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点是中国文艺理论家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艺批评形式、美学著作的特殊体裁,是中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对世界美学史做出的独创性巨大贡献之一。
评点文学到晚明开始风行,至金圣叹建立的评点文学完善的形式,由书前的导读、读法,和正文中的前评(小说每回前、戏曲每折前、每篇文章或诗歌前的总批),正文中的段落评批、眉批、夹批、旁批组成。
文学怪杰和《金圣叹全集》
金圣叹(1608-1661),名人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末诸生。他因目睹明末政治黑暗和深恶清军的残酷杀戮,放弃科举仕途,一生以批书、写诗为乐,最后因反对贪官而被杀。
他立志评批最杰出的六部文学著作,他称之为“六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西厢记》和《水浒传》。他因惨遭杀害,仅完成《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金批水浒》)、《第六才子书西厢记》(《金批西厢》)和《第四才子书杜诗解》的部分评批。另有古文评批《天下才子必读书》(内有《史记》多篇)和唐诗评批《唐才子诗》、时文评批《小题才子书》;《古诗(十九首)》、《孟子四章》和《欧阳修词十三首》评批等。他的全部著作由我汇编成《金圣叹全集》。
《金圣叹全集》(1985年初版,2009年导读、解读再版本,万卷出版公司)是中国文学史、美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巨著之一,是每一位有文艺和文化修养的读者的必读书,此有两因:一、本书所评批的著作,是中国文学艺术中诗、文、戏曲、小说中人人都应该学习、熟读,甚至背诵的成就最高的典范之作。二、金圣叹代表了评点文学的最高峰,并和《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20世纪文科第一大学者王国维鼎足而三,是中国美学史、文学批评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自成体系的三位理论大家之一,也是世界美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划时代的大家、巨匠之一。《金圣叹全集》中的评批文字是指导作家和读者认识宇宙、历史和人生,指导文学创作和欣赏的典范之作。
《西厢记》《水浒传》和《红楼梦》是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戏曲小说伟大作品,金圣叹一人完成《水浒传》、《西厢记》两书的评批,兼及诗文;评批极为深刻、生动、细腻、独到,文字流畅、灵动、精美且变化多端、引人入胜;建立了文学评点的完整的写作体裁和评论体系;全面、完整分析、揭示和总结了经典诗文、戏曲、小说的写作方法和创作理路,极大地提高了文学评点的水平,对诗人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文学艺术鉴赏,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金评名著的崇高地位和极大影响
《金批水浒》(1641)、《金批西厢》(1656)和金批的其他著作出版后,风行天下,影响极大:晚明至民初的读者都“爱读圣叹书,几于家置一编。”论者赞誉其“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作者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传》说他:“纵横批评,明快如火,辛辣如老吏。笔跃句舞,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故而鲁迅称他为“最有名的金圣叹”。
《金批水浒》和《金批西厢》,以其极高的艺术和学术成就,创造了三个奇迹:
其一,金批《水浒》和金批《西厢》成为清代至民国初之三百年间唯一流传之权威版本。
其二,以金批诸书为典范,不仅毛声山、毛宗岗父子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和《三国演义》、张竹坡评《金瓶梅》、《聊斋志异》和《红楼梦》评批本无不以金圣叹为楷模,《红楼梦》的创作也受金批《西厢》的重大影响。其三,金批诸书风靡天下,影响到有清一代之读者已养成非评批、评点本不读的需要和习惯,各类文学评批本大量涌现,盛况空前。
《金批水浒》和《金批西厢》
胡适认为:“最后得到十七世纪文学怪杰金圣叹的大删削与细修改,方可得到那部三百年人人爱赏的七十一回本《水浒传》。”“(金圣叹)真是有绝顶高明的文学见地的天才批评家的大本领,真使那部伟大的小说格外显出精彩!”其修改的细处,他感叹:“这真是‘点铁成金’的大本领!”“是《水浒传》的最大幸运。”“《红楼梦》有过这样大幸运吗?”
钱穆说:“自余细读圣叹批”《水浒传》之前,“读得此书(《水浒传》)滚瓜烂熟,还如未尝读。”“读其批《水浒》,使我神情兴奋”,后来一再读金批《水浒》,“每为之踊跃鼓舞”。他进而认为他是通过《金批水浒》学到了读书、尤其是读一切经典著作的方法。
《金批水浒》所创建的性格理论领先西方两百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对于《金批西厢》,与金圣叹同时之著名戏曲理论大家李渔甚至认为:“读金圣叹所评《西厢记》,能令千古才人心死。”“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金圣叹。是作《西厢》者之心,四百余年未死,而今死矣。不特作《西厢》者心死,凡千古上下操觚立言者之心,无不死矣。人患不为王实甫耳,焉知数百年后,不复有金圣叹其人哉!”“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义于其间矣。”生动形容了《金批西厢》的极高成就,说明此书是学者研究文艺经典和名著的楷模,是读者欣赏名著、作家学习创作方法和经验的最佳教材。
金批唐诗和古文
金圣叹评论古文和唐诗也精彩纷呈。《天下才子必读书》已将历代古文的优秀篇章收罗齐全。专家研究证明,《古文观止》抄袭和篡改此书;中学课本中常选的林嗣环《口技》是抄袭金批《水浒》第六十五回之回前总评;《唐诗三百首》也是模仿金批唐诗的产物。
金圣叹评论唐诗大家转折之妙,如刘禹锡《金陵怀古》之前半:”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浔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写得气势极盛。下半首说:“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金批说:“看他如此转笔,于律诗中真为象王回身,非驴所拟。而又随手插得‘几回’二字,便见此后兴亡不止孙皓一番,直将六朝纷纷,曾不足当其一叹也!结用无数衰飒字,如‘故垒’,如‘萧萧’,如‘芦获’,如‘秋’,写当今四海为家,此又一奇也。”极赞其五六转笔力犹如“象王回身”,既气顺又有力。其力大,表现在诗人将上半首的磅礴气势举重若轻地转折而下,更且顺势织进历史的沧桑;还形象地写出腐败政权倒台的政治现象在历史上的多次重复性。
金圣叹评论古文,如《留侯世家赞》“总是不能定留侯人物,意在笔外。”“留侯脚色奇,此赞亦写得恍惚甚奇。前叙老父予书,不信又信,后叙状如妇女,信又不信,总是照此一人脚色。”张良是汉初将相中最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司马迁写出这个历史人物的风格特点,圣叹用“恍惚甚奇”一语概括之,无疑已抓住了要害。另如《樗里子甘茂列传赞》“笔有余叹,其叹不尽。”“断三人毕,忽然发叹,叹秦时尤趋谋诈,只一‘尤’字,便是骂尽天下尽趋谋诈也。”对于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即使人们不熟悉的佳篇也评出精采,如《殿中少监马君墓志》:“殿中君生平事亦,略无可书,却无端忽牵连其祖子孙三世,写出一段情事婉约,悲叹淋离,真无中生有之笔。”《祭田横墓文》则“以沉郁之气,发悲凉之音。逐二句抗声吟之,真有天崩海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