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任性心理问题分析

 天乄骄 2020-05-31

一、儿童任性心理问题

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知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任性的孩子往往无理取闹、乱发脾气、不尊重别人、情绪波动性大、频繁爆发情绪等等,通常借助不停地哭闹、在地上打滚、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和要求。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孩于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

、儿童任性心理的危害

任性是一种不良品行,会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如果我们放任孩子的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人孤独,因为任性的孩子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办法一定能使你的孩子感到痛苦?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孩子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迟早有一天,你会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孩子平素没有受到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要痛苦。”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王建中教授说:“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一直都比较顺,自我定位不准,对挫折没有准备,一旦遇到比较大的事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不论在大学、中小学,很多家长和老师都遇到了惊讶而无奈的事,传统的教育和家长的管教方法遭遇尴尬。面对任性的孩子,有些父母一是怕孩子吃苦受累;二是怕孩子受委屈,影响健康;三是无可奈何,无意训导,一味满足,不加制止。事实上这样做不会给孩子带来幸福。父母若真正爱孩子,就要讲求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小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孩子,不要让他们养成任性的毛病,免得让孩子养成任性的习惯,为此痛苦终生。

卢梭说:“有的孩子竟想叫人一下子把房子推倒,竟要人把钟楼上的风标拿下来给他们,竟要人拦住正在行进中的军队,好让他们多听一会儿行军鼓声……他们偏要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从而处处遇到抵触、障碍、困难和痛苦。他们成天啼哭,成天不服管教,成天发脾气,日子就是在哭泣和牢骚中度过的,像这样的人是很幸福的吗?”

孩子任性,不管是非规矩,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非做不可。这肯定会在伙伴中碰“钉子”。因为周围的一切并不都是为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和要求而存在的,伙伴们也不会完全听从他们的“支配”和“调遣”,家长、老师和周围的人也不可能全都依从他们,他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因此,任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受到打击,遭受挫折。他们事事都不顺心,觉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们过不去,感到非常痛苦,而他们又不能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总是与周围的人和事处于一种对峙状态,时间长了,就很可能酿成心理疾病,如忧郁、偏执、狂躁。长大成人后会成为武断、专横、霸道、一意孤行的人,而这种人最终会跌跤,惨遭失败。

任性的孩子以自私、专横为特征,达不到目的常常会生出“怪招”欺骗、要挟以制伏对方,一旦失败就容易走向极端,出现常人预想不到的结果。有关单位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25%。而导致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家长对孩子从小放任自流,过分呵护。媒体报道的大学生马晓明因被劝退学就杀死父亲和奶奶、清华大学学生“伤熊事件”等,这些看来不可思议的低级犯罪,却时时发生在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确实令人震惊。因此如何针对少儿任性行为进行矫正与疏导的工作也是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

三、儿童任性心理产生的原因

孩子任性的来源是家长放纵,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

由于孩子的心理发展进程,从幼儿到儿童有一个自我中心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善于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追求自主,力图表达自己的意志,进入“第一反抗期”,常常不肯按家长的意图办事,往往只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还不会真正理解别人。

当孩子向家长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有些家长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现在孩子还小,让他使使性子,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甚至明明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迁就答应。有些家庭把孩子放在不适当的地位,待遇过优,宠爱过头,一味迁就,久而久之,孩子“以我为中心”的心态愈益膨胀,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一旦有不顺心的事,孩子就会大哭大闹,直到家长让步为止。孩子很快发现,只要自己坚持,家长总会让步,于是就养成了任性的性格特征。

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中的成员对待孩子的任性处理方法不一致。比如,当孩子表现得很任性的时候,奶奶和妈妈可能会出于溺爱孩子而尽量护着孩子,而爷爷爸爸则想纠正孩子这种坏习惯而严厉拒绝。于是,孩子因为有了靠山,往往会变本加厉地任性。

如果家庭的环境和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不仅没有加快孩子摆脱自我中心的进程,反而使孩子滞留于自我中心阶段。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不当,抵消了学校教育,使孩子迟迟走不出自我中心阶段,是造成孩子任性的根本原因。

四、解决儿童任性心理的方法

1、耐心劝导。

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首先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2、不予理睬。

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如果家长耐心劝导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3、适当惩罚或奖励。

对于3~5岁的孩子,已经懂得很多道理了。只靠正面教育不能凑效时,适当的惩罚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家长也要刻意对他“冷淡”一段时间。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待他沉不住气并主动“讨好”家长,父母应抓住这个时机,指出他任性的无理之处,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只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才是有效的。

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事物收走,别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不吃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而当他表现好的时候可适当进行奖励,如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但需注意,物质奖励不要过多,过大,否则很快会失效。

4、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回家。

5、提示在先

如果孩子在某件事上总是任性,在下次发生前,就和他(她)约法三章: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要买玩具或食物,可在出去之前就和孩子说好买什么东西。而不是他要买什么就买什么。

6、家庭成员的态度要一致

相反的教育会抵消正确的教育效果,而且往往会使得对孩子要求严格的家庭成员在孩子面前失去权威性。

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保持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因为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某一方说了算,日后当这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将很可能无法说服、管教孩子,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人为的障碍。

7、立规矩

我们要看到:孩子一定要从小立规矩!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好品格,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从孩子2岁左右开始,他们开始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初步具备了判断能力;也已经知道“我想做什么”,“妈妈要求我做什么”,父母就需要准备给孩子立规矩了。

在给孩子立规矩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表扬孩子。除了说“不”,我们还需要多表扬和鼓励,如要鼓励孩子积极的探索行为,要让孩子有机会去探索;同时要看到孩子好的表现,多表扬。这样父母才能尽可能多地争取到孩子的配合,而不是对抗。

当我们想要让孩子参与我们立下的规则,并想让他去执行时,家长应在孩子做的过程当中给孩子以肯定的表扬。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