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皓隐居甪里村

 苏迷 2012-05-20
太湖中最大的岛屿是西山,位于山中部有个古老村子,名曰“甪里村”。探索这个村名的来源,真是历史悠久,来头不小。据宋范成大《吴郡志》记载:“甪(音禄)头,即汉甪里,在洞庭山村,汉甪里先生所居。计算下来,这个村已有2200余年历史。在苏州乃至全省或全国来说,其村名的来源与历史之悠久,怕也是屈指可数的了。”
  甪里村的得名,与汉代的“商山四皓”有关。在历史上,“商山四皓”是颇为著名的人物。商山,位于今陕西省商洛市境内,是“四皓”的隐居之处。“四皓”即是甪里先生、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四人。甪里先生姓周,名术,字元道,在京师号“霸上先生”,亦称“甪里先生”。云:东园公姓庾,名秉,字宣明,因住在东园,故号“东园公”。绮里季姓吴,名实,字子衡,号绮里季。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因曾隐于夏里修道,故号“夏黄公”。一说甪里先生系吴人,泰伯之后。宋《齐东野语》引《吴俗记》云:“先生吴人,姓周,今太湖中有禄里村甪头寨,即先生逃秦聘之地。”四人才学广博,贯古通今,曾任秦朝博士,掌管史事典籍,办事公正,德高望重。后来因为不满秦皇朝的暴政统治,四人一起弃官,隐居于商山。他们都已年老,满头白发,故称“商山四皓”。秦灭亡后,刘邦称帝,刘邦知道四人之贤,曾多次下诏,聘请“四皓”出山,入朝为官,但“四皓”因听说刘邦为人并不正派,影响不好,故不肯出山。刘邦也没有办法,只得深以为憾。
  刘邦的皇后吕雉,史称吕后,生有儿子刘盈,已册立为太子,拟即帝位。但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也生有一子,名叫如意,封为赵王。在戚夫人的再三恳求下,刘邦欲废掉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察觉此事后,大为震惊,即与张良等大臣商量,经张良谋划,并由他写信给“四皓”,太子刘盈亲自坐着马车赶到商山,呈上张良的信,并送上厚礼,邀请“四皓”给予辅助。由于有张良的信件,刘盈的诚恳,“四皓”最终同意出山,与太子一起来到京城,与刘盈同游。刘邦见刘盈有“四皓”辅助,只得叹息道:“羽翼已成,难动矣”,就此打消了易立太子的念头。
  “四皓”虽为安定汉室立下了功绩,但也得罪了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后来刘盈即位,是为惠帝。“四皓”不愿卷入王室之间的斗争,也为了避祸,就一起辞官,云游天下,约在汉高祖末年(前196),他们来到太湖西山,觉得此处远离都市,环境非常清幽,决定在此隐居。甪里先生隐居之处,即今之甪里村。如今,甪里有个小地名叫“周家上头”,传是当年甪里先生隐居的落脚点。在马王山南面的小松林里,有个甪庵遗址,是甪里先生当年读书的地方。甪里原有周家祠堂,供甪里先生之位,由后人祭祀。民国时,李根源先生作西山访古,到此十分感慨,有力地写下“甪头寨”三个大字。
  大约是“甪”字生僻,字有点儿奇,音有点难读。所以“甪里”有多种写法。一是曾作“禄里“。《史记正义》云:“太湖中洞庭山西南,中号禄里村,即此甪里。今有巡检司,号甪(角)头巡检,俗或作‘甪’字。”二是作“角里”。明人胡侍撰《真珠船·古人名字人少知者》云:“甪里先生姓周,名術,字元道。按,《史记·留侯世家》唐司马贞《索隐》作‘角里’先生。”但宋人周密撰《齐东野语》认为:“然甪里作‘角里’,也非也。”
  在西山,至今仍留有许多“四皓”遗迹。有甪里先生读书处———甪庵遗址。村中有周姓大族,系甪里先生后裔。东园公隐于凤凰山西南一里处,即今之东村。绮里季隐居于绮里,今石桥上马迹犹存,相传为东园公坐骑过桥时留下的痕迹。绮里旧有“四皓祠”。夏黄公隐居于慈里万花谷,其地称“黄公井”,亦称“黄公泉”。其处居民都姓夏,传为夏黄公后人。西山缥缈峰山腰有个仙人台,相传为“四皓”常在此聚会弈棋之处。
  历代骚人墨客游历西山,访古寻幽,甪里、绮里、东村总要去走访一遍,并赋诗怀古。明诗人高启写有长达120言的《甪里》诗,有句云:“我来甪里村,如入商颜山。紫芝日已老,黄鹄何时还。”清诗人姚承绪有诗云:“洞庭烟水渺孤村,乱荻荒芦掩夕痕。肯向青宫成羽翼,可从黄石悟尘根。紫芝曲罢商山古,皓首人归汉殿尊。底竟逃名犹未得,几曾巢许侍金门。”(甪里)“上真宫外白云封,遗老商山采药逢。太息石桥空马迹,人间何处访仙踪。”(绮里)“高卧东山作寓公,闲将羽翼卫东宫。紫芝红似凌霜桔,谁向秋风弋断鸿。”(东村)。略举数篇,可见一斑。
来源:苏州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