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英”乡巴佬的一天

 雨如烟精品书馆 2012-05-15

 

“精英”乡巴佬的一天

  墙上斑驳容颜,早起的苍蝇,在屋檐与晨光划下的界线之间乱转。
  这浑浊的黄土地之上天的蔚蓝,灼热滚烫的骄阳之下断脉余岭之间,新绿涌动,碧色如烟,不见芳草萋萋,只见乔木阑珊。林边一院瓦房,粗朴无光,暗哑无状,却在山色有无中的加持下变得祥瑞、自然。不久,雨季到来,这大山小寨也会变得黏稠、丰满、完全。石头隐藏起它的坚硬,每一寸土都覆盖上生灵。螃蟹陆续分娩;野生菌遍布草甸、荒原;甚至那时的阳光都肿胀,像待孕妈妈;鸟生完蛋;五谷在丰登,六畜在兴旺,只有流浪的人儿,对着黄昏,不变的是思念,离故土越来越远。“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岂是虚言?
  家,就在半山深处的凹地上,房前屋后是连绵的梯田,台地。这时正值青黄不接之时,一片泛白的,干涸的表情。父亲和母亲正在平整坡地,太阳离下坡还有三杆子,热风滚滚,把梯田后面45°角之上的一直延伸到岭上的落叶林吹得绿一阵,白一阵,在林表变幻着色调,像碧涛,而“哗哗”、“叮咚”的水声,沿着田地边缘从几棵缀满花絮的板栗树边,几簇竹林前,从果实已青翠的梨树旁蜿蜒袭来。几棵秀于林的木,庞大的树影被斜阳拖得老长老长,几乎遮住了一脉山川,而明黄的阳光也把山区雕刻得凹凸有致,精细而微妙。比如几根渐次矮去的电线杆,挂着下垂的电线,衰朽更胜去年,而蜻蜓在其间翩跹,它们的羽翼,在逆光里忽闪,和四野里枯槁的秸秆一起,构成静舞想念;比如第二阶梯上的密集的族群、聚落,一座座青瓦泥墙构筑起来的层楼独院,摞在山湾里,并让核桃树和橘子树星罗棋布在其间,翠意正鲜。等晴日新辉遮遮掩掩地照过来时,更明显地析出这种变奏感。等时间稍晚,婶婶姨娘们燃起炊烟,就愈加安详、恬然。
  落阳随远峦沦陷,却还留下炙热感,让人消受,直到留恋够,才淡去温暖,余味舒坦,余暇悠然,余火阑珊,余音潺湲。
  坡下的大伯家水田已插完了秧,而五哥六哥家还在忙碌,吆喝着水牛耕田的“转”“锁”“洼”的声音,犬惊吠的“旺旺”声和田埂上田娃一亩一亩的“呱呱”声,时而叠在一起,时而独奏一曲。当布谷鸟的鸣叫也姗姗来迟,宿鸟归巢的呼唤也啼碎旷野。这时,黄昏的残照才温良起来,风也习习。村庄开始笼罩在暮色四合中。觅食的蚂蚁,趁着凉意,四处出动,而母亲烧荒的火焰,在绿林间跳着狂野舞步。我从院坝边,抱一捆柴禾进灶房,开始张罗晚饭。而沙漠般的云霞,涂抹着蔚蓝,并把一轮欲圆还缺的月亮拉扯出来,让它皎洁,让它柔软。透过屋檐,一颗孤星高悬,蛐蛐在田间泥块里开始吟咏,父亲拿着电瓶灯,特制口袋等工具,开始作业——去山沟溪涧里捉青蛙和蟾蜍,捉回来煮成一顿美味,解馋。每年,就这么几回,怎不怀念?
  山村里遇到了一件无可奈何的事——间歇性停电。于是只能点起松明火把在火塘边照明,以便于做饭炒菜。去年的这个时候,母亲还在水沟边的菜地里浇水,今晚是在灶头旁剁着猪草。都是家务事,如果不是母亲数十载默默的操持,那么可能就是我在延续这种生存方式,不像现在,可以蘸着月光,在院坝里写下山村里油煎腊肉的气息,记取山上桑葚、黄葡儿、杨梅一并摘来吃到爽歪歪那种况味。六婶家的小毛驴,在丢给它野草的时候,欢欣地叫了,“咿啊咿啊——”,让还没吃到夜饭的小花狗羡慕嫉妒恨,鄙夷地哼了声:吃货!
  月光明晰到有了清冷的意绪,我呼吸着月光洗过的还带着蛙声的空气。父亲喝着我从楚雄带给他的记斤58°的纯酿包谷酒,看着电视。母亲坐在火塘边搓玉米棒子,猫咪出没在墙角、鼠洞外和空明夜色里。
  我想起了各种那时。
  那时的艰辛,不比今日的光景,可以乘着凉风听正午的公鸡饱满的啼鸣,可以种几块地以遣余兴,可以决定栽几棵果树,养几只土鸡。而那时必须计算着一天要挖多少山地,多久才能把山丘挖完一遍,以便夏种时能尽量多地种植作物,而秋天有更多一点收成,让一家的生计可以延长几个月份,少挨饿几顿。那时必须忍着疲惫为左邻右舍多做些活儿,多扛一阵,以便换工时邻里们也会尽力来帮忙插秧打谷收玉米时,没有怨恨,而我也无愧于心。那时,一旦生场病就意味着生命从此与世界离分,然而能有什么方法来阻止它的发生?没有!除了迷信!!那时,一家五口必须在一起上山耕耘下地劳动,这是获得生存的唯一途径。虽然,老的看大的,大的看小的,互相看不顺,吵打猛发生,但谁也不敢不向土地猛使劲。甚至睡觉时,哥哥也要占据床的大部分,让我这个弟弟在边上睡不安稳。直到父母一起老去,我们各自长大,各奔东西,那时的计较却都变成笑谈的部分,而当时的快乐,有些还延续至今,比如掏鸟窝,比如在涨水的大河里扎猛子、钓鱼,比如去山上捡鸡枞。有些却已消失,比如放牛娃一群一群在森林里游戏,比如参加远乡亲戚红红火火的乡土喜事,比如趁着月色偷摘姨娘家屋后还未长成的橘子。那时,除了生产,就没有大事,也是今时仍同往日的部分,只是不再生产粮食,而是生产参与市场经济的原材料。之前出现了村子里大批年轻劳力往城镇输出,打工、搞小本经营、从事各种服务业,无出路后又回到村中,纷纷在土地上打主意,而政策又向小农经济伸出援手,于是才又有了生产气象。然而这村庄还是那时的根基,依然换工干农活,依然靠天来决定收成,依然是老百姓劳劳碌碌的日子。即使有了太阳能热水器,即使土公路修进了院子,即使低保、医保、财保纷纷来袭,即使成本预算、风险评估、领导视察这些词汇也出现在火塘边的家长里短中。或许用不了几年,这个山村也会陷入某种运营模式里,但旧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却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消失。咱老百姓除了观念更新慢,还有那可爱的固执。
  想着想着,便是清欢入梦,待明晨,再把黄昏细推,已不复当时形状。

蔓珠★沙华个人图书馆精品收藏

 美丽绝伦  美文欣赏 百家杂谈 幽默搞笑 养生保健 天籁之音 电脑知识 书海无边
 美图美景  名家美文 处事之道 社会万象 家庭医生 美丽音画 博客制作 精品大全
 名胜古迹 情感驿站 茶余饭后 生活百科 健康饮食 诗词歌赋 在线视频 思维游戏
 花鸟鱼虫 人生哲理 社会观察 经典推荐 经络穴位 感动心灵 资源素材 两性天地

珠★沙华图书馆所有图文摘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