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是求是”出自何处

 安徽文武 2012-05-15

 

    “实是求是”一语,最早出现在《前汉书》的《景十三王传》。说是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德“修学好古,实是求是”。师古有注说,实是求是的意思就是“务得其实,每求真是”。具体来说,这个河间献王德“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由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简单些说,这个河间王可算是一位藏书家,他收藏之丰,竟与汉家朝廷一样多。他所收集,都是善本,是秦始皇焚书前的原书原样,是地地道道的儒家真传。为此,他不惜出巨金徵集,并认真复制,以留其真本正本于世。所以,这里讲的“实是求是”,按其本来意义,应是一个藏书家的原则:务求真本正本善本。

    现在中国人讲的“实是求是”,却并不就是它的原义。现在讲的是经过毛泽东改造了的“实是求是”,是一种“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词汇。按毛泽东的解释,“‘实是’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与河间王的本来情形是大大地提高了、改观了,提到并改观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对于“实是求是” 的本义,《辞海》的解释也有提高与改观。它说:“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相”。“亦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实实在在办事。”前者从河间王的故事而来。后者所据为《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中一句话:“老弟肚里实在博学。但上头的意思是要实是求是;你的文章固然很好,然而空话太多,上头看了恐怕未必中意。”从《前汉书》的记载看,河间王的“根据实证,求索真相”,是指在收藏古书问题上的一种态度,一种原则,而不涉及其他。“修学好古”一语便点明了它的本质所在。师古关于“务得其实,每求真是”,从《前汉书》中所能得到的证明材料,也是在古书收藏这一方面。而《官场现形记》所说,似乎也不一定包含“实实在在办事”之类的意思。总之,“实是求是”一语,从公元前一百多年到现在,两千余年间,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与改造、提高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