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视频:翰墨春秋(九)隶书的新生 | 书法欣赏

 鸿墨轩3dec 2012-05-20

书法视频:翰墨春秋(九)隶书的新生

 

    巍峨的西岳华山脚下,有一座华山庙。历代帝王常常来此拜祭天地,祈求保佑,因而留下了许多碑刻。其中有一块东汉时期的西岳华山庙碑,相传是东汉大学者蔡邕所书书法作品,深受书法家们推崇。这块碑在明朝中期崩碎毁灭不复存在,到清朝初年,华阴的收藏家王弘撰得到一册拓本,极为珍视,于是,遍请学者和书家鉴赏题跋,轰动一时。此后,又有三本华山碑拓本面世流传,整个清朝中后期,这四本华山碑在文人士大夫之间辗转流传,众相追逐。几乎所有的知名书法家,都与这四件拓本发生过联系。有人研究对比这四本之间的优劣异同,有人勾模复制重刻此碑,更多的人则是在上面留下了题跋。

    华山碑在清朝的倍受追捧,不是偶然现象,这只是清朝整个书法界好古风气的一个典型事例,在金石学广泛普及的影响下,清朝书法界也兴起了寻访搜集古代碑刻拓本,临习模仿古代碑刻风格的潮流。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大量古代石刻书籍,受到重视和保护,无数碑帖拓本得以流传,而沉寂已久的隶书书法,更是由此获得了新的繁荣。

    导致隶书在清代重新走向繁荣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汉代的隶书碑刻及其艺术风格,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挖掘书法欣赏,学习隶书以汉碑作为入门途径,成为书法界共同遵循的原则。清代隶书名家中,最先将汉隶技巧转化为鲜明个性的成功者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他学隶书,初学东汉的华山碑,经过反复临写,在技巧上大胆地夸张改造,形成了横画粗壮,竖画瘦劲,斜画飘逸的独特面貌。令人惊异的是,金农骇世惊俗的隶书面貌,与他死后一百多年才出土的汉代诏书简牍惊人的相似,仅凭此一点,后人就不能不佩服金农过人的洞察力与超人的胆魄。

    如果说金农是一个特例独行的例子,大多数书家所走的仍是一条积累渐进的扎实道路。著名书家邓石如,不仅在篆书上开宗立派,在隶书上也具有突出的成就,他的隶书遍学汉碑,熔铸多派风格特点,充分利用长锋羊毫笔的柔软性能,饱墨铺毫,对汉碑的凝重厚实效果,进行再造和发挥,形成了坚实雄壮的个性风格。

    与邓石如的广泛取法不同,伊秉绶则根据自己的理解,专门选择了汉碑中方正古拙一类风格作为依托,大胆进行夸张强调的尝试。他的隶书点画粗壮圆浑,字形茂密饱满,在讲究结构的均衡稳重同时,突出了对简洁、稚拙、天真等审美追求的理解与塑造。具有一种大智若愚般的从容意态。

    到了清朝后期,隶书创作在继承汉隶传统规范,和多样风格的基础上,个性化的探索实践与追求更显活跃。风格面目异彩纷呈。如陈鸿寿和杨岘,均取法汉代摩崖的舒展飘逸,并进一步变化发挥,将轻松流畅的点画与疏密参差的字形融为一体。表现出浪漫清新的审美趣味。俞樾专学东汉三老忌日记一碑,通过苍老凝练的点画,和浓枯相间的墨色变化,使汉碑古朴醇厚的意韵在纸墨中得到生动再现。

    四体兼长的赵之谦,则创造性的把魏碑的偏锋侧笔,运用到隶书中去,字形姿态蹁跹,点画飘飘欲飞,给人一种奇异灵动的清新感受。

    清代书家在隶书领域的多样化探索,以及取得的成就,为后人提供了极大的启发,近现代以来,书法界在前人基础上,更加拓展了借鉴取法的范围,进一步探索技巧变化手段,使隶书创作新奇迭出,至今仍保持着方兴未艾的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