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败原因22:任性的危害

 @春花秋月@ 2012-05-21

失败原因22:任性的危害

 
 

失败原因22:任性的危害

     任性是一种不良品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乱发脾气、无理取闹,会使孩子的学业经常处于波动之中;过于自负,不尊重别人,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小时候缺少伙伴,长大了更会令人生厌;情绪波动性大,频繁爆发激情,更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隐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性是儿童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任性不是天生的。其形成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孩子的心理发展进程.从幼儿到儿童有一个自我中心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善于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感,尤其是3~4岁的孩子,由于活动能力比3岁前大有进步,于是在活动中追求自主,力图表达自己的意志,进入“第一反抗期”,常常不肯按家长的意图办事,往往只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还不会真正理解别人;但更重要的却是家庭教育的不当有些家长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现在孩子还小,让他使使性子吧,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甚至明明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迁就答应.有些家庭把孩子放在不适当的地位,待遇过优,宠爱过头,娇生惯养,一味迁就,久而久之,孩子“以我为中心”的心态愈益膨胀,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一旦有不顺心的事,孩子就会大哭大闹,直到家长让步为止。孩子很快发现,只要自己坚持,家长总会让步,于是就养成了任性的性格特征。另一些家长则以自己的任性来对付孩子的任性,你越不听,我越要你非听不可;还有一些家长互相推卸责任,孩子任性耍赖,爸爸说是妈妈惯的,妈妈说是爸爸宠的。于是,孩子不是出现狂躁、郁闷等异常情绪,就是毫无顾忌地张扬任性。

家庭的环境和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不仅没有加快孩子摆脱自我中心的进程,反而使孩子滞留于自我中心阶段。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不当,抵消了学校教育,使孩子迟迟走不出自我中心阶段,是造成孩子任性的根本原因。

    孩子任性的危害

  比正常孩子更痛苦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办法一定能使你的孩子感到痛苦?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孩子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迟早有一天,你会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孩子平素没有受到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要痛苦。”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王建中教授说:“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一直都比较顺,自我定位不准,对挫折没有准备,一旦遇到比较大的事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不论在大学、中小学,很多家长和老师都遇到了惊讶而无奈的事,传统的教育和家长的管教方法遭遇尴尬。面对任性的孩子,有些父母一是怕孩子吃苦受累;二是怕孩子受委屈,影响健康;三是无可奈何,无意训导,一味满足,不加制止。事实上这样做不会给孩子带来幸福。父母若真正爱孩子,就要讲求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小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孩子,不要让他们养成任性的毛病,免得让孩子养成任性的习惯,为此痛苦终生。

  卢梭说:“有的孩子竟想叫人一下子把房子推倒,竟要人把钟楼上的风标拿下来给他们,竟要人拦住正在行进中的军队,好让他们多听一会儿行军鼓声……他们偏要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从而处处遇到抵触、障碍、困难和痛苦。他们成天啼哭,成天不服管教,成天发脾气,日子就是在哭泣和牢骚中度过的,像这样的人是很幸福的吗?”

  形成心理疾病

  孩子任性,不管是非规矩,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非做不可。这肯定会在伙伴中碰“钉子”。因为周围的一切并不都是为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和要求而存在的,伙伴们也不会完全听从他们的“支配”和“调遣”,家长、老师和周围的人也不可能全都依从他们,他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因此,任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受到打击,遭受挫折。他们事事都不顺心,觉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们过不去,感到非常痛苦,而他们又不能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总是与周围的人和事处于一种对峙状态,时间长了,就很可能酿成心理疾病,如忧郁、偏执、狂躁。长大成人后会成为武断、专横、霸道、一意孤行的人,而这种人最终会跌跤,惨遭失败。

  导致违法犯罪

  任性的孩子以自私、专横为特征,达不到目的常常会生出“怪招”欺骗、要挟以制伏对方,一旦失败就容易走向极端,出现常人预想不到的结果。有关单位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254%。而导致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家长对孩子从小放任自流,过分呵护。媒体报道的大学生马晓明因被劝退学就杀死父亲和奶奶、清华大学学生“伤熊事件”等,这些看来不可思议的低级犯罪,却时时发生在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确实令人震惊。因此如何针对少儿任性行为进行矫正与疏导的工作也是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