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多学校的的现状是青年教师教学激情有余,参与改革和创新的欲望强烈,与学生互动场面感人,教学课堂活力无限;但教学经验稍显不足,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反之,一些中老年教师,特别是一些曾经取得不错业绩的中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责任感很强、教学的目的性明确,但难以改变自己旧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甚至不想再改变自己,在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教学中显得举步维艰,教学课堂沉闷,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逐步远离学生甚至被学生厌弃。 如何重新唤起这批学校财富型的中老年教师的职业激情,是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教学形势下,各位校长在努力探究的一个全新课题,也是一个必要的重要课题。一个学校如何办出自己的教育特色,在情感及管理上如何找到有效切入点,有效激发教师积极的职业状态,唤醒广大教师、特别是中老年的职业激情,引领教师们主动自我发展,不断优化学校管理行为,深化课堂有效性模式研究,达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用幸福唤醒 海口一中(高中学校)马向阳校长用幸福唤醒海口一中教师们的激情,马校长首先在关心教师们的精神需要,树立教师们主人翁意识外,在物质生活上给教师们描绘了这样的图景:“海口一中的教工,应当穿着品牌职业服装,肩挎手提电脑,乘坐设施先进的专用空调大巴上班;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批改作业或研究问题;一张校园卡就可以享受阅读、查询、下载、就餐等综合性的服务”。并且三年后他让这美好的憧憬成为了现实。这种在物质上、在办公硬件上满足教师们的幸福感,唤醒教师们的职业激情无疑是有效的,在享受幸福后做任何改革都会充满激情,并且为了不至于失去这样的幸福,自然会产生危机感,有危机就有改变自己的动力,应该说马校长是聪明的,也是有能力的。 二、用改革唤醒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用改革唤醒教师们的职业激情。在一个乡下初中学校就要被撤并,学校的辍学率超过40%的情况下,用一年的时间建章立制,整顿教学秩序,建立一个改革的教学环境,改过去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为真正以学生为主的主体地位的落实,拆除讲台,搬走讲桌,让老师成为学生之间的一员。废止陈旧课堂上教师的一统天下的局面,让课堂成为每个同学参与的舞台。改革的成功,让一个曾经无名的杜郎口中学成为了中国大地上的名校。从2004年开始,该校共接受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专家、老师参观学习的人次已经达几十万人次。这种用改革唤醒教师们的职业激情,更是让人感觉可贵可取,值得深思、研究和学习。
三、用成功唤醒
其实许多教师在选择这一职业的同时,就选择了一份责任,许多教师对物质追求都是适度的,教师们更多的自豪与满足在于自己学生的未来。自己的班级得到表彰;自己的课堂得到领导和同事推崇,得到学生的崇拜;自己的论文得到同行和领导的认可和奖励;甚至学生作业本里夹个纸条说“老师,谢谢您”;都会让一个教师感到一种成功的满足,同样会让这样的教师在工作中充满激情,也会让这样的教师在研究现实学生后,愿意去为学生改变自己。 教师的最大财富就是有一批能记挂自己的学生,教师的心态就是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的认可。长沙稻田中学就是通过学校评比,学生测评,每期评出“星级教师”,让这批教师在学校和学生的肯定中获取成功的感觉,从而唤醒他们的职业激情。 至少,在目前形势下,在新课程、新理念中,不改变自己、不进行改革的教师,要得到学生们的普通认可,是非常有难度的。 四、用情感唤醒 近年来,随着全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全部落实到位之后,教师群体的精神状态和物质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们大多数摆脱起码的生活困难。学校如何从制度管理的要求性管理,逐步走向情感管理的自我管理,也是学校必须做好的工作和思考的问题。 2010年12月参加了全省初中学校校长研究会,近距离听了原湖南师范大学张楚廷校长的讲课,其中一点他讲到:“作为校长,我最不喜欢用的就是‘调动’两字。”他解释到:“一个好的学校,应该会让教师懂得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好。教师的教书育人是应该做好的,怎么需要你去‘调动’呢?”会后,许多校长表示了难以理解,然而,现在看起来这位老校长、老教授说的话是很有道理。
五、用信仰唤醒
从古时到现今,教育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师作为终生职业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当教师的首要条件,孔子说:“教不倦,仁也。”他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对学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还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孔子对学生极其热爱,全面关心,堪称爱生典范。纵然弟子三千,他也激情满怀,纵然贫困潦倒,他仍然激情不减。这样的先师不需要谁去调动,也不需要奖励和金钱,他把教育人、培养弟子当成了自己的一份天职,一种生活的信仰。 2010年“感动中国”的教育者汪金权,22年前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放弃留城工作机会,主动到湖北蕲春山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在大山深处播洒希望的种子。22年来,他扎根山区,坚守三尺讲台,倾心教书育人。虽然家境贫寒,仍然从他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拿出10多万元,无私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位山村教师,以无私铸就了人间大爱,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伟大品格。
象这样的教师就是在自己的学校,在自己的身边的许多教师中都有这样的品行,他们把培养孩子当成自己神圣的事业,把对教育奉献和付出当成自己终身的职业追求,这是一种忘我的高尚境界。
决定教师是否感到自己幸福的源泉,是他的付出是否被尊重和认可。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领导,应该与教师们在情感上进行良好的沟通,让教师们少一些怨气与抵触,从而达到唤醒教师们工作热情的目标。领导的情感投入,变纯制度的硬性管理上升为情感的自我管理,对形成学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激发广大教师们的职业激情,形成群体之间心灵契约,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建设富于激情的和谐校园,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师必须生活在幸福之中,工作在激情之中。没有激情的教师,怎么会有充满激情的学生?没有激情的教育,怎么能培养出充满激情、快乐成长的学生?学校的改革,成在教师败在校长;教学课堂的改革,功在教师,利在学生。教室课堂改革的决定力量是教师,学校立足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教师群体。如何唤醒教师的职业激情,是社会的需要,学生的未来需要;是学校之福,也是学生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