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联盟:汉隶风采,令人惊叹!

 Z幸福X吉祥 2018-03-27

想做一个有关汉隶的系列。提起汉隶,就想起了中国书法帖学和碑学,两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著名旅美书法家黄鑫说过,学书法若不临汉碑,字一定俗,怎么写都放不开,就是临遍二王最后也会走进死胡同。且不说邓石如,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那些清代大师,是怎样在汉碑上起的家,就说当代的一些大家,哪一个能跳过汉隶这道关呢?隶林高手刘炳森,武锋老师,自不在话下,就说沈鹏,林散之两位草中高手,他们能有如此造诣,还是离不开在汉隶上下过的苦功呀!


 书法是一门艺术,单靠勤学苦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上正确的训练,规范的约束,经典的磨砺,传统的熏陶,慢慢升华,渐入佳境。。。正楷稍稍带一些魏碑就能活起来,行草书如能掺和一点汉隶,汉简,那绝对是锦上添花,如虎插翅,那个美轮美奂。。。怎一个妙字了得!

 汉隶,我情有独钟,每天都想要临一点!”

因为喜欢,所以把华山碑放在第一。


清代朱彝尊评华山碑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提拔》中云:“字字起棱,笔笔如铸,意包千古,势压三峰。”(《金石文字跋尾》)。刘熙载也说:“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衡方、张迁,皆隶之盛也,若华山庙碑,磅礴郁积,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华山碑》传世拓本只有四种:长垣本,华阴本,四明本,李文田本。除长垣本为宋拓外,其余均为明拓。惜长垣本原物已流入日本。

 

汉代隶书。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碑原在陕西华阴县西岳庙中,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毁于地震。隶书,二十二行,行三十八字。额篆书“西岳华山庙碑”六字。末行有“郭香查书”字样。《华山碑》是汉碑隶属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书风朴茂古拙又圆转流动;用笔丰满中和又波磔明显,为书家所推重。

振华丁酉拙临 汉 华山碑







拙临局部

碑文   周礼职方氏,(河南山镇曰崋,谓之西岳,春秋传曰,山岳则配天,乾?定位,山泽通气,云行雨施,既成万物,易之义(也,祀典曰:日月星辰,所昭昂也,地理山川,所生殖也,功)加於民,祀以报之。礼记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焉,自三五迭兴,其奉山川,或在天子,或在(诸侯,是以唐虞畴咨四岳,五岁壹巡狩,皆以四(时之中月,各省其方,亲至其山,柴祭燔燎),〔夏〕商则未闻所损益,周鉴於二代,十有二岁,王巡狩殷(国,亦有)事於方岳,祀以圭(璧,乐奏六歌),高祖初兴,改秦淫祀。 太宗承循,各诏有司,其山川在诸侯者,以时祠之。 孝武皇帝修封禅之(礼),〔恩〕登假之道,巡省五岳,禋祀丰〔备〕,故立宫其下,宫曰集灵宫,壂曰存仙壂,门曰望仙门。 仲宗之世,重使使者持(节祀)焉,岁一祷而三祠,后不承前,(至)於亡新,寖用丘虚,迄今垣趾营兆犹存,建武之元,事举其中,礼从其省,但使二千石以岁时往(祠),其有风旱,祷请祈求,靡不报应,自是以来,百有余年,有事西巡,辄过亨祭,然其所立碑石,刻(纪时事),文字摩灭,莫能存识,延熹四年七月甲子,弘农大守安国亭侯汝南袁逢,掌崋岳之主位,应古制修废起顿,闵其若兹,深达和民事神之义,精通诚至礿祭之福,乃案经传所载,原本所由,铭勒斯石,垂之於后,其辞曰:

岩岩西岳,峻极穹苍,奄有河朔,遂荒崋阳,触石兴云,雨我农桑,资粮品物,亦相瑶光,崇冠二州,古曰雝梁,冯於豳岐,文武克昌,天子展义,巡狩省方,玉帛之贽,礼与岱亢,六乐之变,舞以致康,在汉中叶,建设宇堂,山岳之守,是秩是望,侯惟安国,兼命斯章,尊修灵基,肃共坛场,明德惟馨,神歆其芳,遏禳凶札,?#91;敛吉祥,岁其有年,民〔说〕无疆。

袁府君肃恭明神,易碑饰阙,会迁京兆尹,孙府君到,钦若嘉业,遵而成之,延熹八年四月廿九日甲子就,袁府君讳逢,字周阳,汝南女阳人,孙府君讳璆,字山陵,安平信都人,时令朱颉,字宣得,甘陵鄃人,丞张昉,字少游,河南京人,左尉唐佑,字君惠,河南密人,主者掾崋阴王苌,字得长,京兆尹?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遣〔书〕佐新丰郭?察书,刻者颍川

邯郸公修〔苏〕张,工郭君〔迁〕。

一、长垣本,亦称“商邱本”。因明代曾藏长垣(今属河南)王文荪处,入清后藏商邱宋荦处,故有此两称。其后为陈崇本、永理、端方所递藏,后有吴让之、朱彝尊、宋荦、陈崇本、翁方纲、阮元,何绍基,翁同龢等人题跋。为宋拓早本,后归日本中村不折氏。

二、华阴本,亦称“关中本”。明代曾藏华阴商云驹、云肇兄弟之墨庄楼,后归郭宗昌、清代王宏撰,朱彝尊、端方等递藏,帖后有郭宗昌、王铎、翁方纲、钱谦益题跋,现藏故宫博物院,


三、四明本。原拓整张裱轴。为四明丰道生所藏,藏宁波丰坊之万卷楼,又归宁波天一阁范氏,入清先后归榭山、钱大昕、阮元、端方等人,后归香港胡惠春。1975年胡惠春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裱轴四周有翁方纲、陈崇本、阮元、何绍基等人题记,几百年来不缺不烂,赖以窥见原碑全貌,为他本所不及。(浏览四明本原拓整张裱轴)

四、顺德本,即金农金冬心藏本,上有金农好友马曰璐、马曰琯兄弟“小玲珑山馆”钤印数枚,故有“玲珑山馆本”之说。惜缺二页计九十六字。晚清时,广东顺德李文田(1834-1895)督学江西,以三百金俸银购得,成为他“泰华楼”中的珍品。曾延赵之谦从钩本中补缺二页,胡钁又从长垣本中重钩二页。光绪末年,两江总督端方曾用尽心机,想从李氏之子手中收购此帖,但未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此拓本归香港利荣森先生之“北山堂”,后利氏捐赠此帖,以庆祝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所新厦落成及文物馆成立,现藏香港中文大学。以上四本均有影印本行世,另有香港《书谱》所刊贞汉阁藏宋拓本,实系伪本 。

前人书论把众多汉碑就其特征分为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而《华岳碑》被认为兼三者之长。在碑碣云起的东汉,可称为汉隶书法的典型。明郭宗昌《金石史》称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清翁方纲说得更直接:“此碑上通篆,下亦通楷,借以观前后变之所以然,则于书道源流是碑为易见也。”刘熙载也说:“磅礴郁积,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

原碑毁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关中大地震,今存庙中者为后人钱甫实重刻。目前所知原石拓本传世见著录者有四,即“长垣本”、“华阴本”、“四明本”、“玲珑山馆本”。它们各有所长,同为至宝。四明本整纸装裱一轴,未经剪裁,保存了汉碑的原形,整幅古纸斑驳,墨彩浓淡淡幻。严可均题曰:“如轻云笼月,神骨俱存”。

作为纪功铭德的《西岳华山庙碑》,当然以庄重的“庙堂文字”来表现,刻写十分精到。其碑额篆书婉丽多姿,而碑文隶书笔划丰润,变化多端,奇妙精绝,华丽优美、俊逸遒劲,整饬端庄。其字体方整匀称,气度典雅,点画俯仰有致,特别是那象征波势的刚劲意味和痛快无比的笔致,一直为学习汉隶者所特别看重。金农曾说:“《华山》片石是吾师。”何绍基把《华山庙碑》作为其习隶书的字课,而刘炳森隶书也见《华山庙碑》真趣。

东汉以后,隶书的体式由细长化为方整扁平,笔画增加了波磔。八分书加强了古隶运笔的律动性,强化了其波势,大大增强了古隶的装饰性效果。这类隶书代表性汉碑有《礼器》、《史晨》、《乙瑛》、《曹全》等以及我们现在所讲的《华山庙碑》。这几个汉碑书法总体风格虽然大致相同,但《华山庙碑》在厚重、强韧等方面却高出一筹。由于受儒家中和美学思想的整体笼罩,因而,《华山庙碑》审美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早期汉隶方拙、奇古的倾向,将装饰意味极浓的八分披拂做了有效的限制,而使其呈现出情理交融,文质彬彬的审美风范。在充分吸取汉简帛书笔法飘逸的基础上,又加以刀法的融摄,从而使体势和笔画呈现出刀笔结合所特有的遒劲的韵致。尽管如此,《华山庙碑》书法依然含有大量篆书笔意。这就说明,东汉隶书不能完全摆脱篆书固有的影响。

《华山庙碑》结构紧凑,安稳匀称,虽有一定规律,但没有程式化,并不字字满格,一成不变,而是字形大小错落,变化多端,或方或扁,或收或放,平中求变,稳中求险。同字有不同造型,同偏旁有不同的写法,同样的笔画能分别出不同的感觉。由于字形方少扁多,因而从整碑上看,有字距大行距小横看紧凑成列的感觉。其在点画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一是横波顿挫有拉伸之感,中段细瘦而骨力不减,尾部着力铺毫,平势出锋,富有节奏感,波磔虽有强调之意,然顿挫有致,得体得法;二是撇末呈上翘之势,别致灵动。捺笔波挑之势伸展,意态舒远;三是折钩笔,辄用上宽下窄之势,似戴绅士之冠。钩末含蓄凝练,间或有少数出锋,以示变化;四是“走之底”,都是双点走之,双点的用笔各有变化,而“走之底”捺笔开展,顺畅且富有张力。


在临习《华山庙碑》时,我们必须善于体会此碑的历史背景与技法,以及带有篆意的特点。要特别讲究其笔画质素,不可一笔带过,须从笔锋提按中达到最佳效果。由于风化而出现写刻不工整或笔画不大清晰等问题,初学书者可选用历代临习《华山庙碑》的优秀墨迹进行练习,等到掌握一定基本功后,再直接研读、临习碑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此碑碑文乃记述帝王修封禅,祭天地事。此碑书法于整饬端严中饶有变化,为学汉隶者所重。因碑末有“郭香察书”四字,引起历代学者议论,有认为是“郭香察”书的,也有认为“郭香”察莅他人之书的,更有唐徐浩《古迹记》直指为蔡邕所书,“察书”(意即检查校对)者为郭香。但他并未提出充分的证据,说明何以是蔡邕所书。此说一出,影响甚大。如宋洪适《隶释》、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顾南原《隶辨》以及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等,即均沿徐说。明郭宗昌《金石史》及赵崡《石墨镌华》乃开始对此说提出怀疑,而认为真正的书丹者当是郭香察。《石墨镌华》书前目录中《华山碑》下,题“郭香察书”,《金石史》则直称《华山碑》为《香察碑》。近世学者,基本上已确认郭、赵之说为是,而以启功先生的文章论辩最详。

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端雅轨正,冲和遒密,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有庙堂之气,为隶书正脉。明郭宗昌《金石史》称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清代隶书名家金农曾盛赞“华山片石是吾师”。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金石文字跋尾》)。刘熙载也说:“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衡方、张迁,皆隶之盛也,若华山庙碑,磅礴郁积,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艺概》)翁方纲则说:“朱竹垞于汉隶最推是碑。以余平心论之,则汉隶自以《礼器碑》为最。此碑上通篆,下亦通楷,借以观前后变割之所以然,则于书道源流是碑为易见也。使人易见者,非其至者也。”


隶书自西汉发展至东汉,其用笔结构渐趋完美、严谨、成熟。《华山庙碑》也体现了这一点。点画多为筑锋逆势,藏头护尾, “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所书线条顿挫郁拔,能给人一种立体感。此碑用笔方圆兼备,奥折洞达,提按分明,顿挫跌宕,沉劲有力。通过用笔的提按与转折巧妙变化,构成此碑动静的对立统一。折笔方势主静,转笔圆势生动,直线为静,曲线为动。对于隶书的典型特征,一波三折,蚕头雁尾极为强调。波挑劲健而内含骨力,波磔极富装饰之美。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盛赞此碑:“字字起棱、笔笔如铸,意包千古,势压三峰,竹土宅)老人谓为汉隶第一,不自禁其惊心动魄也,良无欺哉!”


此碑与《乙瑛》、 《礼器》诸碑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结字上部紧收,下部舒展,既保留了《乙瑛》、《史晨》等碑的端庄又将其舒展之势加以夸张。整体气息华美遒丽、朴茂厚重的《华山庙碑》至今仍不失为习隶优秀范本。我们在看到此碑的诸多优点的同时亦应注意其不足。在学习隶书时扬长避短,研究隶变之规律,上追高古之气,善于吸收汉碑精华,避免堕入唐隶之流。



华山碑的书法艺术风格大概可以分为三个特点:


1、《华山碑》的用笔来看,藏锋和露锋并用,并不刻意回避,方笔圆笔相结合,行笔丰厚,波磔明显,线条的粗细对比非常明显,用笔非常老道,刚劲而又古朴。


2、从字的结构来看,《华山碑》强调的是横平竖直的审美原则,向背分明,灵动而不呆板。单字的结构大多取于左收右放的方式。


3、从章法来看,不管字的大小,笔画多寡,其字的大小接近,字距略等,偶尔用笔画的粗细来调节。


临写《华山碑》的朋友要注意,此碑字体蕴含篆意,撇捺的波挑出锋,笔画锋肥沉厚,体势虽然方扁,却具圆转之势,隐寓篆书的婉畅风范,在书写时要沉稳读帖,抓住文字特征。不过其碑文是为记载帝王修封碑祭天地之事,读起来艰涩难懂,不利于背贴,所以可以从集字、重组具有心意的成语,对联、诗词、名言等入手,提高书写和创作能力。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两块木牍


一墨书:海昏侯夫人 妾待昧死



一墨书:妾待昧死 再拜 上书 呈 大后陛下



汉隶风采,无出其右。


书法教育联盟


书法爱好者,入门第一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