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灿烂的盛唐文化

 老刘tdrhg 2012-05-17

灿烂的盛唐文化


 

 
 
   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的文学艺术、音乐歌舞、书法绘画、佛教文化、工艺美术、史学地理等,经过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的激荡,呈现出百花齐放、绚丽多彩的景象,不仅以辉煌的成就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而且以深刻的内涵、强大的力度远播世界,为世界文明史绘写出辉煌的篇章。
  1唐朝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灿烂时期,诗歌、散文、小说、
  传奇等方面成就灿然。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唐文学比起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太康、齐梁诸时期来,是一个规模空前的发展时期。自建安以来在文学形式上极被重视的声律和对偶化运动,唐朝达到了完成的境界,并且得到大发展,东晋以来对骈文处于劣势地位的散文运动,唐朝也达到了完成的境界而大为发展”。学者闻一多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从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来看,作家2200多人,作品48000多首,后经历代补轶,唐诗已超过5万多首,诗人之众,诗作之繁,实为中国诗史之奇观,堪称泱泱诗国。
  初唐诗坛上的青年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时人称之“四杰”,以青春的活力拉开了唐诗的帷幕。“初唐四杰”诗歌的共同特征是词句华丽,“骨气翩翩”,风格刚健清新,语言自然活泼,把诗歌从宫廷文学狭窄的圈子里解放了出来,开始面对现实,反映各阶层人们的生活,揭露现实,讽刺豪门贵族,表现自己的情怀与雄心壮志,描写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从而扩大了题材,增添了新的内容。
  盛唐是唐诗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宛如星汉,其中以边塞诗著名的高适、岑参,以写自然风景著称的孟浩然、储光羲,以写田园山水出众的王维,以七绝享有“诗家夫子”称号的王昌龄,都纷纷显示了他们的才华。在这星光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杜甫两颗巨星的出现,把唐诗推向了巅峰,铸造诗的辉煌。经历了盛唐的成熟,唐诗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在中晚唐时期,各种风格,各个流派极尽其变,如满天焰火,七彩飞瀑,在这个时期的众多的诗人,白居易就是代表者。
  据上述略,在我们眼前展开的唐诗画卷,诗苑似锦,姹紫嫣红,千流百派,灿烂夺目。迄今为止,唐诗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华夏中世纪艺术之光照耀到世界各地。
  2小说发展到唐代,亦进入一个新阶段,正如鲁迅在
  《中国小说史略》所说,小说“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唐代小说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的序幕。在艺术上,唐人小说有诗歌与散文结合,抒情同叙事并长的独特风格,而故事情节的曲折起伏,人物性格的突出鲜明,语言的清丽畅达,描写的细腻生动,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如《柳毅传》《长恨歌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离魂记》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
  3我国书法以线条之美,堪称是东方艺术的瑰宝,被
  誉为“无声的音乐,立体的画,有情的诗”。唐代书法,上承魏晋,下启宋元,名家辈出,各放异彩。在书法史上之所以能出现如此壮丽的篇章,首先在于唐代封建帝王的倡导和国家的重视。唐太宗既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诗人、书法家。他在《金镜》中说:“夫立身之道,在乎折衷,不在乎偏射”。故他“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缓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可见他对文化的重视。由于唐代帝王的倡导,初唐书坛便涌现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为代表的“初唐四家”。随后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通、李阳冰、张旭、怀素、徐浩、史惟则等,把楷书与草书推向后人至今无法超越的地步。
  4唐代的绘画史是山水画、人物画的成熟期。这一时
  期,“二李”将军的金碧山水画,吴道子的人物画,边鸾、刁光胤的花鸟画,王维的水墨山水画,使整个画坛充满着浪漫激情,显示出蓬勃的活力。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近古之画,灿烂而求备”,深刻地论证了唐代绘画的内涵。首先,题材范围空前地扩大了。它的重要标志是,人物画突破了宗教题材的束缚,开始面向现实生活,即使是宗教题材的绘画,到了唐代也明显地表现出一种世俗化的倾向,如把菩萨的形象画成温柔美丽的女性;仕女画突破过去烈女图的伦理说教而伸向生活。
  人物画到了盛唐更有创新。突出的特点是宗教画进一步走向现实,已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当然,最光辉的人物画家当首推吴道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吴宜为画圣”。他的绘画作品被人们列为“神品上”,被民间画工奉为“祖师”,后来评论家称为“画圣”,足见其影响之大。
  壁画,不论是宗教壁画或是陵墓壁画,在唐代都是百花吐艳的春天。寺院壁画,作为佛教艺术的组成部分和唐代绘画一样,有了高度的发展。唐代寺院之多,可谓空前,壁画之多也谓空前。庞薰琴在《中国历代装饰研究》中“可以用一个‘厚’字来概括”。这种内在的“厚”的气质,表现在装饰画构图方面,不眩奇,不取巧,采用平易而又稳重的手法,来处理画面。表现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既不做作,也不拘束。如李仙蕙墓壁画上的年轻宫女,描写得既敦厚而又表现出雍容的风度;李爽墓壁画上的侍女、乐童,描写得那样朴实;表现在唐代装饰画的色彩上,是富丽中不失典雅,鲜明中又有沉着。鲁迅先生评说:“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实和明快”。这一评价反映出唐墓壁画的艺术风格和高深的造诣。
  5唐代乐舞艺术借鉴外来艺术,亦使唐乐舞跃上了新
  的台阶。长安城内住有大批西域音乐家,著名的有中亚昭武九姓诸国的曹保、曹善才、曹刚,是蜚声艺林的琵琶名手。白居易赞扬曹刚的琵琶绝技:“拔拔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谁能截得曹刚手,插向重莲衣袖中”。米国人米嘉荣,康国人康昆仑,安国人安叱奴、安辔新等,都名重一时。《唐会要》所列天宝十三载曲名中,就有《龟兹佛曲》等曲,流行的乐曲有数百首,长安、洛阳等地尤为风行。王建《凉州行》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足以反映西域音乐在唐的盛行。
  在唐乐舞中,《霓裳羽衣曲》不能不提,相传是唐玄宗所作,表达的是要把美人幻化为仙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出唐乐舞的发展的最高成就。大诗人白居易称赞说:“千歌万载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的繁荣局面。有关民间乐舞盛况,唐诗中多有反映。诗人顾况在《听山鹧鸪》诗中写道:“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唱歌跳舞,通宵达旦,可见情景之热烈。刘禹锡《竹枝词序》云:“余见建平里中儿联唱《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他在《插田歌》中描述了农民插秧歌联唱“曲”的场景:“农妇白裙,农父绿蓑衣。齐唱田中歌,嘤咛如《竹枝》”。他在《竹枝词》第三首中又写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又在《堤上行》中写道:“江南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反映出唐代乐舞之普及和盛行。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唐代文化璀璨夺目,宏大渊博,它不仅是民族的瑰宝,也在世界文化史上映照古今,对当时和以后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说:“唐朝的文化是与印度、阿拉伯和以此为媒介甚至和西欧的文化都有交流的世界性文化。”作为世界性文化的唐文化,在公元7~9世纪的世界,异彩焕发,而同时期的欧洲文化尚却在低谷徘徊。英国学者威尔斯描述道:“在整个第七、八、九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在这些世纪里,当欧洲和西亚敝弱的居民,不是住在陋室或在城垣的小城市里,就是住在凶残的盗贼堡垒中;而许许多多中国人,却在治理有序的、优美的、和蔼的环境中生活。当西方人的心灵灾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强大文化力度的拥有,使唐代文化成为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的文化源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天,弘扬唐代文化对提升西安的国际地位和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