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家将后人聚居高淳800年 20111011

 10同心圆10 2012-05-18

杨家将后人聚居高淳800年

2011-10-11 15:55:19 来源: 新民晚报南京市高淳县淳溪镇向西十多里,有两个比邻而居的村子:杨家村和新杨村,村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杨。让杨家人引以为荣的是,他们是天波府杨家将的后人。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些杨姓村民大多在低头摆弄着手里的活儿,他们很少想到自己那些闻名遐迩的祖先,高官显爵、金戈铁马,祖先的荣耀都被锁进了那一页页泛黄的家谱里,他们至今以杨家将的后人为荣,且恪守祖训、为人厚道。

杨家人不唱《金沙滩》

今年80岁的杨学松是杨家村较年长的老人,作为天波府杨家将的后人,在讲起有关杨家家族故事时神采奕奕。

杨学松老人说,过去,村里的孩子一到上学的年龄,都必须去祠堂听老人讲杨家将的故事。杨姓人还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祖先他们不听不唱《金沙滩》、《双龙会》。那是因为当年辽国正是在金沙滩设下了双龙会宴,用计杀得杨家将尸骨堆山,老令公杨业等不到救兵,头撞李陵碑而死。不仅自己不听不唱,如果附近有村子上演这出戏,杨家人也绝不肯答应。

杨学松说,杨家村有新杨和杨家两个自然村组,共3800多人,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姓杨。据他们收藏的宗谱记载,当地的杨姓始祖杨时荣,应是自宋靖康年间迁居溧阳崇教乡(今高淳长芦杨家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从始祖第一代杨时荣已传承了33代,辈份有自、成、周、学、茂等,而今年80岁的杨学松,在高淳杨姓族人里则排第28代学字辈,现在辈份最小的是33代麟字辈。

佘太君应该姓“折”

杨学松告诉记者,他们《芦溪杨氏宗谱》代代相传,共有42套,每套42本,分别保存在杨家后人中较有威望的人家里,可惜在上世纪“文革”时大部分被毁,如今剩下的不多了,只有他家里保存比较完整的42套。但是根据《芦溪杨氏宗谱》,记者却在其中没能发现有关杨家将的记载,更没有杨家老令公杨业的说法。

为何杨家将的历史没有记载,杨家74代杨信至78代杨时荣跨度约100年,其间正好是杨家将三代浴血疆场的时刻,会不会当时忙于打仗,就没有来得及续修家谱呢?

根据流传已久的杨家将戏曲小说来看,杨家将第一代代表人物是杨业,杨业的父亲名叫杨信,杨业的夫人即佘太君佘赛花;杨家将第二代代表人物是杨延昭,杨延昭的夫人是柴郡主;杨家将第三代代表人物是杨宗保,他娶穆桂英为妻,生有儿子杨文广。然而根据史书来看,杨业的夫人实际姓折,并非姓佘。

杨氏宗谱中清楚地记载着,杨家的第74世传人叫信,兄弟几人分别称为信一、信二、信三。信三于北宋庆历年间渡江,他的直系后代杨时荣定居溧邑长芦乡(即高淳长乐乡)。这里的杨信三与历史上的杨信是否是同一个人?显然不是,因为北宋庆历年间,别说是杨信,就连他的孙子杨延昭都已经死去有30年左右了。

由于杨家的宗谱历经兵乱、水患、“文革”、人为损坏,保存到今天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元清两代的统治者为少数民族,杨家将抵御外族入侵的事迹本身就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会不会是为了保护杨氏家族而在宗谱里把这一段家族史隐去了?如今已经80岁高龄的杨学松非常希望有关专家能根据现有的宗谱还原他们家族的真实面貌。

杨家祠堂修葺一新

杨家村有座龙王庙,村民介绍,这座龙王庙始建于明景泰年间,即使在1954年洪灾和“文革”期间,也没有被毁。

去年,龙王庙刚由杨氏村民捐资修葺一新,面朝龙潭,大门两侧各嵌一幅浮雕:《杨门忠烈光照千秋》、《杨家将扶宋图》。只见杨业骑着高头大马,若有所思地捋着胡须,眼睛凝视着前方,杨门虎将个个精神抖擞,身后的大宋战旗迎风招展……至今村里流传着发生在宋靖康年间的故事,一天夜里,杨家村始祖杨时荣梦见五色龙在村西的水塘中盘旋,醒后便许愿说,要是龙能保一方平安,他就画龙像列神位建龙庙。

村民说,龙王庙可以说是杨家的祠堂,以前大家都要到这里来议事,而把杨家将嵌在墙上其意为后人不忘先祖光荣历史,杨家村村民不但对龙王庙爱护有加,而且多少年来没被毁坏过,现在还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晓平 光理

作者:晓平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