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孝孺

 木柳书屋 2012-05-16

 

方孝孺

 

 (转自故宫博物院网)

   方孝孺(1357—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浙江台州宁海人,他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又称“缑城先生”。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著有《逊志斋集》和《方正学先生集》。他一生坎坷而熟谙民情,好学重道而为天下文章第一,他力图经世而孜求改政,是明初最德高望重的领政治、学术思想之先的人物,时人称之为“明之学祖”和“天下读书种子”。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师说》中更将他列为明儒第一人。
  方孝孺出生于一个世代业儒的家庭,在其父方克勤的督促下,幼年饱读儒家经典,6岁能诗。他读书成癖,师从宋濂,为诸弟子之冠,人称之为“小韩子”(韩愈)。他每每以伊尹和周公自望,以辅明王和树勋业的目标要求自己。15岁随父到山东济宁,历齐鲁故墟,览周公孔子庙宅,求七十子遗迹,考征民生之利益,揣度风俗之盛衰,综合古今治乱之由,儒家学说深深融入其血液。随后其父和其师先后因空印案和胡惟庸案而死,残暴的封建统治者给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促使其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曾先后两次被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但两人治国主张迥异,方未被重用。赋闲在家十年著书。朱任命他为皇太孙朱允炆(即后来的建文帝,史称明惠帝)的老师,称“汉中教授”。建文帝即位后,他成为顾命老臣之一,在“建文新政”中起到重要作用。方孝孺积极以自己的知识、理想影响和改造社会,他以一个正直命世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勇气,秉笔直抒胸臆。可惜最终他毕生的努力与他的理想、社会责任感、人格和生命一起被毁灭。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打到南京,即帝位,是为明成祖,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夺位成功后,召方孝孺起草登极诏书,方坚拒,投笔于地,又哭又骂。再强迫他写,他就写“燕贼篡位”四字。朱棣大怒,对他说:“你不怕诛灭九族吗?”方答:“就杀我十族能奈我何?”朱棣命人以刀割他的嘴巴从两旁至两耳,投进监狱。他的家族包括朋友门生共“十族”全部被抓。每杀一人,辄示方孝孺,孝孺凛然不顾,于是全部被杀掉。姚广孝当时认为杀方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但朱棣最终将他磔之于聚宝门外。这场连坐十族、死者达870余人的人间悲剧惊天动地,残绝人寰。方孝孺一介书生,“以一身抗万乘之威,虽九死而不悔”的懔懔气慨,极受后世学者的景仰和颂扬,其“台州式的硬气”被鲁迅所称赞。
  方孝孺文章天下第一,其文豪放雄健,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他反对剽窃,对形式主义文风深恶痛绝。他认为为文当以六经为本,掌握文法。他诋斥佛道,主张内圣外王,作文理明辞达、以物喻理。他一生力图以学问名世、倡仁德治世、议禀学井田变世,但因好古太坚、求治太锐,生搬硬套无视现实,所以政治理想失败,造成建文一朝的悲剧。这是政治与文化冲突的结果,并不能简单地视为愚忠。他继承了孔子以道德理性和文化关切转化现实政权的入世精神,和秦汉以来依附封建王朝的御用儒者以三纲五常控制人民思想的利禄之徒是不同的。

撰稿人:梁科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