为遭受到欺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平常的习惯。残疾也促使他们勤奋上进,特别是他们喜欢注意与观察别人的弱点,这样可以得到某种补偿。再者,残疾可以扑灭上级或高手的妒忌之火,因为上级或高手认为残疾人是可以随便轻视的;残疾可以使竞争对手睡大觉,他们从来不相信残疾人有升迁的可能,除非他们看见残疾人成功。所以在这一点上,在智能高的人身上,残疾反而是升迁的有利条件。古时候的帝王们(以及现在许多国家)愿意宠信宦官,因为宦官嫉妒所有的人,而只对一个人比较地顺从与殷勤。但帝王对他们的信任,在于把他们看成好的心腹与耳目,而不是好的文武官吏。(spials似乎应该是spies“间谍”,因此猜译成“心腹”。两本书上都是spials,但词典中无。存疑代考。译者注)残疾人的心理都很相似。他们的基本情况仍然是:既然他们勤奋向上,意志坚强,他们就会努力摆脱被欺侮的境地;这就需要靠美德,或者靠恶意。因此,如果他们一旦证明是优秀人物,人们也就不要感到惊奇。阿格西拉、索利曼之子瓒格、伊索、秘鲁的总督加斯卡就是这样;苏格拉底也属于他们一类;以及其他人物。

OF DEFORMITY残疾(逐句配置译文)

Deformed persons are commonly even with nature: for as nature has done ill by them, so do they by nature; being for the most part (as the scripture says) void of natural affection, and so they have their revenge of nature. 残疾人通常跟命运(nature或译 “自然造化者”)算帐拉平(或译“残疾人通常报复命运”):命运对他们不好,他们因此对命运也不好;他们大部分人缺乏命运的关爱(natural affection或译为“自然造化者的关爱”),他们因此对命运有报复之心。Certainly there is a consent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mind; and where nature errs in the one, she ventures in the other. Ubi peccat in uno, periclitatur in altero. 显然,人的身体与心灵之间有一种默契,命运(nature或译“自然造化者”)在其中一方面犯错误,命运就在另一方面冒危险。(拉丁文是:Ubi peccat in uno, periclitatur in altero. But because there is in man an election touching the frame of his mind, and a necessity in the frame of his body, the stars of natural inclination are sometimes obscured by the sun of discipline and virtue. 但因为人的性格(the frame of his mind或译“他的心灵结构”)具有选择性,而他的体格(the frame of his body身体结构)具有必然性,命运(或译“自然选择”)的星光有时因修养与美德的阳光而黯然失色。Therefore, it is good to consider of deformit not as a sign, which is more deceivable; but as a cause, which seldom fails of the effect. 因此,最好不要把残疾看做他软弱可欺的标记,要把残疾看成他很少不成功的因素。Whosoever has anything fixed in his person, that does induce contempt, has also a perpetual spur in himself, to rescue and deliver himself from scorn: therefore all deformed persons are extreme bold. 谁身上有招人歧视的缺陷,谁也就会有永远上进、免受欺侮的精神动力。所以,残疾人个个都是极端勇敢的。First, as in their own defence, as being exposed to scorn; but in process of time, by a general habit. 起初,是出于自卫,是因为遭受到欺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平常的习惯。Also it stirs in them industry, and especially of this kind, to watch and observe the weakness of others, that they may have somewhat to repay.残疾也促使他们勤奋上进,特别是他们喜欢注意与观察别人的弱点,这样可以得到某种补偿。Again, in their superiors, it quenches jealousy towards them, as persons that they think they may have at pleasure despise: and it lays their competitors and emulators asleep; as never believing, they should be in possibility of advancement till they see them in possession.再者,残疾可以扑灭上级或高手的妒忌之火,因为上级或高手认为残疾人是可以随便轻视的;残疾可以使竞争对手睡大觉,他们从来不相信残疾人有升迁的可能,除非他们看见残疾人成功。So that, upon the matter, in a great wit, deformity is an advantage to rising. 所以在这一点上,在智能高的人身上,残疾反而是升迁的有利条件。Kings in ancient times (and at this present in some countries) were wont to put great trust in eunuchs, because they that are envious towards all are more obnoxious and officious towards one. 古时候的帝王们(以及现在许多国家)愿意宠信宦官,因为宦官嫉妒所有的人,而只对一个人比较地顺从与殷勤。But yet their trust towards them has rather been as to good spials and good whisperers than good magistrates and officers. 但帝王对他们的信任,在于把他们看成好的心腹与耳目,而不是好的文武官吏。(spials似乎应该是spies“间谍”,因此猜译成“心腹”。两本书上都是spials,但词典中无。存疑代考。译者注) And much like is the reason of deformed persons. 残疾人的心理都很相似。Still the ground is, they will, if they be of spirit, seek to free themselves from scorn; which must be, either by virtue, or malice; and therefore, let it not be marvelled, if sometimes they prove excellent persons as was Agesilaus, Zanger the son of Solyman, Aesop, Gasca President of Peru; and Socrates may go likewise among them; with others.他们的基本情况仍然是:既然他们勤奋向上,意志坚强,他们就会努力摆脱被欺侮的境地;这就需要靠美德,或者靠恶意。因此,如果他们一旦证明是优秀人物,人们也就不要感到惊奇。阿格西拉、索利曼之子瓒格、伊索、秘鲁的总督加斯卡就是这样;苏格拉底也属于他们一类;以及其他人物。

《译后随笔》古今中外,残疾的伟人闻名天下的就不少。美国历史上唯一的连任三届总统罗斯福,《史记》的中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等。当代有张海迪、史铁生等。这些人都是身残志坚的英雄,他们的成功比常人付出加倍的努力与代价,所以更值得敬佩。培根在《论残疾》里写的一段话很有见地:“最好不要把残疾看做软弱可欺的标记,要把残疾看成很少不成功的原因。谁身上有招人歧视的缺陷,谁也就会有永远上进、免受欺侮的精神动力。所以,残疾人个个都是极端勇敢的。”

译者我此时(20071029时)一面坐在计算机旁打字,一面看着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容纳八万人的大体育馆隆重开幕的热烈场面,大会宣布与播放的口号中,第一口号就是“勇气”(屏幕上出现的译文) Courage;(那位美国朋友——恕我没有听清他的大名——在大会翻译毛泽东的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他把“好汉”译成men of courage;)我带着激动的心情记下这激动的时刻与激动的口号:Courage

看着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那些感动人的场面,这些残疾英雄们实在太可爱了!世界有几亿残疾人,我国就有六千万,多么大的人群,多么大的人生不幸,多么大的社会问题,又是多么大的人力资源与精神财富啊!

20071111日中央电视台10频道《人与社会》播放残疾姑娘李志华的真实故事。我打开电视时,只见她在述说母亲去世后她的悲痛。她家境贫寒,与父亲一起生活,她没有双臂,靠两只脚自理生活,写字,画画,上网。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与勤奋,她终于在 “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这所民办大学免费招收她上学四年),现正在准备考研究生。她的事迹非常感人。

CCTV200826日(农历大年三十)8时开始向全国直播的“新春晚会”是近年来最成功的“除夕大餐”。有许多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精彩节目,首先是由主持人与演艺界(据说有一百位名演员,包括著名的老艺术家于洋)共同朗诵的长诗与合唱的新歌《大雪无情人有情》。其次是最有人格魅力的两个节目:六位全国模范人物作客晚会现场与盲人歌唱家杨光的精彩表演。杨光惟妙惟肖地模仿了马三立等三位著名演员的声音,唱了一首动人心弦的歌《等待》。正如主持人说的那样:“杨光眼前虽然是一片黑暗,但他的心充满着阳光。”

200827日(农历大年初一)上午1030CCTV《新闻频道》记者采访云南丽江古城的现场直播,包括采访2004年(?没有记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何至刚(?来不及看字幕),他1978年失去双臂,但身残志坚,学习用嘴咬住墨笔写字,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屏幕上出现他为目前南方抗击冰雪灾害书写“温暖中国”的条幅。他的书法苍劲有力,美观洒脱,走笔刚柔并济,令人惊叹!

译者我所在的长春大学是1987年由三所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的吉林省立综合性大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一所超过一万五千名本科生的大学了。长春大学下设的“特殊教育学院”,二十年来招收与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残疾人大学生。他们几乎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坚强、勇敢、智慧的品质令人折服与感动。一个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他如今能像正常人一样上大学,可以想象,那是经过多么大的努力呀!

十多年前我在《新华月刊》里读到过青年作家史铁生的作品。这次为了写“译后随笔”,我特意找到新出版的《史铁生自选集》,认真读了其中一些优秀散文,如《爱情问题》、《我二十一岁那年》、《我的梦想》、《文革记愧》、《普通的人》等。我在培根《论爱情》的“译后随笔”里为《爱情问题》叫好。这里我再郑重推荐《我二十一岁那年》,从中我们可以更具体、细致地了解这位多年坐在轮椅上生活与(现在隔日透析)带病写作的残疾人作家的经历与精神。

史铁生现在是著名的作家,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我们总说像他这样有成就的人物身残志坚,这当然是事实,但殊不知他们大都经过多么激烈的思想斗争才战胜死神活下来并顽强地战斗下去。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他受到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这从他的作品里也能感受到。文化革命中间的1968年(他18岁),名义上中学毕业的他,随一批同龄的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农村插队。欢迎他们的是“糠菜半年粮”的贫苦农民与贫穷农村。三年后他双腿瘫痪,返回北京治病。《我二十一岁那年》不仅是他第一次住院治疗双腿的真实记录,也是一篇有真情实感的优秀散文。就是在这里,他得到医院几位大夫、护士的呵护和许多同学朋友的关心与鼓励,促使他决心用读书与写作来克服苦闷与烦恼,增强生活与工作的能力与信心。23岁他在一家街道工厂当临时工,工作之余从事写作(我以前读过他写这一段经历的文章)。“30岁,他的旧病殃及双肾,由工厂谢职回家。1998年终致尿毒症,隔日透析至今。”他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写出的。他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感人至深。

我再说一遍:我非常喜欢他写的那些真实、生动、感人、有趣味、有哲理的、回忆录式的优美散文!

2007118日下午3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万福全“穿针引线”的真实故事(不是神话,也不是魔术)。万福全现在是黑龙江一个小农村的三十来岁的青年,由于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肺,不能参加体力劳动,多年来呆在家里,成了“废人”。这也是一种残疾。后来,他想起母亲曾经说过可以不用眼睛穿针,就开始自己摸索练习,经过十二年的勤学苦练,他终于练就了每秒钟穿一根针的绝招,他能双手放在脑后穿针,能在水里穿针,在蜡烛火苗上穿针,在沙土里穿针,后来还用嘴唇穿针,神奇极了,如果不是在电视里表演展示,简直无法相信。看万福全消瘦、朴实的外貌,他是个很普通的年轻人,看不出有多少才华与机灵,他也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不甘心做全家的累赘,决心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他干不了重活儿,就练“穿针引线”。起初的确是为了“消遣”,后来培养出了“绝活儿”,也增加了自谋生计,自食其力的信心与兴趣,现在多家电视台来采访他,他的生计问题也解决了,还受到家里人和邻居们的称赞。有人就这样夸奖他:“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本人也感到做人的尊严、乐趣与自豪。他的眼神里也闪出智慧的光来了。

报道里有一点特别使我注意:万福全非常老实地告诉我们他这一“绝招”的诀窍。他经过努力,摸索到穿针引线时两只手配合的准确动作与固定位置,这样就练就了不用眼睛快速穿针引线的“绝招”了。如果他卖弄玄虚,故作高深,欺世盗名,说他的手上也长着眼睛,你会不相信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