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国睡眠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发明创造领域 2012-05-14
标签: 中文  分类: 论文 2008-07-03 16:02

            关于中国睡眠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汪卫东  刘艳骄   孙书臣 

           

现代睡眠医学起源于20世纪初。1929年,德国精神病学家汉斯·伯杰发现了脑电。根据睡眠脑电图的研究,人们才真正客观地认识了睡眠的全过程。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阿瑟林斯基和克莱特曼在睡眠实验室里发现快速动眼睡眠现象,并借助用现代电子仪器(多导生理仪),发现了做梦相关的睡眠,成为现代睡眠研究的奠基石,同时也引发了睡眠研究的革命。1965年后,欧洲的科学家认识了睡眠呼吸暂停。自70年代中期以来,睡眠疾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各国纷纷建起了睡眠中心。一门新兴的学科——睡眠医学正悄然兴起。为了促进睡眠医学的发展,其学科建设与发展问题,才被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睡眠医学的现状,作一初步探讨。

一、            国际睡眠医学的最新态势

如前所述,自7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学界对睡眠疾病的研究日益重视,各国纷纷建起了睡眠中心。特别是在美国,目前有关睡眠疾患治疗的临床中心已发展到6000多个,睡眠专科医院300多家。

纵观国际睡眠医学发展趋势,呈现如下特点:

1、政府高度重视  全民认知度高美国继1996年第1次发表国家睡眠研究计划外,2002年再次发表了睡眠研究5年计划,指导睡眠研究的发展方向。

2、组织机构健全  199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心肺血液病研究所下设立了国家睡眠障碍研究院,负责该领域的研究、教育、临床事务及与其它相关部门关系的协调。此后,在国际上,已相继于1987年成立国际睡眠研究会联盟(WFSRS)。为促进临床睡眠医学的国际交流,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WASM)于2004年成立。亚洲睡眠研究会(ASRS)于1994年成立,至今已有12个亚洲地区的睡眠研究会作为成员。中国睡眠研究会是发起国之一。

3、学术交流活跃  欧洲及美国每年均召开睡眠年会,以美国睡眠年会规模最大,2004年年会收到论文摘要达940篇。参加者达5000余人。

4、学术刊物种类及睡眠专著出版量增大  随睡眠研究的深入及临床医学的进展,睡眠相关的著作大量出版。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均发表大量的睡眠相关论文。睡眠专业杂志的种类迅速增加。

引文问题问靖猛

睡眠医学学科建设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在美国的睡眠医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专科,同时建立了睡眠医学会,有很多临床睡眠医学的专业分工机构。美国的内科学会在考试、认证方面都建立独立机构。2007年以后,美国内科考试委员会里,专门设定了睡眠医学的考试,它和诸如呼吸、心血管等成为一个同样水平的学科。睡眠专科医生基本只看睡眠相关疾病。

另一个方面,美国也很重视睡眠的基础研究。其教育体系,认证、发展都很规范,如已经建立了独立的认证体系,特别是在美国,睡眠医师及技师资格考试已成为必须,将于2007年出台更为宽松的考试政策,2003年底2004年初通过认证的专业医师已达2500人;专业学会通过认证、制定诊断及治疗指南形成了规范的诊疗体系;建立了完整的继续教育及培训制度,2003年底2004年初AASM认可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达50个。美国胸科学会还发表了有关呼吸科医师从事睡眠专业的培训及技能纲要。除专业学会的学术会议特设培训课程外,医学院的教科书如《希氏内科学》等均有专门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此外除睡眠中心外,在某些有条件的大学医院如哈佛大学医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均已设立独立的睡眠医学科。就睡眠学科建设本身来说,病人有需求,医院也有效益,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有需要才有存在意义。

目前世界睡眠医学研究虽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由于睡眠医学本身是一门新兴学科,既是边缘学科,也是横断学科,其自身的整合程度还不高,理论也有待于完善,呼吸睡眠障碍一类疾病仍然是国外睡眠医学专科的主要研究对象,生物医学模式仍然是睡眠医学研究的主流,治疗模式还比较单一,与精神心理相关的睡眠障碍研究队伍还不能与原来的睡眠医学队伍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还未真正形成一体的、横向的、综合的研究模式。特别是中医药对睡眠的研究,还没有参与到国际睡眠医学研究的大潮中当中来。

二、            我国睡眠医学专科建设状况

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中,已经开始进行睡眠呼吸疾病治疗与睡眠医学专科建设。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断治疗都已经有很明确的方案,在国际上都很成熟。睡眠医学目前属于交叉学科,很多人都参与,但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全面进行交流,采取的治疗手段很有偏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这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人员比例上还体现在专科建设质量上。80年代初,中国医学学者从欧美归来,开始从事睡眠相关的研究,在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黄席珍教授在国内最先成立了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采用多学科协作,开始了睡眠检测、呼吸机、手术、药物等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国中医科学院有关单位的科研、教学、临床人员是国内较早提出开展睡眠研究的单位,《中医睡眠医学》较为系统地反映了中医睡眠医学的发展脉络及学术经验。目前在我国已经有500多家医院建立了睡眠监测室,但由于没有独立的编制和学科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可循,加之,专业人员队伍缺乏,很多医疗机构尚不具备发展睡眠医学的基本条件,有的甚至生存发展以及将来的地位都是麻烦;由于理论与技术缺乏互动和交流,再加上在睡眠中心的建设方面经验不足,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多种因素,使睡眠中心或睡眠门诊建设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局面。另外,医学工作者间的学术交流只能通过会议,没有认证,没有系统的教育培训。我们目前从信息学的角度看,国内的学术研究基本上与国际学术研究一致;从临床医学发展角度看,我们比较落后;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们严重滞后。这是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睡眠医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睡眠障碍研究的重要性,内科学的教材里已经写入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很多大学有讲授这门课的。这对将来医生的培养、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是很重要的。在组织机构上,中国科协成立了专门的组织――中国睡眠研究会,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有睡眠呼吸障碍学组;耳鼻喉科学会也有相应的学组。

临床睡眠医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睡眠障碍的认识,很多三级综合医院已经建立睡眠医学中心,而在我国2000多所中医院中建立睡眠专科的中医院还不多。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上海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设有相应睡眠科室,而且发展趋势良好。但总体上看,睡眠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现代医学与中医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睡眠障碍研究,但未能进行有效的整合。但从一方面看,由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特别是中医药学比较发达,今后睡眠医学的专科整合问题可能在中国解决得更好,从而形成中国睡眠医学的特色,相信,这种特色会很快被世界睡眠医学接纳,从而对其研究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睡眠医学学科作为一个专科,已经形成一支专业的医疗队伍,包括了多学科的人员,而我国与此有关的学科就有耳鼻喉科、神经科、心理科等等,如何整合各方面的医疗资源,进行综合医学攻关,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⑴建议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关注睡眠医学的发展,广泛开展调研,提出学科发展的指导性原则,促进睡眠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⑵建议国家卫生管理部门确定睡眠医学学科为二级学科,使其成为临床科学的重要分支。由于目前在综合性医院里,睡眠医学科还不是一个独立科室,未列入诊疗项目,所以不能挂牌。

⑶鉴于到目前为止,只有部分医学院的课程里开设了睡眠医学的相关课程,睡眠医学的知识被加在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等其他课程里。因此,也希望对目前的医学教育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增加睡眠障碍的相关课程。

三、人才培养

中国的睡眠医学的兴起与发展总体上比较晚,现在还属于新兴学科与新兴专科,睡眠医学界对自身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总体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睡眠医学专科人才相对较少,其培养途径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模式,也还没有引起睡眠医学界自身的共识。

上述学科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必然会对将来睡眠医学研究的专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从而突出睡眠医学研究人才知识结构专业深度、知识广度和知识交叉特点;睡眠医学研究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则包含临床型、研究型、管理型、技术型、护理型、企业型和其他人才等各个方面。

由于以上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特点,需要我们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睡眠医学的人才培养工作,原有人才的联合,新式人才的培养模式,还要吸收其他任何与睡眠研究相关的研究人才加盟这一领域。但睡眠医学专科的人才培养而言,我们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睡眠相关专业中专科人才的培养:从临床治疗学角度来看,由于睡眠医学的“横断”学科性质,使其包括的相关学科非常广泛,在西医医院中,目前似乎已经包含了呼吸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精神心理科、脑病科、儿科、老年科、口腔科等等,而在中国,由于政府重视与国家政策层面,中医与西医“并重”,在全国有2000多所中医院,一些西医院还有中医专科,我们在考虑睡眠医学专科人才培养的时候,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中医科、针灸科以及中医院中的其它各科都应该考虑。因此,睡眠医学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相当宽阔,将来有可能向内外妇儿各学科渗透,从而真正体现出其“横断医学”本质。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以上各科是睡眠医学临床专科人才产生的基础,也可以认为睡眠医学的专科人才产生与培养的第一个途径,也是主要途径。

2、睡眠医学专科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由于睡眠医学的“横断学科”性质,决定了真正的睡眠专科人才最终必然是复合型人才,这里所谓的“复合”,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

(1)专科医生原来所在专业的医学知识;

(2)要掌握呼吸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心理科、口腔科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3)中国的睡眠医学专科人才还要掌握中医和针灸、气功、催眠等专科知识;

(4)当睡眠医学继续向内外妇儿各科渗透的时候,睡眠医学专科人才还要掌握这些专科的知识;

(5)要掌握生物医学与社会心理医学的相关知识;

因此,对睡眠医学专科人才知识的要求实际上非常之高,要真正体现“一专多能”,而目前在这方面的人才实际上非常之少,要建立非常成熟的睡眠医学专科,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已经是当务之急。

从目前的情况来考虑,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即对睡眠医学专科人才知识“复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⑴培养模式

①转科培养模式:对一些刚毕业大学生或硕士生、博士生而言,如果最终要进入睡眠医学专科,在转科培养上要在相关科室上有所侧重;

②进修培养模式:从睡眠医学相关的某一专科进入睡眠医学专科的时候,到相关的科室进行进修,而且进修时间相对要长;至于进修的途径与方法也可以多样化,不拘于某一种模式;当然,还可以派遣到国外进修学习。

③科内培养模式:为了加快睡眠医学专科人才的培养步伐,也可以采取科内培养模式,即专业人员由某一专科进入睡眠专科以后,科室内要不断地由各个方面的临床医师长期进行讲课,进行互相培养,这方面的任务是很繁重的,培养质量显然也不如以上两种途径。但如果能够与“教研室建设(见后)”结合起来,长期坚持,也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方法。

3、人才梯队建设:同其它专科建设中的人才梯队建设一样,要建设一个较好的睡眠医学专科,也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各类人才进行培养,如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技术员、专科护士等等,有仅如此,还要对以上人才的最佳比例进行研究,以达到最好状态。目前国内上在人才梯队建设问题上,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还需要研究探讨。

⑵科室建设

1、门诊条件:

对睡眠专科的门诊条件要求即使提出来也只是一个理论的考虑,它实际上要根据各医院的条件和科室的医生多少进行综合考虑。当然,如果对于一个新建的睡眠专科门诊,还应该是尽量争取条件,门诊治疗室相对于其它科室要多一些,才有利于专科发展;

(1)门诊治疗室:要根据睡眠专科医生数量、医生所从事的主要临床方向、专题与专病门诊的开展情况以及该专科建设中的治疗技术情况才能决定;

(A)药物(西药、中药)

(B)针灸、推拿治疗室

(C)心理治疗室若干(含催眠治疗室)

(D)音乐治疗室(也可以与其它治疗结合在一起)

(E)生物反馈治疗室

(F)练功室(可以从事瑜珈、气功、太极拳、团体心理治疗等)

(G)睡眠会诊中心(门诊病房均可用)

(H)其它疗法治疗室

(2)门诊检查室:可能要考虑睡眠监测室、内腔镜检查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心理检查室等等;

(3)门诊研究室:这主要是针对三级甲等医院或者是带有一定研究任务的医院睡眠专科而言(第五条),如果是没有病房的专科门诊,建议还是要把门诊研究至作为临床研究的重要条件来建设;

(4)门诊手术室:主要是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病人的简单手术,如下甲消融术等。

2、病房条件:可以适当开展病房(5~10张病床),用于接收睡眠呼吸暂停病人手术治疗、以及呼吸机调配,也可开展针对失眠患者心理治疗。

3、临床研究室条件:睡眠研究也包括睡眠医学理论与文献(含信息和数据库研究、方法学研究)、睡眠医学基础(神经生理与心理)、睡眠临床研究、睡眠药物与医疗设备研究(含监测与诊断设备)等等。所以可以根据各医院睡眠医学专科建设的规模、方向、人员、条件等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

4、规章制度:同其它科室,同时还要针对专科建设中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制定。

5、诊疗规范:WHO西太区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组织全国部分单位的科研和医疗机构的专家编写了《基于失眠症的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指南》已经完成,中华中医药学会也组织人员正在制定诊断标准,这些指南都将为睡眠障碍的诊疗规范化创造条件。

四、专科特色

1、专病门诊:睡眠医学专病门诊是根据所在科室的医生特长或主要临床研究方向来决定的。其优点在于,治疗疾病的特长突出,容易引导相关疾病的患者,专病门诊建设又可反过来支持整体门诊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睡眠医学专科门诊的重要途径之一;

2、专题门诊:专题门诊是睡眠医学专科门诊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根据本专科门诊的特色而设,即可以表现为专病门诊建设(同上),也可以突出表现为特色的治疗技术见长,还可以表现为其它形式。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睡眠专题门诊,可能是国内中医院中第一个睡眠专题联合门诊,拥有多个方面的专家,同时又以催眠心理与中医气功等非药物疗法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糖尿病等疾病伴睡眠障碍著称,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3、专家门诊:专家门诊的设置既是医院门诊发展的表现形式之一,更是专科门诊发展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专家的知识面较广,治疗技术较强,治疗经验丰富以及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其知名度也较大,同时拥有比较固定的患者群等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在中国,由于几千年中国文化和中医文化的影响,患者就医心理明显与国外不同,对专家的崇拜心理远大于国外的患者,因此,专家门诊的设立对专科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专科建设中的专家越多,对专科发展的贡献可能越大。

4、诊疗技术:我们预测,临床睡眠医学发展的趋势将会出现以下特点:

(1)临床研究的重心应由睡眠监测学与诊断学向睡眠治疗学方向倾斜;

(2)从单纯的呼吸睡眠研究向呼吸睡眠、失眠、神内等全方位的整合与拓展;

(3)从以诊断学发展为主向诊断和治疗一体化方向发展;

(4)从以睡眠障碍疾病的治疗研究为主,向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一体化方向发展,最终向以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

因此,睡眠医学的临床治疗学将有可能从以手术和药物为主,向手术、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并举的方向发展,与睡眠医学相关的预防、治疗、康复技术也会不断发展。除传统的手术与西医西药治疗以外,一些现代边缘学科的治疗技术如心理、催眠、行为疗法等也不断参与到其中来。特别是中医的参与,给中国的睡眠医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中药、针灸、气功、按摩以及传统中医学中的各种养生技术,也可能对未来睡眠医学的临床疗效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

5、健康教育与宣传

(1)睡眠疾病预防、睡眠卫生知识

(2)睡眠疾病康复

(3)睡眠疾病的自我护理

(4)睡眠心理知识

四、实验室建设  需要建设适合睡眠基础研究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实验室。

五、研究室建设: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思路、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人员、研究项目与任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研究室数量的配置、研究条件和研究人员的配备,目前皆没有统一的标准。

六、教研室建设(含病房示教室):

    教研室的设置,是科室内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能建好睡眠专科教研室,无疑对睡眠医学专科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1)要有明确的目的意义;

(2)要了解该学科的发展概况;

(3)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教研室设主任一名,由高级职称人员担任;教员两名,由中、初级职称有工作经验的临床医师担任。为了教育办可持续发展,还将从现有相关科室中培养多名后备教员。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具有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能力,并能灵活应用于课堂,形成自己的执教特色,以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形成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能力全面的高素质教师群体。所有教师必须进行相关资格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后才能上岗教学;

(4)制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的主要方式和课程与考试方式等;还包括临床教学实习的内容、设备与具体安排等;

(5)选择适当的教材或讲义;

(6)经费预算:

(7)教研室的人员组成;

(8)教研室的规章制度等等。

 

五、睡眠医学学会建设

睡眠医学学术组织建设对促进睡眠医学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下面有众多的国际学会,世界各大洲都有睡眠研究会并得到迅速发展。1994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起正式成立了中国睡眠研究会(China Sleep Research Society,简称为CSRS),是目前我国睡眠专业领域最早成立的专业学术机构。目前下设睡眠呼吸障碍、睡眠障碍、睡眠生理和睡眠药理、睡眠与心理卫生等四个专业委员会。睡眠中医、睡眠产业、睡眠保健与睡眠卫生专业委员会也在筹建中。中国睡眠研究会为促进中国睡眠医学的学科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中国睡眠学科的发展。但是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等一级学术组织目前只有少数在内科专业委员会之下建立了相应的学术组,还未能从内科学术组织中分化出来,这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我国的睡眠专业的学科发展还有待加强。著名睡眠医学专家黄席珍教授于   年发起成立了“亚太睡眠学会”,对亚太地区睡眠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2007年由台湾学者在香港注册的“国际传统与现代睡眠医学会”已经以团体会员名义被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接纳,并邀请大陆学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汪卫东教授任该会会长,目前已有美国、德国、奥地利、新西兰、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400多人加入了该学会,上述两个学会已经结成友好学会,并成立了“睡眠医学研究合作委员会”,建立了相关的分支机构,学术交流活动比较活跃,促进了心理学与睡眠医学的结合发展,把国内的学术组织与境外的学术组织建立起如此密切的联系,也是对我国睡眠医学学科发展和学会组织建设的一种创新。另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也在筹备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但是,亚洲和中国有关睡眠专业医师的注册、培训、认证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睡眠医学产业发展

临床睡眠医学发展促进了睡眠产业的发展,睡眠工程学也得到迅速发展。当前,国际睡眠产业正在五个方面得到发展:

⑴睡眠医疗工程  临床睡眠医学的发展信赖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手段的开发,主要包括改善与促进睡眠的药物开发与设备发明。

促睡眠药物开发:临床睡眠医学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理想的促进睡眠的药物。所谓理想的睡眠药物应当是起效快,睡眠质量好,不良反应少,药物依赖性小的药物。第四代安眠药物已经比前三代睡眠药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睡眠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有些问题尚需要进一步观察。另一方面,人们已经开始重视促觉醒药物的研究,并取得进展。

促睡眠设备开发:主要是利用现代一些科技手段,如声光电磁等手段引起睡眠波的改变,从而促进或改善睡眠。目前临床上已有一些促睡眠设备问世,但其治疗效果还有待改进。汪卫东教授发明的多功能睡眠治疗仪利用复合性物理心理刺激手段目前正在研制开发当中,不久会投放市场,或许会给睡眠设备开发带来生机。

⑵睡眠保健工程 

睡眠食品开发  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对一般轻症的睡眠障碍患者有一定的帮助,对于一过性睡眠障碍患者也有改善作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对于那些食品可以干扰睡眠?那些食品可以促进睡眠的深入研究刚刚起步。

睡眠用品开发  睡眠保健用品的开发与利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枕、帽、床具、被褥、鞋、、灯具等都有新的发展,有改善微循环的产品、有适合颈部的产品、有增加保温性的产品、有磁疗作用的产品、市场潜力巨大,适应面广。

    睡眠环境设计  睡眠环境,是改善睡眠的重要环节,对睡眠环境中的声、光、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根据不同的睡眠障碍状况进行控制,是有效的手段之一。据了解,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突出。

⑶睡眠研究工程  主要是睡眠检测产品的开发,已经从简单的多导睡眠图描记发展到可以远程传送睡眠检测信息,实现多中心远程会诊;从有干扰的电极到无干扰的信号传送,实现更加人性化的模式。重点是针对专门从事长时间作业人员的睡眠研究,如美国针对从事火星探测人员的睡眠研究等。

⑷睡眠实验工程  重点是睡眠实验室的更新换代,睡眠实验室的整体设计,特殊状态的睡眠与觉醒研究,如宇航飞行睡眠的研究、极地睡眠研究等。

 

七、睡眠医学发展展望

睡眠医学的发展向医学界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人们以往所看到的绝大多数是在觉醒状态下的疾病表现,而人的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对于疾病在睡眠中的变化,人们认识的并不全面,在夜间的觉醒状态与白昼的觉醒状态是两种不同的生理状态,以往就有人提出了夜生理的概念及理论,但并没有得到重视。今天的人们需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疾病的变化,这一点在中医文献中有更多的记述,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睡眠障碍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不了解睡眠状态中正常人和病人的表现形式,就无法有效地预防疾病的突然变化,这是治未病思想的重要体现。同样,睡眠疗法也是控制疾病的有效手段,通过使用某些药物可以使肿瘤细胞处于休眠状态,这种休眠状态的肿瘤患者,可以明显地提高生存质量。

睡眠机制的分子及基因工程研究对解决与睡眠相关的疾病将提出新的认识,特别是通过改变睡眠基因,增加内源性促进睡眠或促进觉醒的药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临床睡眠医学的发展首先是解决人类睡眠中出现的问题、障碍和疾病,我们期待更多有志于研究睡眠的人,能够提出更好的方法,或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睡眠产品。今夜睡眠好,明天精神会更好,祝愿人们每一天都有良好的睡眠,都有更好的心情,都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