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六和敬呢?“

 昵称9999491 2012-05-18
什么是六和敬呢?“六和敬”,第一是“见和同解”,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建立共识。假如全世界的人,思想见解都很接近,世界就和平了,就不会有争执。所以,佛教学是帮助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建立共识。佛陀在世,为许多不同见解的人,开了无量无边的法门,佛教宗派法门之多,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建立的。佛陀为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无量的法门,并不是叫我们统统都要修学的,是因为要适合各种不同的根性,也就是要适合各种不同见解和需要的大众们。一个团体,大众的想法、看法是一致的,兴趣、目标相同,这就能和合了,就能组成一个僧团;如果有不相同的,宁可另外再成立一个僧团,不要在一起共修,一起共修,彼此一定有妨碍,彼此都不能成就。所以,佛开无量无边的法门,用意就是要使各种见解、不同思想、不同兴趣的众生,人人都能够成就,这是佛法的伟大、周到,这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法门平等”。佛绝不勉强人,叫他要修某一法门,因为自己的选择才适合自己的兴趣啊!我们往往勉强别人,我学这个法门好,你也来学吧,一定要拉他,而他未必对这个法门有兴趣,进来之后,想法、看法、意见多多,都不一致,团体往往因此受到伤害。所以,总而言之,持戒,最重要的是守住戒律的精神、原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自律的,是自己要遵守的,是中国人讲的独善其身。持戒者,虽然没有人看见,一个人独处也不可违犯,也不能放逸。对待别人要“众善奉行”,善恶的标准就是戒律,遵照戒律去做就对了。第三是“身和同住”。简单的讲就是大家住在一起共同修学。道场的建立是为了尽全力帮助而且成就每一个共同修学的佛弟子的---目的在此。绝对不是逃避社会责任,到佛门里讨生活的。如果是这种观念,那就完全错了。接受十方供养如何能消?这个罪过是无量的,且要还债,佛在经中讲得很清楚:“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唐朝时候“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就是提倡道场的佛弟子同住在一起共同修学,这叫依众靠众。什么叫依众靠众?一个人修行,我们的烦恼习气都非常重,不免会懈怠、懒惰、放逸,自己会原谅自己,这样功夫就容易退转。如果大家在一起修行,我们看到别人认真、精进,自己就不好意思懈怠了。而且大家都要遵守道场纪律,自己没有能力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还可以籍着大众的力量。@新浪檀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