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薄荷-品种档案

 LM0318 2012-05-20
品种档案  
品名:
    薄荷

别名:
    苏薄荷、仁丹草等。
概述:
    薄荷为常用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薄荷入药历史可追溯至1700多年前,华陀《丹方大全》中的鼻病方等多处提及薄荷入药治病;《唐本草》有:"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的记述。明代《本草纲目》载:"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人多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莳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茶,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说明薄荷至少有400年的栽培历史,苏薄荷为优良品种。据载,薄荷最早产于我国,后转入埃及、苏联、朝鲜、日本,18世纪中叶传到英国、法国、意大利、巴西等国。我国薄荷,一直畅销东南亚地区及英、美等国家。据传,泰国有将龙脑薄荷装入锦盒作为高级礼品馈赠的风俗。30年代,江苏太仓种植薄荷约6000亩,每亩产薄荷油3-4公斤,年产量2000公斤。1938年国内薄荷油市价,1公斤相当于大米100公斤,外销薄荷脑每磅3.2美元。抗战期间,薄荷外销中断,价格猛跌,农民罢种,1945年,薄荷面积仅剩百亩。至解放前夕,薄荷生产又得以恢复。
产地分布:
    薄荷在我国分布较广,家、野皆有,以家种为主。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广东;云南、福建、河北、河南亦有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有引种。主产于江苏南通、海门、太仓;江西吉安;浙江笕桥、淳安、开化、余杭; 四川中江、南川;安徽六安;河北安国。以江苏太仓出产的薄荷质量最佳,称为"苏薄荷"。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90厘米。根茎细长,达60-80厘米,白色或白绿色,稍圆略呈四方形,且中空,有节,每个节上能生出分枝并有须根。地上茎直立或葡匐地面,中空,四棱形。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圆形,两面有毛,叶背有透明腺点,边缘有锯齿。轮伞花序腋生;花冠唇形,白色、紫色或淡红色;雄蕊4枚。小坚果椭圆形。熟时呈黄褐色,极细小。薄荷品种不同,其茎、叶色也不同,通常有绿色、黄绿色、紫色等。龙脑薄荷以茎上部天然扭曲呈螺旋上升,枝梗红褐色,节间短,叶较肥厚,香气浓郁而区别于其它品种。
生态环境:
    薄荷多栽培于海拔300-1000米,温暖,湿润,向阳,地抛平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壤土。野生薄荷多生于小溪边、路旁及山野湿地。
生物学特性
    薄荷为长日照植物,具有喜温暖、湿润的特性,要求光照充足。雨量分布对薄荷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生长初期和中期降雨有利于植株生长,现蕾开花期要充足阳光和干燥天气。阳光充足不但可促进开花,而且有利于薄荷油、薄荷脑的积累。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pH5.5-7.5或中性砂质壤土为好。酸性过度,土质过粘过砂生长不良,对土壤中氮、磷的含量要求严格。生育过程可分为幼苗生长,分枝繁茂、孕蕾开花、休眠越冬4个时期。

    幼苗生长期(包括返青):地下茎在土温2-3℃时发芽,早春幼芽可忍受-8℃的低温。幼苗生长需有足够的水分。

    分枝繁茂期:幼苗叶腋中长出新枝进入分枝繁茂期。生育最适宜温度25-30℃生理活动旺盛。当温度超过35℃时,生长速度减慢。

    孕蕾开花期:夏秋于枝条上部叶腋间形成花蕾,对光照的反应敏感,温度高,光照充足,能提高产量和油、脑含量。

    休眠越冬期:当温度低于10℃时,地上部分停止生长,逐渐衰退,地下根茎进入休眠越冬。
生长习性:
    薄荷为长日照植物,具有喜温暖、湿润的特性,要求光照充足。
生长周期:
    根茎繁殖1年产2茬。
采收加工:
    1、采收 广东、广西温暖无霜地区1年可收3次,即芒种、大暑、霜降3个时期。四川、云南、贵州等省1年可收2-3次,两次在大暑、霜降,3次在夏至、处暑、霜降。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省1年收2次,在大暑、霜降。山东、河北1年也收2次,在小暑、霜降。辽宁、吉林、内蒙古地区每年收割1-2次,1次在白露至秋分,2次头刀在小暑,二刀在霜降。

    具体收获时期应根据薄荷植株成熟特征、含油量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灵活掌握。成熟时植株叶片变深绿色,茎部叶片枯黄或脱落5-6片,上部叶片下垂,折叶易断,开花未盛,每株由下往上开至3-5节时即可收获。或者取一定鲜叶蒸油,达到本品种含油量即可收获。如收割前久旱不雨,植株停止生长,或发生严重的病害无法治疗时也可提前收获。末刀薄荷收获时天气渐冷,宜在花蕾期或叶片渐厚,叶面发亮时割取。

    收割时间:以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采收为好。以12-14时采收,含油量最高。

    收割方法:1年收3次的地区,头刀离地面2厘米(留2-3)割下,二刀比头刀再多留1-2节,三刀可齐地割下。头刀不能留茬过高,过高则芽量多,生长细弱易倒伏,通风不好易得病害;二刀天气炎热,留茬过短,萌芽易受害。1年收割2次,头刀离地面2-3厘米时割取,二刀齐地割下。1年收1次,齐地割下。总之,收割时留茬高矮应根据品种、气候、土壤肥力等因素灵活掌握。

    2、加工 收割的鲜薄荷,立即摊在地上晾晒,每隔2-3小时翻动1次,至7-8成干时,停晒回润,自茎部扎成小把,然后将梢部向内,茎部向外,互相压叠,叠成圆堆形或长堆形,上压木板及石头,压至2-3天,使其干燥一致。小把压扁压紧后,再翻堆晒1天,即得全干草,待回润后再打成大捆。
储藏养护:
    薄荷一般为压缩打包件,每件45公斤。贮于阴凉干燥避光的仓库内,温度28℃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1-13%。

    本品含挥发油,易散失气味,易虫蛀,受潮易生霉。生霉品出现霉斑,香气散失;水分过少,失润干枯,亦影响质量。危害的仓虫发现有印度谷螟、多蜷缩在茎叶部位,常见虫丝、排泄物粘附。

    储藏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年左右,受潮发热,应及时倒垛摊晾,或翻垛通风,不能曝晒。虫情严重时,用磷化铝熏杀。
药材性状:
    薄荷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厘米,直径0.2-0.4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绒毛,节间长2-5厘米;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绒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规格标准:
    商品通常分头刀薄荷与二刀薄荷。头刀薄荷枝条肥壮,叶较少,多用作提取挥发油;二刀薄荷枝条较细,叶较密,多供药用。均以干燥、条匀、叶密、香气浓郁、无根、无杂质者为佳。

    薄荷油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的油状液体,在温度稍低时有大量无色结晶析出,有强烈香气,味初辛后凉。
性味功效: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有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主要成分:
    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薄荷脑、薄荷酮。还含有乙酸薄荷酯、柠檬烯、莰烯、异薄荷酮、蒎烯、薄荷烯酮、树脂及少量鞣质、迷迭香酸等。

主要药理作用:
    薄荷脑、薄荷酮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后者作用较强;用小鼠作试验,对离体小肠,薄荷精油有解痉(抗乙酰胆碱)作用。薄荷脑的酒精溶液有防腐作用。对呼吸道炎症有某些治疗作用。

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一般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2-3年未种过薄荷的地块。种植前深耕15-20厘米,施入堆肥和过磷酸钙、骨粉等作基肥,整平耙细后作成宽1.3-3米,高15厘米的畦,并挖好排水沟,以利排水。

    (二)种植方法
    1、繁殖方法 生产上多采用根茎和秧苗繁殖。也可用地上茎和种子繁殖。

    根状茎繁殖:于春秋两季进行。南方于秋冬播种,北方春栽。

    选新鲜、色白、节间短、粗壮的根状茎,切成6-10厘米的节,采用条播和穴播。条播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深7-10厘米,将种根顺放沟中,下种密度以根状茎首尾相接为好,覆土6厘米左右。穴播按行株距20-25厘米开穴,每穴栽2-3节,覆土6厘米左右。一般每亩用种根量条播100公斤左右,穴播60公斤左右。

    秧苗繁殖:选择生育良好无病害的田块作秧苗留种田,最后1次收割后立即中耕除草,施以充足的肥料。第二年新芽萌发,当苗高10-15厘米时,选择阴雨天气,将苗拔起移植于大田,1亩苗可移栽10亩田。

    种子繁殖:3-4月将种子与少量干土或草木灰掺匀,播到预先准备好的苗床上,覆土1-2厘米,上面再覆盖稻草,播后浇水,约2-3周出苗。种子繁殖,幼苗生长缓慢,且易发生变异,除用于选种工作外,生产多不采用。

    2、轮作与间作 薄荷是宿根性植物,吸肥能力较强,闰虫害较多,不宜长期连作。产区一般习惯于2-3年后换茬。薄荷收获后,依年次种植大麦、小豆、小麦、裸麦、甘薯或蔬菜等作物,种3年后再种薄荷可提高产量。当归、川芎、薏苡也可以与薄荷轮作,青木香不能与薄荷轮作。

    薄荷用根状茎10月栽种者或留根状茎地内越冬者,在南方产区均需第2年2-3月出苗,可利用秋冬季节4-5个月的闲地,套种一季在2月以前收获的蔬菜,如菠菜、瓢儿菜、雪里蕻等。套种要增施肥料,松土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薄荷根茎。

    (三)田间管理
    1、间苗 栽后苗高6-10厘米时即可间苗,移密补稀,使株距为10-12厘米左右。

    2、中耕除草 在间苗或移植秧苗成活后,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中耕不宜过深,只宜浅松表土,以免伤根。以后在苗高20厘米和苗高30厘米各耕除1次。每次收割后应及时耕锄1次,深度6厘米以内,以除去过多的根茎,防止幼苗萌发过多,第2、3年春季,苗13-17厘米时,结合移栽进行深中耕,同时除去过密的幼苗,保持株距7-10 厘米,以后的管理与第1年相同。

    有些地区在第1次割取前,当株高45厘米时,为促进多分枝,提高头刀产量,可摘除茎顶生长点。如果分枝力差的品种,在2刀3刀生长期,也可进行摘蕾处理。在1年1 次割取的地区,摘蕾处理就更加必要。

    3、追肥 薄荷茎叶1年割取2-3次,消耗土壤中养分较多,除施足底肥外,要适时适量多次进行追肥。追肥应以氮肥为主,钾肥为辅,在生育期中追肥应结合3次中耕除草进行。第1、2次每亩追施稀薄人畜粪尿120-180公斤,油饼50公斤,兑污水3000公斤施入,以促进快发新芽。一般每刀应追肥3次。如冬秋不挖根,继续生长1-2年时,可在最后1次割取后中耕6-10厘米,拣出部分根茎,每亩施入较浓厚的人畜粪尿作为冬肥,以促进第2年提早出苗,生长健壮整齐。

    4、排灌 在气候干旱、追肥后,幼苗萌发期(或每次割取后),分枝繁茂期(或摘蕾之后)均需灌水。雨季要注意排水。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锈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种担子菌,危害叶、茎。在连续阴雨、过度干旱或缺肥情况下最易发生。防治方法:加强田间通风,降低株间湿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用300倍液的敌锈钠或1:1:100倍波尔多液喷洒,连续2-3次,防止蔓延;也可在播种前用45℃热水浸种根10分钟。

    白星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主要危害叶部,从夏至秋发生。防治方法: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连喷2-3次。

    黑胫病:危害茎杆在土壤过湿,田间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病严重。防治方法:苗期发病可加强中耕培土和喷洒70%敌克松1 000倍液,1-2次。

    2、虫害 小地老虎:危害幼苗。3-5月间常在夜间咬断苗茎造成缺苗。防治方法: 灯光诱杀成虫;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浇灌。

    甜菜夜蛾:危害叶,7-8月发生,咬食叶片造成叶片孔洞缺刻。防治方法:用90 %敌百虫原粉800倍液喷雾。
发展前景:
    薄荷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从新鲜茎叶中提取薄荷油和薄荷脑可作芳香、调味剂及驱风药。薄荷油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用以生产牙膏、糖果、饮料、化妆品等。油和脑亦是传统出口商品,江苏南通薄荷厂生产的"白熊牌"薄荷油和薄荷脑,在国外市场上,享有"亚洲之香"的美誉,我国每年均有较多的出口。

    我国发展薄荷生产的条件十分优越:江、浙、赣一带栽碚历史悠久,农民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吊油和加工薄荷干的技术娴熟;生产基础雄厚。今后,应在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有计划地生产。特别要重视发展江苏太仓薄荷,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合理制定收购价格,调动药农种植的积极性;搞好市场预测,落实产销合同,稳定产销关系;做好提纯复壮研究,提高栽培品种种性和质量以及加工能力;开发食品和化学工业产品,以拓宽市场领域。

5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情况:
    薄荷为重要经济作物,既是常用药材,又是食品、日用工业品的原料。除国内需要外,还外销出口。商品全部来源于家种。主要由江苏调供,其次为江西、湖南、四川等省。40年来,生产收购时有起落,销售稳定增长。总的情况看,属于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品种。

    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购销稳步增长。以后由于价格影响,生产收购不够稳定。1978年以来,由于全国药材生产形势很好,薄荷生产也发展很快,1978全国收购330万公斤,比1970年增长近2倍。超过正常年收购量水平,商品积压,库存猛增。以后,生产连续3年受到影响。1980年仅收购5 000公斤,至1983年收购170万公斤,又恢复正常水平,同年销售下降。1984年销售达最高水平,比1983年增长4.1倍。主产区江苏省1977-1986年购销出现过较大的波动。该省薄荷归外贸经营,药用薄荷未纳入生产计划;国家不扣除粮棉征购任务,药材部门安排的计划不能落实;加之,外贸出口不稳定,市场信息不灵,特别是药材价格放开后,对生产收购影响很大;价格上升时,药农又一哄而上,盲目生产,收购增加;价格下降时,药农又纷纷转产,收购减少;致使生产不稳定。

2005年版 药典标准: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7cm;宽1-3cm;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鉴别:(1)本品叶的表面观: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约至90μm,柄单细胞;小腺毛头部及柄部均为单细胞。非腺毛1-8细胞,常弯曲,壁厚,微具疣突。下表皮气孔多见,直轴式。

    (2)取本品叶的粉末少量,经微量升华得油状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3)取本品粉末0.5g,加石油醚(60-90℃)5ml,密塞,振摇数分钟,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薄荷脑对照品,加石油醚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乙醇(1:4)的混合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叶 不得少于30%。

    含量测定:本品约5mm的短段适量,每100g供试品加水600ml,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保持微沸3小时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

    炮制:除去老茎及杂质,略喷清水,稍润,切短段,及时低温干燥。

    本品多为5-8mm的短段,墨绿色、紫棕色或灰褐色。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4%(ml/g)。

    性味与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宜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用法与用量:3-6g,入煎剂宜后下。

    贮藏:阴凉干燥处。

2010年版药典标准:
   
【检查】水分不得过15.0%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5%(附录ⅨK)。

    【炮制】荷叶喷水,稍润,切丝,干燥。

    本品呈长短不一的粗丝,上表面深绿色或黄绿色,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较光滑,叶脉明显突起。质脆,易破碎。稍有清香气,味微苦。

    【含量测定】同药材,含荷叶碱(C19H21NO2)不得少于0.070%。

    【鉴别】【检查】同药材。

    荷叶炭取净荷叶,照煅炭法(附录ⅡD)煅成炭。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质脆,易破碎。气焦香,味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