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行知主体思想

 孙德勤 2012-05-15

陶行知主体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为后人留下的500多万字的宏篇巨著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科学的、有远见的。它与新课程理念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不少观点“如出一辙”,让人赞叹不已。
他多次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朱凤云 发表于 2007-10-17 05:10 PM

自我意愿 自由选择

陶行知先生在1938年武汉大学作演讲时,他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接着用左手按住鸡头逼它吃米。鸡只叫不吃,他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大公鸡就吃起米来了。

    陶先生用这个深入浅出的道理批评了生活中那种“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同时,又启发学生要“自动地、主动地学习”。学习同公鸡吃米一样,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意愿,按住头把知识硬灌给学生硬喂给学生是学不成的。陶先生几十年前的教诲对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有着深刻的启迪。

朱凤云 发表于 2007-10-17 05:11 PM

教学民主 师生平等

陶行知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先生倡导的是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新课程倡导的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倘若教师没有动手动脑“做中教”的本领,是不可能倡导学生“做中学”的。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方法是“教学合一”。他说:“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乐学了。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这段话说明了教与学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一味地赶进度是无教学效果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懂得多少再去判断如何教、教多少。学生是教学的根本,教师的一切做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离开学生的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那么你的工作做得再多也是没有实效的。所以最终合一到学生,从学生那里得到验证,这也就是新课程的理念所在。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在生活的每一个点滴中来真正体现教师育人的实质、学生学习的真谛。主体思想的体现,在于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自由选择,从而使自己更加全面。

    在教学的互动中,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关系。两者在对话交流中彼此关爱、彼此关怀,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新课程无不体现着人性化的理念。而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在立足点要平等;于出头处求自由。上联是中山先生的意思,下联是我自己的意思。脚底要站得一样齐,便是真平等。……”

朱凤云 发表于 2007-10-17 05:12 PM

独立个性 创新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陶行知先生把腐朽的思想称为“裹头巾”,提出“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继续创造”。号召人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和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讲的也是个性、创造,一切陈腐的、机械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是错误的,有害的必须坚决抵制。他还说:“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我们为什么要检讨、把握?一切都为创造。我们要常常检讨、紧紧把握、天天创造,积小创造而为大创造。”

朱凤云 发表于 2007-10-17 05:12 PM

全面发展 健全人格

陶行知说过:“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我们现代的教育也必须和陶行知所说的一样,要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有各种各样不同分门别类的人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要使他们成为状元一是要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要有适应行业的特点、技术和技能。知识与技能并重,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教育,一个让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