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大生里

 远近轻重 2012-05-20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大生里

(2011-09-18 20:02:32)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大生里

    在厦门老城中,保存着许多条上个世纪近百年历史的老街巷,这些老街巷大都为骑楼建筑风格,如闻名中外的中山路,便是这其中的代表街巷。但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除了厦门中山路,还有一条可以说是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街巷——大生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巷大生里,去寻觅那里隐藏的秘密。

    大生里老街巷,现如今,指的是思明南路从镇海路口,一直到成功大道路口的这一段路。而真正具有骑楼风格的,是从鸿山公园大门口开始到老火车道铁路公园这一段。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鈥斺敶笊(1)从鸿山公园大门口开始的这一段老巷统称为大生里,是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街巷了。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鈥斺敶笊(2)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鈥斺敶笊(3)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鈥斺敶笊(4)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鈥斺敶笊(5)由于道路不宽,而且到现在还担负着作为车辆通行的主干道功能,所以为了节省占地空间,把路灯安在两边的墙上。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鈥斺敶笊(6)在骑楼上的柱子上,还保留着IC卡电话机。由于手机的普及,现在几乎没有人用这种公共电话机了。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鈥斺敶笊(7)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鈥斺敶笊(8)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鈥斺敶笊(9)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鈥斺敶笊(10)在大生里的两幢楼中间,是另一处通往鸿山公园的入口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鈥斺敶笊(11)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鈥斺敶笊(12)

厦门最具骑楼建筑风格的老巷鈥斺敶笊(13)走到老铁路路口,还保留着当年的红灯指示杆。现如今,老铁路已经焕然一新,变身为铁路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附: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之前,在如今大生里的位置上还只是一片山地,当时人们行至此处总要翻山而过或者绕周边的小路才能通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劈山开路之后,当时的华侨兴业公司购买下这块土地,并建起了现在的沿街骑楼式建筑,并将西面的一片区域称为西里,东面也就是现在靠近鸿山的一片区域称为东里,东西两边合称大生里,大生里名称便由此而来。

 

    而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华侨兴业公司由于地产界的不兴旺而破产,将大生里作为出租房使用,以十分低廉的租金出租给当时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等。直到解放后,才对大生里一带做了整顿,五十年代末,国家出资对大生里的房屋进行修复,随后又作为了厦大职工与教师的宿舍使用。那时的大生里,如同一位母亲包容着众生百态,看遍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据居住在这里的老渔民说,最早在这建筑的最顶端曾是有座四角凉亭的,在亭子的四角上分别停落着四只用石头雕刻的雄鹰,到现在早已不见踪影。今天,当我们从街道拐进两旁的小巷,似乎进入了另一个幽静祥和的世界。走在这里的老巷中,手指有意无意地轻轻触碰身边突起的石壁,踏在泛着青苔的石板路上,抬头望着头顶小巷之间那道狭长的天鸿,仿佛一条时间的长河从头顶流过。突然觉得所有的纷繁复杂在此时都静止于心。看着胡同里奔跑嬉闹的孩童,看着在屋檐下闲聊的老人,人生悠长的画卷很容易就此展现于眼前。生命的鲜活与颓败,这一切的落落繁华,其实是这样的自然与直接。
 

    如今,随着厦门城市建设的发展,一幢幢现代高楼鳞次栉比地在四周耸立。老巷淳朴的气息和景象与现代钢筋水泥两相对望,互不打扰。然而,老巷就像一位暮年的老者,终将被一层层历史的浪潮冲刷得不见踪影,变成人们的回忆。如同戴望舒的那首《雨巷》,昔日碧玉般的少女在饱经风霜之后已经变成一位和蔼的老人,看过世间太多沧海桑田,如今的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沉默不语,好似仍在回味自己年轻时的妖娆。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