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演义》…【61--70】

 五象之鹰 2012-05-19
 

第六十一回 黄骠马失蹄落涧 吊睛虎骨梗求医

  黄骠马前面狂奔,吊睛虎后边猛追。看来黄骠马有意远引老虎,只见它一直奔向那广袤的大西南,见有较大村镇,便特意避开。整个漫漫丰滩,任由它东冲西突。它来回穿梭,东至北圪堆、北卜子乃至托城边;西至黑砂图、周四和乃至明沙淖。一夜至昼达暮,浑身汗水如洗,鼻中喘着白气,时不时吐噜噜地打着鼻息。就在留柜村的东南角沙滩上,它实在疲惫不堪,一不留神,前蹄一失,俯倒在地。喘息稍过,猛虎的凶风,已触及马尾,磨盘般的虎爪,血盆般的大口,转瞬即能深入躯体。黄骠马急势前跃,后蹄猛弹,正好踢中猛虎的下巴,疼得老虎猛然大啸,马儿赶紧趁此时机窜出数十步。负痛的老虎,眼看肥肉到口,那肯就此丢弃,稍顿一下,继续奋起直追。  黄骠马自感筋疲力尽,奔跑渐缓了下来。老虎也并非钢铁所铸,加之本来就是一只饿虎,体力也渐感不支,但终归恋恋不舍,紧赶不让。大概是黄骠马慌不择路,亦可能自知凶险难逃,只见它飞快地奔到四圪蛋山巅,向药王住处张望。刹那间,猛虎也窜了上来。黄骠马长嘶一声,奋力跃起,准备跨跃这道山涧,飞驰到对面的水泉沟峰。若在平素,实属轻而易举之事,但如今一昼夜的驰聘奔命,勇力大打折扣。正当它跃起之时,猛虎赶到,张开大口,咬住了一缕马尾。黄骠马借着前冲的劲道拽掉了被咬住的马尾,但前窜之势也因之顿挫。勉强跃到水泉山边时,后蹄落在一块滑动的山石上,一个滑溜,摔入山涧。就在它拽开马尾之际,猛虎也一窜而起,顺着它跃上的山峰扑去。老虎前爪刚刚落地,恰好有一只野兔被惊起,猛然一跳,正好跳到老虎嘴边。老虎就势张开大口,一下把兔子吞下。兔子拼命挣扎,爪子乱刨乱抓,痛得老虎赶紧咀嚼几下,囫囵吞枣般地把兔子咽下。这下可坏了,兔子未碎的骨头,卡在老虎的喉咙中,加上先前被抓破的伤口,老虎疼痛难忍,呼吸受阻,吞吐数次仍无济于事,疼得它来回翻滚,一不小心,滚到了半山腰,被一块山石挡住,方未摔入深涧。  第二天一大早,药王匆匆起来,爬梯上房,极目四望,但仍不见宝马的踪影。他长叹着下来,准备出外找找。刚一开大门,又赶紧掩上,原来大门口正卧着那只吊睛白额虎。惊恐之心稍定后,药王趴在门上侧耳倾听,并无动静,只听见老虎呼哧呼哧的喘息声,良久良久,依然如此。他稍稍拉开门缝,只见那老虎四腿卧地,如叩跪状,前爪内曲,头正对着大门,不时点动几下。再一细看,在它的前蹄边,有一大滩白色黏液,夹和着粉红色的血液和血丝,神情既驯服又疲惫。老虎听到门的响动声,抬起头来,用恳求的目光看着药王,并不住点头,口鼻中呼呼作声。药王此时已明其情,赶紧把众弟子叫出来道:昨日那吊睛白额大虫,可能骨梗于喉,现正卧在大门外,似求医模样。尔等可各备利器,随为师出现。它若无伤人举动,切不可捕杀。众弟子中马祖最幼,但勇力过人,乃道:先生,宝马一定被它吃了,趁它不能行动,大家一齐打死老虎,为宝马报仇!其他弟子也纷纷附和。药王摆摆手道:猛虎虽然可恶,但现今有病染身,又躬身前来求救,我等理当施之以仁。更何况宝马生死未卜,焉知已被此虎吞食。说完,便迈步出门。岱安等各备器械,拥护着药王来到老虎近前。老虎见药王到来,一边不住点头,一边温顺地把四爪及尾巴掩藏起来。药王详细审视后,对着老虎,用手比划着,老虎似乎看懂了药王的手势,点点头发出呼呼声。药王走上前,用手摸摸它的背毛,老虎乖乖地一动不动,又摸摸下巴及口角,仍无异状,便说:只要你不伤人,我就给你治疗。老虎好像听懂一般,闭上眼睛,稳稳地卧在地上。药王立即返回屋内,四处搜寻,在一根废弃的房梁上,找到一只大铁环,约有海碗大小。药王命岱安将铁环取下,走到老虎跟前道:现在给你治病,一定要听话!说完,用手示意,让它张开嘴。老虎顺从地把口张开,药王一只手扳住老虎的上腮,让岱安扳住它的下巴,另一手迅速而敏捷地把那大铁环卡入虎口。等固定好后,药王伸右手于环内,看准被梗住的骨头,麻利地取出梗骨,连同周围的几根细碎小骨渣,一并拔出。金陵从药箱内取出止血消肿的药粉,敷擦伤处。一切完毕,药王站起身来,从弟子手中接过一个二尺长的铁钩,让弟子们站在背后,作好进门准备,然后用铁钩把卡在虎口的铁环拉出。老虎呼吸得畅,疼痛立止。只见它缩缩前蹄,反复点头,数次后动作虽停止,但仍卧地不动。药王以为它别处还有病痛,再三观察,未发现任何病象,道:病已治好,你可以走了。老虎再以感激的目光看看药王,抖抖全身,后背稍微拱动几下,又卧下不动,像是等待什么。药王又几次比划着手势让它离开,但老虎总如前次,抖毛拱背,并把头扭向背部。聪明的金华看出了端倪:先生,老虎是想让您把它作为坐骑。一听此言,老虎赶紧点点头。众人七嘴八舌之际,药王走上前去,跨上虎背,等坐稳后,老虎慢慢站起,在大门外来回走了几圈,尔后回到原地立定。药王下得虎背来,拍拍它说:很好!

第六十二回 跨虎行医济苍生 立庙祭祀封马王


  吊睛白额虎,驯服变良驹。药王乘骑上,平稳如轿椅。自此之后,无论山前岭后,天南海北,都能任意而行。且涉山水如履平地,走远程如乘风云。药王跨虎行医,海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要见到骑虎者,便知药王驾到。一时间,整个神州大地,人人能得到药王的及时救治。再到后来,医生们为纪念药王给老虎治病的神奇事件,用铜片打成圆形空心铜环,内装碎铜铁块,套在手上摇动,发出喳铃喳铃声响,作为走方医生的标志。此物名叫响环,又叫响铃,俗称虎撑,这些都是后话,暂且按下。  却说药王给老虎治愈骨梗后,仍对黄骠马思念有加。他知道,过去伤人的老虎,现在已变成驯顺坐骑,山野中不会再有什么危险。他对着老虎沉思良久,自言自语道:黄骠马死不见尸,生不见影,不知究竟如何?突然见老虎耸耸后背,这种动作,药王已经习惯,那是老虎让他乘骑的示意。他不经意地跨上虎背。一刹那,白额虎时而东西、时而南北地奔跑,所过之处,均有马蹄、虎足形迹,这是老虎告诉药王当日奔跑与追逐的路径。在水泉山顶,老虎站立顶边,向深涧观望。药王也顺势朝下观瞧。猛然间,在半山沟的一块大青石边,有一黄色物体晃动了几下。药王拍拍虎背,老虎会意,如腾云般纵向那物体所在,药王定睛一看,正是心爱的黄骠马。只见四周血迹斑斑,马的一条前腿已被折断,虽皮筋连属,但已不能站立。看见药王到来,贴地的马头,挣扎着抬起,双眼中流出两行泪珠,他亲昵地嗅嗅药王,旋即又无力地躺倒。药王轻轻地爱抚着宝马,起身从四周拔来一些它最爱吃的野草,小心翼翼地一把一把饲喂。又从虎背上药箱内,取出治伤药品,给它喂服。然后,药王跨上虎背,回家取来水桶、大盆,给它饮水。在黄骠马稍能活动后,药王在一处避风避雨的洞穴处,给它搭起棚圈。好在水泉沟水草丰美,药王又从家中取出茭子、玉米、黄豆,给它增加精料。不久,黄骠马便复元。在众人的帮助下,药王把马拉回村中。但伤残之腿由于失血及数日缺草料,从此黄骠马便不能再像先前那样,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了。后来,黄骠马于某日独自外出,再未见其返回。人们猜测甚多,但终未找到。为了纪念这匹宝马的丰功伟绩,并寄托药王对它的哀思,人们在水泉沟的半山上,依照药王原先修筑的棚圈,盖了一座庙,内中雕塑着黄骠马,人们就把这里叫作马王庙。以后,人们纷纷效仿此举,凡是黄骠马去过的地方,都盖起马王庙。久而久之,有些地方的村名,也依之而称。  又过了若干年,众弟子们均已学有所成,各地需要就医者,日益增多。特别是炎帝执掌国政以来,四海安宁,国富民强,人口大幅度增加,更需要医药以保护民生。药王便将众弟子分别送往原籍,为保障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由于药王跨虎行医,行程迅速,所以不管路途多远,路径如何难行,都能在病人需要时及时赶到。然而,每次见到药王,民众们总是热情挽留,大小酋长们总要隆重迎接、招待、饯行,有时在一地常常为此而逗留不少时日。更有不少人以得瞻药王尊容为幸,常常围住他闲话家长里短。为避免这一切繁文缛节,也为了暗中稽查各位弟子的学业和医德医风,药王从此云游天下,或易装束,或以药粉易容,或假名某人等,幻化成樵子、渔翁、农人,在各地游历。这样更便于发现病人,给予及时救治;对一些缺医少药地域,更能物色人才,重点启悟点化。由于药王深得九宫八卦之学,又精研天道五运六气,加之骑虎行速之优势,常能准确地预测出某年某地的疾病流行情况。他及时指点分赴各地的弟子,同时专心救治各类病人。据传在桂阳地方,有地名称为西汉者,时有医人苏耽即受过药王指点。 苏耽幼年丧父,与老母相依为命。他刻苦攻读,勤奋钻研,对医药殊多见地。他给人治病,不分贵贱,不计报酬,唯以救人为务。所治疾病,疗效卓著,因而声名大噪。他不图虚荣,不慕豪贵,一直居于乡间,耕作以奉老母,治病以救平民,读书以慰心神。这一年,天下大旱,地裂草枯,百姓生活十分艰辛,唯以草根树皮度日。那时的南方,很少打井,仅以池塘贮水。由于久旱无雨,虽然较大的池塘尚有一定存水,但因用的人多,又且洗、食混用,使塘水日少一日,日脏一日。苏耽家中,祖先掘有一井,周围栽种着几株老橘树,人称之为橘井。井底很深,直通山泉。苏耽常让人们来他家打水,但当时人们对井水、塘水的利弊认识不足,因此只有少数邻居来他家取水。时逢大旱,塘水渐少,又逢痢疾流行,不多时便蔓延开来。人们惊恐异常,束手无策。苏耽虽尽力诊治,但也杯水车薪,难以济事。在挨家挨户地探看病况时,他无意中发现,凡饮用塘水之家,都患痢疾;而饮用橘井水者,却无一人患病。他由此推想到此病与水源相关。现在痢疾肆虐,苏耽颇感棘手。他反复分析着、思索着,但终无良策。他无可奈何地长叹道: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

第六十三回 橘井飘香千秋照 杏林春暖万古传

  正当苏耽冥思苦想之际,门外急匆匆地走进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见他形体虽然清瘦,但容光焕发,精神矍烁,操着一口北方口音道:塘水脏,井水洁,病从口入。若要病痊,橘井灵泉。  苏耽听老人谈吐,一语中的,知为高人点化,赶紧施礼让坐。老人也不客气,便滔滔不绝地就痢疾病因病机、诊治方法,和盘托出。苏耽万分激动,再度施礼,并请问老人高姓大名。老者挥挥手道:闲云野鹤,名姓并不重要。极紧要者,需井水再加别药,方能控制疫痢流行。说着从背箱内取出两物道:此二品,乃治痢良药。苏耽一见,说道:先生,这味是扁符,杀虫药;那味是野丈人,治积聚药。不知何以用治痢疾?老者点头道:正是。但世人只知其各一功效,忘却其他效能。苏耽再次稽首道:请先生不吝赐教。老者笑道:扁符本名贯众,野丈人本名白头翁。其中:  贯众味苦微寒,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又名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据老夫应用,此药可概括为:  贯众苦寒入肝脾,蛲绦钩虫均能驱,  清热解毒瘟疫痢,止崩治疮痒也医。  苏耽听了,欣喜倍甚,乃道:那么白头翁又有何特殊疗效?老者道:白头翁,味苦温,主温疟、狂,易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据老夫临证所见,可概括为:  入胃大肠白头翁,清热解毒苦寒品,  凉血治痢除后重,湿热毒痢痛呻吟。  老者说毕,又把二药拿起道:据老夫近日观察,所患之病,尽为湿热疫痢。故此顺便采来,供你使用。你可将二味各取一半,投入你家井中,一昼夜后,打取井水分送各位病人,让滚开后服。若病重者,除送井水外,病人另加白头翁及贯众各五钱,橘叶一片,同井水煎服。苏耽万分感激,正想再问什么,只见老者又从背箱内取出桦皮书三卷,送给苏耽道:闻苏先生勤学精研,特赠医书三卷,以资参考。老夫尚有他事,就此告辞!说完一阵风地迅速远去。等苏耽追出门外,老者早已杳然。  按照老者嘱咐,病人饮用橘井泉水后,很快痊愈,痢疾大流行迅速得到控制,人们非常感激苏耽,称他为仙医。也很感激橘井,认为这是活命的灵泉。因此后人把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者,誉为橘井飘香。当苏耽把此次治病经过告诉众人,并出示三书后,人们认定,这就是药王所为。  类似指导苏耽治痢的事例,传言甚多。如苍梧人董奉,行医于三吴,为人治病,分文不取。他受药王启示,在其园中种植一棵杏树。数年后,杏树茂盛成林,枝头红杏累累。他建一间草仓于杏林之中,对人言说:凡买杏者,不必付钱,只要以谷物换杏即可。如此一来,每年董奉换来的谷物堆积满仓,他又用这些谷物救济贫民。人们很感激他,把他的住地称为南杏林,并送匾杏林春暖,来称颂其医德医术和医风。  药王精深的医术、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传遍神州,誉贯千古。他永远健康而长寿,无论何时何地,总能在人们最痛苦、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有人曾推测,后世岐伯、伊尹、仲景、彭祖、华佗、孙真人等,皆药王幻化所为。而传言药王曾以勃海越人之名,号为扁鹊,过邯郸,闻得人们重视妇人,即为带下医,是为妇科创始;过雒阳,听知人们尊重老人,即为耳目痹医,开五官科及耳鼻喉科之先河;入咸阳,闻言当地人殊爱孩童,即为小儿医,是后世儿科的开山。凡此种种,或实系药王所为,或系人们对药王之钟爱拥戴,加以附会。总而言之,药王大医精诚的精神,永放光辉,千秋万代,遍映寰宇。  药王驾虎行医、济世活人、妙手回春、誉满杏林等故事,经塞北太医分馆馆丞、柴园园主柴旺,利用整整一个冬季,作了详细讲述。炎帝神农为之惊心动魄,他虽早已听得药王的传说,但一来断断续续,只是部分片段;二来又因国事繁忙,当时并未经意。而现今国人急需医药,说到药王,自然极欲以知其详。因此,当听到柴旺讲述将要告一段落时,炎帝接口道:有关药王事迹,尤其是杏林春暖、橘井飘香、为虎治病等,本王过去亦曾有所耳闻。据园主所言,药王目今尚在人世,但不知近期可有消息?其成名弟子各在何方?

第六十四回 药王庙炎帝树碑 宝塔前神农聘贤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杏林美岱,冰消雪化,那松柏更加挺拔,杏林更加美艳,桃李更加秀丽。  炎帝在柴旺及众贤士陪同下,或讲今论古,或谈医理药性,或帮助往返南北调剂药材的药工装卸药品。而更多的时间,则用于完善太医馆塞北分馆的设施。就在一年一度的春节期间,炎帝物为分馆题笺对联。上联是华夏国术扬国威,下联是杏林绝技治绝症,横额为太医馆塞北分馆。在喜庆的气氛中,炎帝参拜了药王居。对药王的外居室、庭院参观景仰后,炎帝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当即吟诗道:  花香鸟语永世春,绿水青山育贤能,   甘霖堂前琴书润,甜风榻畔翰墨馨。   安邦勤修救炎世,定国精研济苍生,   驾虎悬壶遍神州,杏林橘井暖乾坤。  柴旺及众贤士闻听,齐声鼓掌喝彩。炎帝笑笑道:只闻柴园主讲述黄骠马与马王庙故事,但尚未参拜马王庙。趁今日春暖花开,何不一往?众人尽皆赞同。  马王庙位于四圪蛋东侧,水泉沟的半山腰。那里松柏参天,绿茵铺地。炎帝对泥塑黄骠马行礼后,向四处张望。只见水泉山凸兀挺立,一山独峻。四周郁郁葱葱,祥云缭绕。东、北、西三面各有几座山峰,相互环抱,似壮士守护。正南方明晃晃的黄河流水,宛如飞舞的彩带,为这巍峨雄壮的山岳歌舞。炎帝率众人来到水泉山顶。此处在山下望之,甚觉山峰尖峭;但上得山来,却见山顶上竟是一处宽广的平台。炎帝四周察看一番后,见中间堆有不少或长或方的大小石块,因问道:此石似为人工修磨,不知作何用项?柴旺道:回大王,村民及远近乡亲,早就反复提议,拟在这里建立一所药王祠堂或宝塔,但总因图形未定,故未建成。炎帝当即抚掌道:本王上得山来,测看地形地势,就有设立纪念药王建筑的构想,岂知竟不谋而合。请传本王之意,在这山顶正中,建立一座塔型庙宇,称为'药王塔'药王庙随从众人一听,齐声欢呼。这消息一经传出,四处的能工巧匠很快赶来,大家或出谋献策,或画图拿方案,经炎帝审定后,立即开工。炎帝也不下山, 一应饮食均由柴旺吩咐,按时送上山来。在炎帝亲自指挥下,一座石基、石墙、铜围的圆型塔式庙宇建成。即将竣工之际,忽然从山下上来一帮人,他们或舁或抬、或扛或背着大小不等的口袋,而且人人白土染身,如刚从白面仓中出来一般。为首的人给炎帝施礼后道:大王,我等众人,来自托城。我们那里,特产'白土,用此土抹墙抹屋,光白晶莹,又耐风耐雨。因听建造药王塔,我等虽远离此地,但也一定献上自己心意,特运来'白土,以备内外装饰涂抹之用。炎帝欣然道:如此甚好!立刻让来人指导,洒水和泥,泥匠们用抹子抹平打光。在阳光的照耀下,白塔闪闪发光,腰身及塔顶,配以条条金黄色铜围铜箍,更是夺目耀眼。在塔座基部,设有正偏三门,塔中第一层,立石碑一座,上边刻着由炎帝亲笔题署的、在药王居吟颂的律诗。塔中二层,正中端坐着跨虎姿势的药王心田。自此,药王白塔庙便高高矗立在水泉山巅峰,世世代代,光照人间。  笙吹细打、锣鼓喧天、鞭竹齐鸣,欢庆药王白塔庙落成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忽然,从山下急匆匆地上来一大队人马,为首的正是药王大弟子宋拉。只见他率领着十余名药王弟子,身披彩色绸带,整整齐齐地从左向右,站立一排,对着药王庙正门,一齐下跪。三叩首后,进入宝塔正门,又对着炎帝所立诗碑三叩首。上得二层,再度对着栩栩如生的药王塑像三跪九拜。叩首毕,重新给炎帝礼拜。炎帝赶忙搀起众人道:众位皆药王高足,本王早有分别拜会之想,诚恐各位隐而难晤。今借宝塔落成之光,得幸会见各位高人,实乃本王之幸,苍生之幸!为此,本王代表所有国人,深切感谢众位高人在各地救民功绩。特请允许本王诚挚叩拜!说着便跪下叩首。众人一见,慌了手脚,赶忙将炎帝搀扶起来。宋拉道:草民等尽为山野之人,怎能消受大王大礼!炎帝起身道:当今高士,本王自当以师事之,安能不拜!众人簇拥着炎帝,一同来到宝塔南面平台上,这里已摆好各种石桌、石椅,大家公推炎帝上坐首席,左右由宋拉、岱安作陪,以下分别由药王众弟子按次排座。各位弟子,每人均由柴旺及四贤士、各酋长作陪。一声庆宴开始过后,炎帝举杯站起大声道:为庆祝药王宝塔庙落成,也为感谢药王普济苍生的功德,干杯!说完一饮而尽,众人也同时起立饮干。炎帝再满斟一杯举起道:为感谢药王众位弟子,也即当世贤能高士的光临,干杯!饮完后,又举第三杯道:为建筑药王宝塔的所有能工巧匠及参与人员的辛勤努力,也为各方医药人员的辛劳奉献,干杯!大家都一一而干。三杯过后,众人分别互敬,或劝饮,或劝食,或挟菜,或闲话。席间,炎帝再次开言:荒年灾旱,疾病肆虐,本王在众议之下,设立太医馆舍,并要求各分部落酋长举荐医药贤能之士。诸如多维先生、求协先生等,已就职而任。然众位当今高士,却未见一人来馆,不知是各酋长心存地域之私,还是另有隐情?诚然,各位高人理当由本王亲自登门礼聘,但无奈国务繁冗,加之各高士均隐居各地,若非此次采药来到美岱山村之药王故乡,各高人之名姓,本王尚难与闻。今日托药王好生之德,能与众高士相晤,为此本王以恭诚之礼,特聘各位高士,就任于太医馆舍,不知众位肯赏脸否?

第六十五回 太医分馆设各地 众高贤士任馆丞

高山茶香云雾质,幽泉水甜霜雪魂。甘烈浓郁的醪醴,频频往来的举杯,人人面泛红光,神采焕发。再不时饮用大青山独有的小兰花茶,山泉晶莹,甘凉清彻,不由人顿觉神清气爽。  听得炎帝提问,宋拉当即稽首道:回禀大王,设建太医馆舍,邀请天下贤能,我等众师兄弟尽皆知晓。不是各酋长不荐,也不是我等故作躲避,有违大王旨意,实为情有所因。首先,我等久处村野,交道于平民,礼仪诸项,知识甚少。二来,我等分散各地,地方民众之病疾,也需有人救治。托大王宏福,又依靠家师骑虎行速优势,及时给我等以指导,故凡我等师兄弟所在地域,虽不敢说疾病不生,但也确实未见疫疠流行。酋长们再三要作举荐,经我等告之以情,诠之以理,故而只好作罢。诚然,我等众师兄弟甘守原籍,也曾征询家师同意。家师曾云,京畿及附近部落,虽疾病流行,但有太乙、国老等贤者,后又闻听多维、求协等先生到任,自能尽快遏止病魔。近听家师相告,该地病势已基本得到控制。炎帝道:是的,流行疾病确已遏止。各地散发的零星疾病,也已得以救治。然医药之学,乃千秋万代之宏伟事业,人食五谷杂粮,为生计操劳,岂有不生病疾之理,而能保民于康健,则非从事医药者莫属。为使子孙后代免除病痛之苦,唯有宏扬医药之学一途。为此,本王已下定决心,加大太医馆舍的建设力度,边治病,边探究,边培养青年人才。这样一直延续下去,本王相信,用不了若干年,医药之学,便会形成一门乃至几门的完整经世学术。也正因如此,本王特聘各位高贤,为太医馆教授相关医药学识,如遇重大难题,定时从各地邀请来馆,共同研讨,不知众位以为然否?当抬头一一观看众人表情后,炎帝又道:本王所言特聘,专指各位高贤在太医馆内拥有的权责。即每人有固定工作环境,享受太医馆丞待遇。一般情况下,各位高贤仍在原籍应诊,只是遇有重大问题,如研讨专题、课徒专题、重病探讨等,临时通知,而后众贤到馆会聚。至少每年年终或年初会聚一次即可。宋拉看看岱安,又看看众师弟,见大家均点点头,便道:大王之命,我等理当奉行!  炎帝正要开言,只见柴旺施礼抱拳道:大王,太医馆舍,已在塞北设立分馆,以山人愚见,分馆设立,不仅群策群力,既能及时大范围地为民众治疗病痛,而且为培育后继人才,有了可靠基地及保证,对于就近医药爱好者,也能及时指导,为壮大医药队伍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对一些重大研究课题,能集思广益,有助于疑难问题的尽快解决。此举确实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炎帝听此话音,已知柴旺用意,立马道:本王早有在各地设立分馆构想,但苦于人才匮乏,尤以牵头创设人士,更为奇缺。今幸得遇各地高贤,但又不便冒昧相求。柴旺一听时机成熟,赶紧趁热打铁,对众人说道:众位高贤先生,以业于医药之学,乃重在利国利民,创设太医分馆,直接关乎国计民生。相信各位先生自会当仁不让。宋拉、岱安相互交换眼神后道:深感大王厚爱,深晓大王良苦用心。经柴馆丞提及,我等也颇感必要,但可否定议,尚请我等众师兄弟商讨后回禀。率直的岱安接口道:大师兄,既然认为可行,但凭大师兄裁决!金华也趁势道:师兄,各地设立太医分馆,想必亦系恩师所愿。愚弟认为可以应允。聪明的金陵也立即道:众位师兄弟,不久前恩师曾到石头城,对愚弟曾经言道,若欲宏扬医药之学,必当多人齐心协力,倘能建成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炮制药品为一体之处所,则能使医药之学发扬光大,传世不朽。恩师所言,正与大王及柴馆丞所想,不谋而合。这时,重庆、洪都、昆明、柳州、西宁、南阳、茂名、遵义、曲靖、敦煌、安合、兰州、马祖等众人,也异口同声道:但请大师兄裁定,我等别无异议。宋拉看看岱安,又看看金华、金陵后道:回禀大王,我等尽皆赞同各地设馆,恭请大王派遣。这一句话,立马乐得炎帝合不拢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感谢众位高贤爱国爱民热忱之心!趁此良辰,我等众人可就各地分馆馆丞、馆名予以拟定。而后由有司、执事等尽快行文,颁诏天下。一应所需财物,由国库及各相关部落筹措。各分馆人员由各馆丞自行选拔。  众人根据炎帝意见,开始讨论。反复斟酌推敲后,经炎帝同意,决定:  设丰滩太医分馆,由宋拉任馆丞;  设齐鲁太医分馆,由岱安任馆丞;  设华东太医分馆,由金华任馆丞;  设东南太医分馆,由金陵任馆丞;  设华南太医分馆,由洪都任馆丞;  设华中太医分馆,由南阳任馆丞;  设天府太医分馆,由重庆任馆丞;  设西南太医分馆,由昆明任馆丞;  设荆楚太医分馆,由柳州任馆丞;  设金沙太医分馆,由茂名任馆丞;  设云贵太医分馆,由遵义任馆丞;  设丽理太医分馆,由曲靖任馆丞;  设徐淮太医分馆,由安合任馆丞;  设琉球太医分馆,由马祖任馆丞;  设甘凉太医分馆,由西宁任馆丞;  设贺兰太医分馆,由兰州任馆丞。  群情激昂,炎帝开怀。药王宝塔庙落成,全国各地均有望建成太医分馆,国富民强的鼎盛时代在即,炎帝怎能不由衷高兴!眼看斗转星移,夜深人静,炎帝恐众人过分劳累,便道:医药发展大计已定,让我辈人等共为努力,使医药之学,千秋万代,永放光辉!炎帝宣布休息后又道:药学深邃,药源广博。明日本王返回总部,不几日便分赴各地,一来帮助各分馆解决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二来继续深入名山大川,寻找更多未发现药材。

 

第六十六回 太医馆神农宴贤 中医药炎帝命名

  美岱山村,时为塞北大镇,值此风和日丽之际,桃红李白,杏花飘香。炎帝在宋拉等高贤陪同下,步出柴苑。柴旺、病机、辨象、辨病、辨时一齐相送。柴园主及众贤契,本王此去,是为短时暂别,日后还将多为讨教。特别于太医馆事,不免随时相邀。相见之期,自在不远。望众位就此止步。不论炎帝如何劝说,送行的人众,仍然远远地一溜长蛇阵般跟随,迤逦而行。直至黄河渡口,方始叩别返回。  黄河南岸,敲锣打鼓,鞭竹齐鸣。国老、多维、求协、杂合、瑶姬以及前为炎帝向导的老者等,均在此处迎接炎帝。炎帝不见太乙先生,便问:太乙先生可好?瑶姬嘴快,马上道:近来国事繁忙,太乙先生恐王兄料理不周,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为王兄筹谋,已很久未到太医馆啦。昨日又因边塞之事忙得不可开交,故王兄及太乙先生未能脱身前来。炎帝点点头,满意地笑道:国事为重!他相信,有太乙先生辅佐,国中大事,尽可放心。因此,炎帝不去明堂,也不回家,在众人簇拥下,直达太医馆舍。  稍事休息后,已到正午,国老召集众人进膳。席前,炎帝分别给诸位贤士相互作以介绍,互道仰慕之情后,众人在欢庆的气氛中开宴。  正在这时,报事者禀道:禀大王,外面有数人求见,自称是药王弟子。炎帝听说,立马道:快请。不移时进来几人,一齐跪倒,口称:药王弟子拜见大王!炎帝赶快叫人扶起道:不知贤士莅临,快请入座!国老依次给来人安排座位。宋拉以前曾听药王说过,在昆仑、天山、海参崴、鸭绿江、长白山等地收过几名弟子,但因从未谋面,故而不相识,便首先站起道:各位高士,适才听说尔等系药王弟子,恕本人冒昧,敢问诸位从何而来,缘何到此?新来几人闻言,一齐起立道:奉家师之命,前来叩拜贤王!其中一人继续道:恩师曾言,当代贤王,深体民情,悉晓民意,礼贤下士,是旷古至今鲜有明君。为救民于疾病灾难,敢历艰难险阻,而尤敬医药之学。曾闻贤王采药于塞北,有众多师兄辅佐,故令我等趁贤王与各师兄会聚之日,得以拜见。然因我等地处边远,行程阻隔,耽误时日,等赶到药王宝塔庙时,大王及众位已经返回。在柴旺馆丞指点下,我等方才赶到。根据恩师所说,这位先生大概便是大师兄吧?宋拉抱拳道:不敢,在下正是宋拉。炎帝见大家尽皆站立讲话,便道:大家不必客气,请就座交谈。众人坐下后,炎帝开言道:不知各位高贤面见本王,有何见教?方才讲话那人回道:我等数人,世居边陲,蒙恩师垂爱,授以医药之学。恩师曾云,医药之学,必当与当地风土民情相合,而尤应与当地实际相合。故教我等除学中原医药外,又将当地民众医药经验,分别给予整理,并让我等重点加以继承、发扬。而这些地区之医药经验,无论从认识方法及治疗手段,均独具特色,同样为诊治疾病不可多得之瑰宝。恩师教导我等,拜见大王时,定要申明此点,以期引起大王重视,从而光大之。  炎帝听说另有一些医药学问,不同于现今学术,当即甚感兴趣,便说:恕本王唐突,迄今尚未请问各位高姓大名。这时,来人才纷纷相告。他们是:昆仑山人拉萨、天山人乌鲁、乌兰人巴托、乌苏里人呼隆、长白山人吉林。听完来人各报名姓,宋拉等众位师兄弟也都心中有数。他们早已听药王讲过,称这几位师弟人品耿直,聪慧博学,且每人各有一门专长学术——当地医药学识。经互相介绍后,由于同出师门,倍感亲切,不免互为寒暄,各道仰慕,一时间热闹起来。炎帝见药王新老弟子们均已相认,更感高兴。看看日已过午,便示意国老开宴。国老会意,双手互击几响后高声道:众位高贤,马上开宴。请大家边进膳边交谈!  醪醴频频饮干,气氛火热朝天,贤王、能士欢聚一堂,畅所欲言,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趁着兴浓,炎帝开言道:新来几位贤士,带来药王高见,给本王以极大启迪。本王想,药王所示,乃让我等重视民间各种医药,并扩充之、光大之。本王以为,任何学问技能,皆首先源自于民众之间,后经能人智士,加以总结、提炼、升华。医药之学,也必当如此。据近年与各医药贤能人士交往及亲见所治疾病,中原医药之学,确实博大精深。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民众甚多,随着地域之不同、人种之不同,在漫长生产、生活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不同医药经验及理论,这便是各民间包括地域、种族等医药学术。按照药王意见,太医馆今后,不仅着重于中原医药,同时也应加强各民间医药之研究、开发、应用。为此,本王郑重宣布:今后把中原医药和各民间、地域、人种、种族等,凡属我中华神州大地之医药,统称为'中医药学,其中以医理为主者,称为中医,而治病所用之药材,称为中药!炎帝刚一说完,全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热烈的掌声。等掌声稍息,炎帝看着拉萨等几位又道:药王对各民间医药既然如此重视,本王理当为之作出应有贡献。然而,对于这些医药学识,本王却一无所知,不知各位能否略作启蒙?

第六十七回 拉萨详论昆仑医 三大因素为特色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芙蓉国里尽朝晖,红霞万朵耀神州。醪醴甘醇,人情更浓。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为华夏医药大业之崛起,个个敢为人先,高谈着各地医药学术之精要,阔论着济世活人之妙术。  来自高山昆仑的拉萨首先发言。他说:启禀大王,据家师多年探究,世居于高原雪域之民众,依照当地环境及生活、生产实际,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昆仑文化及昆仑医药。昆仑医药,以三大因素为指导思想,用以阐释人身生成、生理、病理、体质及疾病诊治,更辅以中原医药之阴阳、五行、脏腑、四诊等内容,从而形成其独有的医药体系。就此而言,家师认为此乃整个医药学术中,不可或缺之瑰宝。  听到拉萨提及三大因素之说,炎帝顿感兴趣,因问:何为三大因素?拉萨道:三大因素是该地域方言称谓。指龙(或念隆,或称朗)、赤巴、培根。昆仑医药认为,人体内存在着这三大因素。七大物质基础,也即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髓、精,也存在着三种排泄物,即粪、尿、汗。在正常情况下,三大因素保持平衡,起着主宰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功能。一旦三者失调,使平衡破坏,则导致人体出现疾病。随着三者变化的盛衰不一,疾病类型、部位、轻重、安危等,也随之而不同,此时三大因素起着病理功能作用。因此,三大因素既支配生理活动,又支配着病理活动。  所谓'龙(或隆,朗),相当于中原语中之''。其功能主呼吸、肢体活动、血液运行、五官感觉、二便排泄、食物消化、精微运行等。由于'之所在部位及功能不同,因而又分为功能各异之'五龙,分别是:  '持命索增龙,此为维持生命之龙。居于头颅,主呼吸,司感觉,明目,生智。  '上行紧久龙,居于胸,主身体活动,司语言思维,促气血上行。  '平住恰不欺龙,居于心,循行遍布全身,司各部关节活动之协调。  '通行麦娘姆龙,居于胃,循行于肠、腑。  '下泄吐塞龙,居于直肠,循行于大肠、膀胱、阴器、司男精女血,排泄二便。  所谓'赤巴,相当于中原语中''。其功能为产生热能,维持体温,增加胃之功能,壮胆生智,荣润肤色。因部位及功能不同,为'五赤巴,即:  '消化赤巴(觉久),居于胃,主体温,司消化。  '容光赤巴(同己),居于肝,主七大物质基础的色泽变化。  '行动赤巴(多塞),居于心,主思欲,生智慧。  '视力赤巴(当己),居于目,司视觉。  '增色赤巴(谢米),居于皮肤,主荣润肤色。  所谓'培根,相当于中原语之'''。居于各部,其功能是增加胃液,磨碎食物,消化吸收,保持和调节体内水分运转。由于其所在部位及功能各异,也分为五种。分别为:  '研磨培根(疟及),居于胃肠,主磨碎食物。  '厌足培根(登己),居于胸,保持调节体内水分运转。  '尝味培根(娘及),居于舌,司味觉。  '根基培根(寸及),居于头,主感觉,司情欲。  '粘合培根(局尔及),居各关节,司关节连接、伸曲等。  上述三大因素,各有其生理功能,但绝非孤立,而是彼此有机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其正常生理活动。  此外,昆仑医药还认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还依赖于气血之运行。心脏是气血运行之总枢纽。心血由肝供给,肝为血海。气血充盈,人体康健。气血伤损或枯竭,则致人于病,甚至危及生命。  拉萨讲到此处,炎帝插话道:三大因素之说,颇有新意。可见昆仑医药,确有独特见地。拉萨又道:昆仑医药,可以说从人之生命到疾病诊治,均有特色。如人之生成,昆仑医药认为,人体之形成,乃人间情欲所致,因贪爱而痴情,产生母血与父精融合,一属寒,一属热,寒热交炽而生气息。随着胎儿之发育,三大因素也随之发育,并支配着胚胎发育分化直至成熟、分娩。约经鱼期(类似于水生动物)、龟期(类似于爬行运动)、猪期(类似于哺乳动物),人便出生于世。  三大因素,司人体生理活动之功能,而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则是七大要素。昆仑医药认为,人身体质七大要素,糜液是基础;血能滋润身体并维持生命;肉似围墙,能保护身体;脂肪能柔润身体、悦颜色;骨骼为支架;骨骼能生精;精主生殖。这七大要素构成人体,而受三大因素支配,因而便形成不同体质。不同类型之体质,各有其不同外在表象,如:  龙型体质特征为:体型不直,身材矮小,消瘦少肉,肌色发青,不耐寒冷,爱说笑,活泼好动,好吵架,嗜好酸甜、辛辣等物。  赤巴型体质特征为:易饥渴,身材中等,易出汗,毛发与肤色偏黄,目光敏锐,思维敏捷,自尊心强,嗜好甜、苦、涩味食物。  培根型体质特征为:身材后仰,小关节,体型肥胖,肤色白嫩,肌肉丰满,怕冷,耐饥渴,肌肤光泽,性情温和,嗜睡,嗜好酸、辣、涩食物。  拉萨边进膳边谈论,炎帝见告一段落便道:昆仑医药之形成与发展,与中原医药看来同源异流。其三大因素所支配之三大体质特征,又与中原医学中阴性型质、阳性型质、阴阳和平型质之人,颇多相近。而其中五龙、五赤巴、五培根,又暗合五行之义。宋拉等也同时插话道:诚然,家师曾多次言及,各地域之医药,皆我中华医药之宝,不可丢弃,而应重视之。炎帝又道:本王已知昆仑医药之指导思想,然其对疾病之认识如何,限于时间已近未时,望诸位膳后稍事歇息,再听拉萨贤士讲述,不知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大王所言甚是!

 

中药演义 第六十八回 三根七恒为根柢 草原医药有奇招

太医馆议事大厅,座无虚席。炎帝端坐正中,馆内各首领、医药人士及各分馆馆丞、众药王弟子等,依次而坐。就连大厅门外、院中广场,也都设座,课徒部所有生员、典籍部全体及其他医药人员,均环坐聆听。遵照炎帝安排,继续由拉萨讲述昆仑医药之精髓。当他讲完三大因素、七大要素后,接着道:  在生理方面,昆仑医药也有五脏六腑、气血等内容,但又有其独有观点。昆仑医认为,心脏在胸腔下偏左位置,心尖朝左下方,是气血之总枢纽。血由肝供给,肝为血之海,血管从心脏发出,四肢血液充盈,充斥气流,气为血液运行之动力,气血充盈,人体健壮。人体内有黑脉与白脉之分,黑脉又分为跳动之脉和不跳动之脉,而白脉则是从脑髓中发出之脉,既无血,又无气,呈乳白色细丝状。  昆仑医对疾病之发生,认为有内因与外因二端。内因系三大因素失调;外因则有生活起居不慎和外邪作祟。内因外因互相关联、互为因果,以三大因素为主导,三者失调,便生疾病。如过用苦药或苦味食物、饥饿暴食、疲劳、悲伤,便引致'龙病;过食辛辣、热、腻食物、烈日曝晒、外力猛击等,可导致'赤巴病;而居处潮湿阴冷、过食寒凉腻润等,则生'培根病。  治疗方面,则更为丰富多彩。所用药物,以丸、散、膏、丹、汤为主,更有熏、浴、敷、放血、艾灸、针刺等法。所用药物,现已知百余种之多。昆仑医药认为,药物性味功效之生成,乃由五源即水、土、火、气、空决定。具有六味即酸、甘、苦、辣、咸、涩;另有化三味即甘、酸、苦,其具体效用,分八性十七效。八性为重、涌、凉、钝、锐、轻、糙、热;十七效为温、热、凉、寒、重、轻、稳、动、钝、锐、糙、燥、稀、干、软、润、柔。药物之性、味、效,系用药之依据。常用药物有森等、蒂达、黑种草子、西红花、牛黄、沉香、槟榔、阿魏、胡椒、当归、虫草、珍珠、麝香、冰片等。  拉萨说完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接着在炎帝主持下,由来自各边远地区的贤士,分别介绍当地的医药特色。  来自漠北大草原的乌兰人巴托,就草原医药加以阐述。他指出:草原的民众,长期以狩猎、游牧为生产、生活实践,从而产生了具有大漠特色的草原医药。与中原医药一样,草原医药也包括阴阳、五行、脏象、脉络、病因、辨证等内容。所独具特点者,则是草原医药以三元、七恒为基础核心。  所谓三元,又名三根。草原医药把三元称为维持生命的本源或根本。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三根的有机配合和协调,使整个生命处于有序的代谢状态。人体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的有机联系,都是三根作用的结果。因此,三根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用以阐释人体疾病病理、诊查、预防和治疗诸关系。所谓七恒,又称七素,或称搭米曰。指食物精华、面、肉、脂、骨、髓、精。这是人体构成的基本物质。  关于三元的内容,可谓草原医药之精粹,是指赫易、希日(或希拉)、巴达干三者而言,此三者均由阴阳五行构成。  赫易,指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之动力,颇类中原医药之。在阴阳属性中,居于中性,助阳则阳盛,助阴则阴盛。赫易之功能,主管人体之呼吸、肢体活动、五官感觉、二便排泄、血液循环、饮食消化、食物精华之运送。由于所在部位不同,又分为维命赫易、上行赫易、普行赫易、火般赫易、下清赫易五种,赫易具有强、浮、凉、细、峻、动六种特性。因此凡消瘦、面黄、怕冷、多言、好动、爱歌舞、好吵闹、活泼性格者,称为赫易型人。此类人与老年人易患赫易病,即风病。其发病多在夏季或早晚。这类人易感寒邪,易受寒冷因素的侵袭而发病。治疗赫易病,宜用甘酸咸味药物,分别选用十七性中之柔、重、温、脂、和、固六种药性。  希日,相当于中原语之炎、热、黄。人之体温、人体各器官的热能、精神活动,都是希日之作用,它在五行属火,在阴阳中属阳。其功能除主温热外,又能增强胃的消化、振奋精神、壮胆量、生智慧、保持气色。因分布不同,又有消化希日、变色希日,主成希日,主视希日,显色希日五种。它具有热、重、腻、轻、臭、泻、湿七种性能。因此,凡易饥渴、汗多、有体臭、面黄、个性强者,即属希日型人。此类人及青壮年易患热病、黄病等希日病。发病多在秋季、中午或午夜。此类人易感燥热之邪,过分燥热时易于发病。治疗时,根据其腻、急、温、热、软、臭、燥、泻、湿的特性,分别选用清、缓、寒、凉、重、泻、燥等药物。  巴达干,相当于中原语之寒性之义,包括体内营养物质及一切粘性体液,由土水构成而属阴。其功能为磨碎食物、增加味觉,使饮食易于吸收,输送体液以营养机体、濡养组织器官、生肌长肉、滋润皮肤、滑利关节、调节胖瘦、保证睡眠、使性情温和。因分布而分为主司、腐碎、尝味、供养、联接五个巴达干。其特性为寒、重、脂、缓、软、固、粘。凡肥胖、高大、面白、怕冷、嗜睡、性情温和者,为巴达干型人。此类人及小儿易患寒病,多发于春季、上午或午后,此类人易感潮湿而引起巴达干病。治疗当用润、热、轻、急、涩、动、燥性药物克制之。  在悠久的生产实践中,草原民众在治病方面,积累下丰富的宝贵经验,归纳后约有:  一、水泉疗法:草原上有不少被认知能保健、治病的地泉。最早时,有一只黄羊被射伤,喝了鄂温克泉水后,伤愈身健,人们由此得知该泉能治病。之后逐渐发现格根图、呼伦贝、努木尔根、苏尼特、鄂色等泉水,当地人称之为阿尔山宝力格(即甘露泉)。以后更用药物,加入泉水煮沸,蒸、洗人身,发展为药浴。  二、马奶疗法:用马奶发酵,制成酸奶饮用,用治大出血晕厥。后又因其味酸涩,性轻,能升发胃阳,除气湿痞积,消水肿,便用其治疗脾胃疾患、痔疮、小便难涩及诸般肿胀。  三、瑟博素疗法(皮疗):凡患关节疼者,取现宰羊胃内反刍物(瑟博素),或立剥其皮,趁热或敷或裹于痛处,数次即可好转。  四、正骨疗法:治疗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时,先挤取死碎骨片,然后用蛇蛋花宝石按压止血、止痛,再用青铜镜和银按摩,以舒筋活血;  对颅骨、肋骨等凹陷性骨折,则用拔罐提骨法复平,有时也用热沙裹伤肢,以恢复关节功能;  四肢骨折时,用牛皮、兽骨等做成夹板,加兔子毛、羊绒毛、幼小兽皮、鞣草等做压垫固定。  五、震疗法:  1.震脑术:凡脑部受到震动,如从马上摔下头昏时,常用以震治震之法:用木棒在头上适度敲几下,稍事休息即可痊愈。  2.震宫术:凡有跌打史出现腰骶酸痛、大腿放射性疼痛或不孕、痛经属于子宫后屈位者,令其仰卧,腹部热敷后,用软布条包扎腹部,两足心放一块木板,用锤用力敲打三次,然后膝关节屈曲,从腘窝处用力向上拽三次;患者取胸膝位,用厚布垫于第五腰椎、骶骨中间、尾骨处、两侧髋关节,顺序各敲三次,然后从髁关节处用力向上拽三次。震后腹带保留七天,卧床休息,穿平底鞋,二十一天内不得重力劳作。一般三天震一次,二三次即可。  此外,尚有其他众多疗法,如托努日(灸疗)、嘎拉珠(也叫哈塔古日,即穿刺)、哈努日(放血)、萨莫 ·扫如勒(拔罐穿刺)、井百日胡(罨敷)、牙森西冷·德布特勒格(骨汤浴)、都日和勒格(涂擦疗)、阿森 ·扎萨勒(油脂疗)等等疗法,为草原民众之生殖繁衍、医病疗疾,作出应有贡献。  听到此处,炎帝带头鼓掌,赞道:奇特疗法令我等耳目一新。接下来,依次请各位高贤继续讲述。

中药演义 第六十九回 百花争艳吐芳蕊 众贤论医绽新枝

  夏时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华英成秀,百花吐蕊,阵阵清风吹过,香气扑鼻。议事大厅中朗朗宣讲声,震撼寰宇,沁馨心脾。  天山人乌鲁用方言讲道:戈壁医药,以天人浑同理论为核心,以元气观点为基础,以阴阳七行为框架,是典型的惟一七行论。它力图用同源、同构、彼此'通然的人和宇宙万有,全盘构筑成一个整体系统,并以之作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戈壁医药认为,天人浑同,唯在'真一。即指人及宇宙万有,皆纳入同源、同构之整体。其间,元气生化,阴阳两分,而后有四元三子。气火土水,谓之四元;金木活类,谓之三子。四元三子,合称七行。七行分布,万物生成。四元又称四象、四气、四行。它既不是四元素,也不是四方四时之四维。它不以太、少阴阳为分类,而以天地水火而分列。天为气,地为土,从而形成气火水土四元体系。四元不是四种物质元素,而是四种方式。  乌鲁讲到此处,知道自己所作演讲,太专业化、哲理化,而且地域口音重,便道:戈壁医药之理论与应用,在家师指导下,师兄西宁深有见地,现请西宁师兄作详细讲述。原来,药王为使戈壁医药进一步适应民众诊治疾病需要,除乌鲁外,另责成西宁加以研习。在午休时乌鲁已与西宁计议妥当,由乌鲁开篇,西宁作结。因此西宁便接着道:戈壁医药之内容,主要由真一、元气、阴阳、四元、三子、七行为主体理论。  所谓真一,是绝对抽象的观念单一或另一,而不是人们计量常用的自然数中表示首先的一。它既'执一含万,又'与万类无干。它既非部分,又非全体,既非事物,又非空间。严格地讲,真一之本质,难以用一般名称、范畴来准确概括,只好以'代之。所以戈壁医学称:真一,惟兹实有,执一含万,一本万殊,万法归一。  所谓元气,不仅是'小世界'大世界的同一本源,同时它贯通并统摄着大自然和生命一切现象的发生发展。元气是整个自然生化的原因和过程。元气'起化'形器世界的生化开始,接着出现一切生生化化,比如阴阳、四元的形成,莫不是这个自然生化过程中不同的运动形成和阶段。它不仅是一切精粹之所聚,而且也是万理之载体。此处所言之'万理,泛指事物本身之规律、条理和本质等,也即肉眼看不见、有限感官难以感知的一切实在'。  戈壁医药中的阴阳,源于中原医药,但有所侧重。它认为,浑沦元气开始生化,则一动、一不动,遂于其中有两分之象。静多动少者为阴,动多静少者为阳。事物与人,都是阴阳和谐统一的结果。  所谓四元,指自然生化过程中元气分为阴阳后,'四元'三子'七行开始形成。四元又称四奇行,是七行的主要组成部分。盖阴阳化而为水火,水得火而生气,火爆水而生土,是故水、火、气、土'四象成焉。此四元乃为万有形色之宗元,也是'四行之方位。每'有其专主方位,气位于东,土位于西,火位于南,水位于北。至于弥漫无隙之处,则四气互相参入,而滚为一气矣。可是,四行单者,则万物无自而生。四者相搀,则万物于兹而化育也。故曰四行为万物之母。  所谓三子,也称三耦行,指金、木、活三项而言。天地定位,水火交错,万物开始化育,首先形成金、水、活。它们由四元配合而成,土与水合而生金;气与火和而生木;木、火、气、土四者共合而生'活类。以天地化育而言,金木活三者称为'三子,但当三者形成之后,万物无不靠它们资生,故又称此三者为三母。  可以看出,戈壁医药对天体、人类之认识,有其独有观点。即整个自然生化,从元气开始,又需经过六个连续运动,也即六个不同层次(称为'),人类才化育而成。这便是:一为浑同品:指元气始觉浑沦之象阶段,由此而际、位始分。二为起化品:为阴阳分阶段。三为广化品:即水、火、气、土四元出现,四象明确。四为正位品:为天地定位。五为蕃广品:通过金、木、活三子乃生成万物。六为成全品:人类出也。戈壁医药认为,'六品备,而元气之能事毕矣。并认为,四元三子萃精,而成人身;全体大用完备,而成人性。有天地之后,万物始出。而'大成全品之果,方始为人。  当西宁讲完戈壁医药基本理论后,乌鲁接着总结:就西宁师兄以上所述,戈壁医药将当地民众生产生活中总结到的经验,同毗邻地域以至远方经验结合,上升为理论,的确为医药宝库之奇葩。它的'真一观念,来源于对自然过程的绝对抽象;'元气相当于自然过程中最基本的生化源渊;动静'阴阳,更接近两种相反相成的运动方式;水火气土四奇行,是二元序列的多层次演进;金木活三耦行,揭示着形气万物化育之机枢;人作为 '小世界,与天地浑同而又为大成全品。在治疗疾病中,把人身体液,分为黑、红、黄、白四液,并将其纳入元气、四象中运用。解释病因病理,以温际、湿际、冷际、热际的'四际分空同四元有机相合,从体质角度加以分析。在疗法方面,也和其他地域医药一样,根据当地生活、生产习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据统计有食疗、奶疗、针刺、拔罐、泥疗、沙疗等法。目前使用的药品,计有几百种,如密陀僧、硫黄、雄黄治白斑、巴豆、芦荟、萝卜子作泻药等,均有较好疗效。  议事大厅内外掌声的起落,更迭着各位贤才能士的发言。接着乌苏里人呼隆、长白山人吉林,共同讲述以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为四象理论的延边医药;由昆明讲述彝山医药;由茂名介绍瑶江医药;由柳州介绍壮侗医药。特别是当遵义与曲靖介绍西双版纳医药时,对四塔、五蕴之说,使用当地方言,如四塔读作塔都档细,在场之人皆感新奇。炎帝当即道:请二位讲述时,说得慢些,以便众人更能清晰领悟。

中药演义 第七十回 广智慧宏扬国粹 宴群贤尊重才智

曲靖遵照众人意愿,详尽地讲论着西双版纳医药的精粹。这里的医药,以四塔、五蕴为核心,形成其独有医药体系。  四塔,当地读作塔都档细,是指巴他维塔都(即土)、阿波塔都(即水)、爹卓塔都(即火)、佤约塔都(即风)。认为这四方面,是人体和世间万物不可缺少的四大物质元素,也称四大生机。四塔正常时,依照俱生、互相依止、互不离缘。在医药体系中主要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查、治疗。  五蕴,当地读作夯塔档哈,是指鲁巴夯(色蕴,亦称形体蕴)、稳雅那夯(识蕴,亦称心蕴)、伟达那夯(受蕴,亦称受觉蕴)、先雅那夯(想蕴)、山哈那夯(行蕴,也称组织蕴)。其中,色蕴指人之形体;识蕴指人的识别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受蕴指人的情感、知觉;想蕴指人的理性活动、概念活动,如思想、思维能力等;行蕴是指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变化活动。四塔与五蕴,在人体与自然界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的关系,使人体正常生长发育。诊治疾病时,使用药物或自身协调,力求调整二者的失调关系,使之恢复相对平衡。  治疗上,根据人的面色和肤色不同,将人体的血液分为酸、苦、咸、淡四种;将人的胆汁分为苦、酸、甜三种。如面色肤色红白者,认为血咸而胆酸,在热季生病用辣药,雨季生病用热药,冷季生病用涩药;而面及肤色白黄者,则血淡而胆苦,在热季生病用热药,雨季生病用苦药,冷季生病用涩药。  紧接着,曲靖、茂名又交替介绍了单法、单方、单药治疗单病的经验:如用朱蕉,当地称为牙竹麻牙竹麻量,取鲜叶七片,洗净切碎煎服,治疗鼻衄、齿衄、咯血;用金化果、狗牙根、旱莲草各等量煎服,治胁痛黄疸等,引起了全场的关注。受此启发,众多贤士纷纷献宝,各自讲述各地的特色医技。计有:江南地域介绍了治关节疼的宽筋藤、黑骨藤、雷公藤、千金拔等;治疗咯血咳嗽的铁包金、穿破石;治疗黄疸病的鸡骨草、田基黄;西北西域介绍雪莲花治虚,东北地域介绍长白山人参的益损等等,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一时间,献方局面,轰然阵起。炎帝欣喜若狂,他同宋拉交换意见后,命人以药王推荐的桦皮、木炭记录法,把这些宝贵的财富,一一记载。  经过十余日的演讲、咨询、探讨、商榷,炎帝感触颇深。他清楚地看到,蕴藏在各地民众中的医药知识,博大精深。最后他宣布:  各地域民众中,蕴藏着众多医药明珠,需要我辈发掘,各地必须引为重视。为此,本王已责成有司、执事等尽快颁布诏告,除加强挖掘整理、保护各地域医疗经验外,特准设立:  太医馆昆仑分馆,由拉萨任馆丞;  太医馆天山分馆,由乌鲁任馆丞;  太医馆乌兰分馆,由巴托任馆丞;  太医馆海崴分馆,由呼隆任馆丞;  太医馆延边分馆,由吉林任馆丞。  以上各馆丞,除加速整理中原医药外,应以当地医药为重点,力争在近期内,使之从理法到应用,有新的重大突破!  此项命令一宣布,全场立时掌声齐鸣,炎帝万岁神农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息。  单说太医馆副丞多维,在炎帝返回当日,见天下群贤云集,知为千载难逢之良机,当晚便命杂合星夜赶赴美岱,把柴旺、辨象、辨病、辨量、病机一齐召来。因此,这些天的有关讲论,几人尽皆无一遗漏。尤其是在几日的交往中,宋拉、岱安透露,原来药王早已在数年前,即把多维、求协、柴旺暗中视为弟子,但只在众弟子中告知,未明示三人。如今这三人闻言,当然喜出望外。连日来,也就各依长序,以师兄弟称呼。今日有关讲论已全部完成,众人稍得轻松,多维便乘机道:启禀大王,多年来在下只知有高人指教,不敢妄自猜测。今听众师兄弟指明,原来高人即吾师药王,多维深感荣幸之至。现今众师兄弟来到京师,多维礼当尽地主之谊,望大王恩准,让我等三人郑重拜会并宴请各位师兄师弟。恭请大王就坐主席,国老与太乙先生副席作陪,与我等师兄弟同席尽欢,不知可否?炎帝爽朗地边笑边拍掌道:壮哉盛事,本王就此借光。  一石击起千层浪,涟漪泛起难骤停。随着多维、求协、柴旺的宴请,国老自当诚邀天下群贤。晚辈中塞北五贤,也自当仁不让。席间,炎帝在群情高昂之时道:近一年来,本王涉猎医药,已知中医学术之精深。无论中原,还是边塞,观天观人,理论至丰,诊病识疾,途径亦多。然所知药物,品种有限,其中南北药材,又性能悬殊。听各地贤士所论,不少药材多藏于名山大川。为增加药品数量并确知药物性能,本王拟于近日,随同南下贤士,亲自到江南尝采药材。一则发现确有疗效药物,二则以为榜样,敦促国人重视药材,便于各有志之士深入探讨!临魁、瑶姬、国老、太乙等本拟说些阻止的话语,但素来知道炎帝言出必行,故而不好再说什么。江南各位贤士听说,当然热烈欢迎。炎帝当即拍板道:明日便赴江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