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从图像到文字:儿童早期汉字习得过程研究(07JJDXLX264)”提交结项报告

 看见就非常 2012-05-20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周兢教授承担的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从图像到文字:儿童早期汉字习得过程研究(07JJDXLX264)”,已经按照规划设计完成研究任务,并提交了结题报告。该项目自2007年申请立项之日起,项目组成员依托中心创建的跨学科研究平台“汉字认知实验室”,利用先进的研究仪器“眼动仪”,采集来自较大样本第一手汉语儿童早期读写与文字习得的系列数据,并在多种研究方法参与的数据分析过程中,获得了有关汉语儿童早期读写和文字习得发展的认识。研究证实了汉语学前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文字习得发展规律,发现了汉语学前儿童“从涂鸦到书写”的汉字构型书写发展阶段,揭示了汉语学前儿童“从图画阅读到文字读写”的文字意识加工过程,同时探讨了汉语学前儿童“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多元模式意义建构过程。在此基础上,该课题组实现一系列的研究成果:(1)出版3部著作。(2)发表论文24篇。其中国际杂志论文1篇,CSSCI论文5篇。(3)国际儿童语言研究学会(IASCL)2011年会论文录用3篇。(4)成功举办两次全国性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研讨会。(5)完成项目报告一份。(6)由课题工作完成的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6篇。
  有关儿童早期文字习得和读写能力发展的研究,是过去若干年国际儿童语言和认知研究的热点问题(Whiterhurst, 1998; Snow, 2002; Evans, 2002, 2005; Justice,2005, 2008)。研究发现,早期文字的习得过程一般经历了从图像到文字的发展过程(Chan,2008),儿童早期文字习得和读写经验是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准备,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预示了入学以后读写能力的高低。研究早期文字经验的形成,开展适当的读写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研究者已经发现了汉语文字与其他印欧语系语言的差异,但鲜少探讨汉语儿童文字早期习得发展的研究成果。因此,通过实证研究掌握汉语儿童文字习得过程,认识汉语儿童早期文字习得与读写发展特定的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该项研究通过系统设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汉语学前儿童早期文字习得与读写发展进行整体性的研究,试图探讨汉语儿童早期文字习得与读写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为:1)汉语儿童早期文字习得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规律?2)汉语儿童早期汉字书写的发展过程具有什么发展阶段?3)汉语儿童早期文字意识的加工具有何种方式?4)汉语儿童早期读写与文字习得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针对以上研究问题,该研究综合采用眼动研究法、行为实验法、系统观察法和语料库的分析方法,从四个块面开展研究。研究从汉语儿童早期文字习得过程研究、汉语儿童早期文字构型书写研究、汉语儿童文字意识加工研究等方面,逐步递进探索汉语儿童早期文字习得的基本特点、认知加工过程和读写发展的规律,并致力寻找汉语儿童早期文字习得与读写发展、早期文字获得与口头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
项目的最终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报告主要汇报了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发现:
  研究发现一:“从图像到文字”是汉语儿童文字习得和读写发展的基本特
  研究发现二:视觉认知是汉语儿童文字习得和读写发展的重要能力
  研究发现三:文字意识是汉语儿童早期文字习得和读写发展的关键经验
  研究发现四:汉语儿童文字习得与读写发展是多元模式意义建构的过程
  研究发现五:汉语儿童早期文字习得和读写发展具有文化独特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