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做官”的北大戒律(图)

 何奈天 2012-05-20
蔡元培提出不做官是针对读书做官的思想而发(资料图片)

 

清末民初,习惯势力还把学校教育当成变相的科举: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读书为了做官。而所谓做官,就是政客党棍和军阀官僚。当时读书人或文人心里都有一个算盘:哪一级的学堂毕业,等于哪一级的科举功名:小学堂毕业被当作秀才,中学堂毕业被当作举人,大学堂毕业被当作进士 一千年前宋真宗的《劝学诗》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回荡在文人心灵深处。学业成了一种做官发财向上爬的梯子。

 

蔡元培的八不主义中,首先提出不做官,就是针对这种读书做官的思想而发的。他当了北京大学校长以后,组织进德会以身作则,实行不赌博、不嫖娼、不纳妾、不做官等准则,把腐败的官场与赌场、妓院、鸦片馆归为同类,把出卖人格、投靠军阀的政客比作赌徒、嫖客和鸦片烟鬼。这对于专制政体的深恶痛绝,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在蔡元培校长的人格感召下,北大师生纷纷签名参加进德会。从北大的用人、开课等实践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懂得了,原来北京大学毕业并不等于科举的进士;学术并不是做官向上爬的梯子,学术就是学术。为什么研究学术呢?一不为做官,二不为发财;首要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这就叫为学术而学术。北大学生们逐渐知道,新的知识阶层最大目标是在科学文化上有所贡献。

 

不做官、不当政客党棍和军阀官僚的戒律,对学生起了良好的影响。蔡元培校长来北京大学之后,以身作则,大力提倡不做官,把追求真理的学术和追逐乌纱帽的做官分开。也可以说北京大学这一风气的根本改变,开始破除当时北洋军阀政客的社会基础。这是很重要的一大变革。

 

蔡校长又提出教授治校,即实行校园民主。由教授互选评议员组成大学评议会,为全校最高审议机关(以教授五人选举评议员一人),评议会对于各种提案的争辩有时很激烈,最后投票表决。通过民主程序,决定校园重大问题。

 

在蔡元培校长主持下,北京大学不断完善民主改革。1917年设置四科(文理法工)学长;1919年3月设教务处,置教务长一人。后改设三院,即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学系直属学院,各设主任一人,由该系教授会选举产生。这个校园民主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40年代的西南联合大学,贯穿30多年,经久不衰。

 

http://bbs./read-htm-tid-10131919.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