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话筒得主纪青云谈朗诵表演艺术

 塞上胡杨江南柳 2012-05-21
金话筒得主纪青云谈朗诵表演艺术
2012-5-7 13:33
朗诵艺术的表现特征
(一)热情洋溢的表演心态
什么是热情表演心态?
就像我们站在这个舞台上,你是要把你自己的文艺作品、文章的理解传达给你的听众,这个时候就是一种当众热情表演的心态,所以说就不同于我们日常当中聊天,也不同于我们日常当中的谈话,也不同于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朗读你的课本,更不同于演讲,那么它就是以朗读者当众表演的心态面对大家。既然是表演的心态,你就要求你的声音要所谓的“朗”,“朗”就是声音要清晰响亮地说出去,这个时候就要求你的眼神、身段、服装、手势都要有一定之规。
1.眼神
很多人第一次朗诵的时候都不知道眼睛往哪看,这个话怎么说呢?心里面特别的发怵,这个时候你这个眼神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落落大方。我觉得眼神一定要顾及到方方面面,你要真诚地看待别人、大大方方地看。比方说我们站在这个台上我们的眼睛往哪看?我和第一排的观众距离不远很近,这个时候我的眼神应该顾及到第三排、第四排的中间。如果我站在舞台的后边,舞台的延伸度非常大的时候,我就是看在第二排、第三排的观众。你不能老盯着他看,那别的观众就是会有一种受冷落的感觉,这个时候你还要适时往后看、往左看、往右看,看的时候要真诚的看你要瞟,这样好像让人觉得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看歌手上台的时候他会顾及到每一个方向的观众,一会站在左面,右面,后面还要跟观众打招呼,这就是一种沟通与交流。那么这种沟通与交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你必须面对你的观众,你要有一种强烈的跟他沟通、交流的愿望。就像我们生活当中,你跟别人说话你不凝视别人的眼睛,他会觉得你漫不经心,你必须要热情洋溢。我们讲了眼神所以大家一定要落落大方,站在舞台上眼睛往哪看?我刚才也简单地跟大家说了。如果说这个舞台的延伸度很高那么在第二排,如果很接近就看三排、四排的观众。
另外就是有的人在朗诵的时候非常羞怯,眼神是游离的不敢看人低着头不敢说,甚至有的去应职、求职的时候不敢面视我们主考官的眼睛,这个时候说明你内心是惶恐的,你内心是不自信的,大大方方地、大胆地去跟他对视交流,把你内心深处最想表达的东西告诉他,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要告诉他。
2.身段
身段是我们非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有的人上了台以后特别紧张不知道该怎么站,我在辅导的课程当中我会经常发现这样的一些情况:每一个人包括你跟领导说话,或者是你是领导你要面对你的职工说话的时候,有的人毛病挺多,一点也没有意识到或者就是各种各样的表情动作非常多,有的人站在舞台上特别紧张两个手向个小木棍一样,把自己捆绑的很紧,你会不自觉地告诉别人说你紧张,这种紧迫感压迫着你越来越紧张,崩的特别的紧。一定要放松,就像生活当中这样很自然。有的时候第一次上台,或者你跟领导说,或者你去求职,或者你站在舞台的时候,你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你要是特别紧张的话,你不妨拿一支笔,它能保持缓冲你紧张的状态,这个时候你的身段要放松,重心一定要放在脚上。有的人放在双臂上,有的人放在单脚上,你的身体会倾斜,后倾特别让人产生不稳当的感觉。在台上男士应该双脚和你的肩膀保持宽度一致,身体稍微向前倾一点,这样稳;女士应该八字脚站着,要不就是丁字步站着,这样在舞台上也好看,有一种美感这样就放松了。
3.表情
表情要自然要有一点动作,不要来回走动。另外在平时注意当中,很多人的表情由于生活当中从小养成一种习惯,他一读东西的时候就会皱眉,要不爱吐舌头,很多家长不在意的这些毛病,其实表情就是放松和自然,一个很好的练习方式就是你自己在家里对着镜子,你找出来你面貌表情最舒服,你认为最好看的这样一种状态。站在舞台上我觉得自然大方就可以了,但是有的时候会抽抽鼻子,有的就抠脸,一紧张就抠头这些都是小毛病,可以改的。表情要自然,不要有一点小动作。
4.手势
手势在朗诵过程当中千万不要太多,因为朗诵主要靠的是语言,而不是手势。它不是舞蹈,舞蹈是肢体语言,而手势主要是辅助语言一个有效的方法。当你的感情到达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你情不自禁的用你的手势,来辅助表达你的感受,在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做。我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有的人上台后朗诵时候他会这样:手是和眼神分离的。你比方说“啊,我的祖国!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手和眼神不协调。有的人表示自己的坚定,我叫刘孟然,我今天朗读的题目是:《为了祖国努力学习》不停地做手势,使你眼花缭乱。这个手势一般情况下在三到五分钟之内加一个就可以了。另外手眼一定要结合在一起,你比方说:“啊,远方”远方的时候眼神一定要往远处看,手眼一定要动起来。“啊!青藏高原,是那样的辽阔!”你往前走因为他不在近旁,“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是近的,你的眼一定要随着你的内容走,而且手势和眼相统一起来。有的时候你们在朗诵的时候,有的动作特别的怪,最后就是一定要用一个动作表达,不要做一半,请你要做的时候一定要做出来,大大方方地做,一般的时候从手臂伸出来,要做就做完整了。
5.服装
上台的服装要注意,因为舞台毕竟不是生活的状态,舞台的服装一定要和生活区别但不要太过华丽、艳丽。大大方方色彩一定要鲜亮,我们讲的是暖色调,站在台上一定要亮一定要看着和生活当中不一样,切忌穿灰、蓝色彩的衣服,这种色彩的服装我认为上台是不合适的。我接触过很多的演员他们都讲,台上就那么几分钟,因为在激光灯下一定要亮,一定要亮丽光鲜,就几分钟的事所以要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服装上一定要注意。因为上台朗诵一定要大大方方,看着舒服。
(二)得心应口的喷弹力度
我们要想朗诵得好,首先我们的话要说得好,我们怎么让我们的声音特别的响亮,把话说得特别清晰,把内容说得非常清楚?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得心应口的喷弹力度。
什么叫得心应口的喷弹力度?我一张嘴说舌头,刘勰曾经在《文心雕龙》里说过,他说“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讲的就是口才。
口才怎么锻炼呢?第一点你说话都含糊不清,你自己说不清楚别人更听不清楚你怎么说话,你怎么才能达到你想说话的效果呢?我的嘴皮子一定要流,这就需要我们的基本功,在座所有的观众我想除了聋哑人,我们每个人都要说话,我们怎么样把话说好,把话说清楚这就需要我们的基本功,基本功谁都能够达到,我简单说一下怎么把话说清楚?我们所有力都用在面部三角基这个部位,其实你用不着太费劲,不过就是唇,不过就是齿,不过就是舌头,口腔发挥一定要到位,大家如果注意一下它就会非常的清晰,比如说“唇”我们说的“唇”喷吐音要说的特别有力,怎么样练呢?我告诉大家平时你说话要把嘴张开,因为在我们汉语普通话里40%的音都带有“a”音,比方说我们河北在石家庄辛集、元氏、鹿泉的“a”音发不好,所以你看“车(吃)了呗(吗),车(吃)了呗(吗)”“锅里做着嘞”他嘴巴不张开。还有你比方说辛集他永远都会说 “八拿(百)八,加哪(拿)大”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a”张不开,怎么说呢?“八百八,加拿大”这个“a”音很重要,“a”要怎么发呢?“a”张到能够放下我们的半个拳头,大家跟我做,能够看到你的下牙齿,这样发出来的音是清晰的,“八——八”,因为这个音是我们从小规规矩矩学的第一个音,很多孩子学“a”是我们汉语普通话里学的母音,这个音很重要。你们平时说话要求你自己和孩子要把嘴张大,张大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音箱,这个音箱就是我们的口。我们整个嘴张大以后,它的口就打开了很简单的一个原理,就是说“共鸣”。
这个“共鸣”如果做到了,那么你的声音就好听响亮了,那么怎么样就张开了呢?你们平时没事的时候,你们在家里就打哈欠,还要看到上、下齿笑着说,这样就开了,你们可以自己试一下,看到上、下齿是一个笑的音。还有啃苹果,那啃苹果一定是上牙往下牙啃,这样的话我们声音就开了,我们声音开了我们的音就是一个饱满的音。
我们讲吐字要如珠,珠就是一个圆的,“珠圆玉润”我们的声音就是饱满的,
比方说“a”音,你看“爸爸——妈妈——白菜——八百”就响亮而清晰,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注意练习,嘴巴一定要张开,你告诉你自己的孩子或者是你告诉你自己,我说话口形要打开,口形一旦张开以后,声音它是通透的,就是说你的“共鸣”打开了。因为我们的声音通过我们口腔的时候,它们共鸣的发音点丰富,这个时候你的声音就很响亮。很多人的声音喑哑,它是往里噎不是往外送,很多人说“就是”这样的时候还压喉,声音出不来不响亮。有的人说这人的声音共鸣音很丰富。共鸣音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只要练就都能够得到的。就是你把你的嘴巴张开,张开以后努力把说话的感觉就像打哈欠,闭嘴打哈欠,这是时候你上堂是立着的,小舌是提起来的,这个时候的声音就是好听的,是圆的不是扁的。有的人说话不清楚闭着嘴“我要去,说不说,”你不张嘴怎么能听清楚你说的话,你说话的时候压喉时间长了嗓子哑,为什么很多人声音是哑的,声带总出毛病,嗓子总疼。有很多老师讲上两节课嗓子就疼的不行了为什么?就是你的共鸣掌握的不好。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这个,这是我们平时的口形“a”。
 
1.唇的练习
说话人家都说“三寸不烂之舌”,说的是什么呢?就是说你的唇和舌头特别的灵度。特别的灵度怎么样练呢?我们说话有好几个音都在这个位置上,所以唇的喷弹一定要有弹性,唇的开齐合撮这些音呢,开是打开,比方说“a”开口音,在我们现代汉语上语音上都有,开口音就是“a 、o”这些是最响亮的。唇音还有齐齿音就是所有带“i”的音,比方说“i——ia——ie”所有带“i”的音都需要唇咧开。撮口音“学语言、用语言”都需要唇动,还有开齐合撮,合是合口呼“u”,所以唇的灵度非常的重要。你要教你的孩子说话,你作为一个家长那你必须从小让他养成一个好习惯,唇动起来,嘴张开。平时我们练习的时候有一个唇部体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让我们的唇齿动起来,唇——喷。
  (1)双唇紧闭发出“p——p——p”的声音,让我们的唇有力地喷动起来。(2)“piě”双唇紧闭起撇嘴。
(3)“liě”双唇紧闭。
(4)双唇紧闭,然后360℃环绕。
2.舌头的练习
让我们的舌头灵活起来,第一舌头一定要弹动有力,“巧舌如簧”是什么把戏?让我们的舌头能够拉,能够伸。就是让舌头能够伸出自如。那么舌头应该怎么练呢?
(1)弹。舌尖顶在牙齿的背后发出“dǎ——dǎ——dǎ”的声音,这是舌尖的练习。因为在舌尖的部位我们有很多种音,比方说“d——t——n——l——z——c——s——j——q——x”都需要舌尖的力度,在石家庄地区很多人不会发“z——c——s”的音,我觉得就特别的奇怪,永远都说“zh——ch——sh”“邹(走)吧”你们听过吗?“走吧”这就需要你的舌尖,这主要是发音的位置不对。很多家长不管,觉得无所谓,可是这个无所谓习惯成自然,优秀是一种习惯,你要让他从小“邹(走)”,等大了就太难改了,你就听着不舒服,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受教育程度很大部分都体现在你的语言上,你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语言又特别到位,说话又特别有条理一听感觉就很舒服,这个是弹。
(2)顶。怎么顶?闭住嘴,舌尖顶下齿,舌面逐渐上翘,也是练习你舌尖的力度。
(3)绕。舌尖在口内左右顶口腔壁,在门牙上下转圈。
(4)刮。舌尖顶住下齿背不要伸出来,用你的舌根用力。另外有一个人咳嗽了,你用了舌根使了劲了,因为平时你没有锻炼,就像咱们跑步,平时不跑突然一跑步浑身疼。疼是你的肌肉受到了一定的振动,时间长了就好了。
(5)伸。舌尖往下伸,往下巴颏,这就是让舌头在口腔里想翻就翻,想怎么就怎么。
(6)立。咱们俗话说的翻舌头,让你的舌头左右翻动。
这样就等于我们舌头每天在锻炼,让我们的唇和舌有机地灵动起来。时间长了以后你自然而然的练会。北京人说话就懒,不愿意动唇,“干嘛干嘛你”“吃了嘛你吃了嘛你”懒的要命。说话不清楚就是你的舌和唇不愿意动弹。实际上很简单你动起来就可以了,说话就清楚了。
(三)夸大其词的练习
怎么说话清晰呢?(1)一定要把你的上下唇和上下齿贴起来,注意唇齿舌的间断。“白菜——白菜”“燕赵讲坛”。从我们普通话来说叫正确的发音,正确的发音要领是“提前基,打槽牙,挺软腭,松下巴”提前基笑起来,微笑的时候你的上下唇和你的上下齿自然而然就贴近了。这都源于我们中国几千年前传统的戏曲,就说面白特别重要,一张嘴字字如珠,字字如珠就是讲上下唇紧贴在一起,说话特别清晰。
有的时候需要一些夸大其词的练习,夸大其词的练习就是我们平时的练习一定要注意,你比方说象小孩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你就让他把每一个字音在嘴形上表现出来,“白——白”就把普通话说好了。咱们石家庄有好多人都说“傻(石)庄”,咱们作为石家庄人多骄傲啊,你说“傻(石)庄”,怎么就“傻庄”了呢,我觉得这对咱们的城市非但没有维护,反而有点糟践,所以说你的普通话要说得好,说得清晰。别在说“八哪(百)马(八),加哪(拿)大”你就说“八百八,加拿大”把“a”张开,最主要是把“a”发成圆音了,你扁一点嘴巴张开就出来了,所以说普通话说好学也好学,主要是它的位置,舌头的位置,声调的标准对不对。比方说唐山,他主要是声调的问题,明明是两声“唐山”,他们非要发出三声“躺(唐)山”这就形成了方言。
我觉得你要想朗诵好,普通话非常重要,平时的我们的唇齿舌也特别重要。所有的观众听众们听我们讲,最起码你笑着说话,因为微笑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心态,也是交际特别好的方式,你微笑地面对别人,别人就会觉得很温暖,冰冰冷冷说出的话也不好听,你要是板着脸就不符合提前基的要求,你只要提前基做好声音的色彩就明亮了,所以我们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夸大其词的练。夸大其词的练习对于我们把每一个字都读准特别有帮助,尤其我们作为教师或者是作为家长,你对你的孩子你自己都是一个特别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这是我们讲的第三点,第一我们讲的表演心态,第二喷吐力度,第三夸大其词,我们只要把每一个音在我们唇形上展示出来就行,比方说高考的“考”字在我们石家庄很多人都是“抠(考)试”,主要是这个音没有在唇形上展示出来,归音到位是什么意思?是到了那个位置,发哪个音到哪个位置就对了,跟我读“考试——考试”“真好——好”,归到哪就到哪,这样我们的字音,普通话就很清楚了,很响亮了。
(四)张驰鲜明的疏密尺度
张驰鲜明的疏密尺度是怎么一回事?在生活当中有的一说话你简直是没有办法忍受,为什么?他就会一口气,说话的语速很快根本没有停息的过程;有的人慢条斯理慢得你就听着特别的别扭,我最近刚刚带了一个学生,她是一中的那孩子长的又漂亮而且学习又好,但是她一说话语速很快“我要当主持人”我说那你先读个东西,“张嘴像打哈欠,闭嘴象啃苹果……”她说的时候她也着急说不出来。为什么?这就是说所谓的张弛、疏密有度就是在说话当中,有慢的也有快的时候,这一句话里也许有的词连在一起,也许有的词就分开,比方说这首诗《赠汪伦》,一般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读呢,课堂上的要求,我觉得老师对孩子们的朗读,我觉得有种误导,误导就是在语言当中他都会齐声读,学生们总会养成一种习惯,永远都是一个节奏那可不行。在这个朗读当中大家可以看: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这一个句子当中就是有疏有密的,你比方说“锄禾日当午”这个锄禾我们从小可能我们人生当中接受的第一首诗也许就是这首诗,教我们怎么样学会勤俭,教我们知道粮食得来不易,一般情况下“锄禾”怎么了?“日”是太阳,就是在太阳最毒辣的时候,依然辛苦地在田地里耕作,那“日”要上去要突出起来,“锄禾—→日↗-→当午—→”滴是往哪滴?滴一定要往下“汗滴↘河—→下土”“谁知盘中餐?”问,“粒粒皆辛苦”每一粒都饱含着艰辛,那这首诗就读得疏密有度、张驰有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了,这个时候我们这首诗让人读就能读出韵味和感情了,如果都是一个调就没有古诗的味道了,这个时候你就要充满了感情,然后让语言有疏密鲜明的尺度。
(五)高低起伏的抑扬幅度
你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用一个调来读,你一定要读得像大河流水一样,有高有低有滚滚而来,当发了洪水或者是我们来到黄河瀑布的时候,那种奔腾向前的气势磅礴的状态和小溪潺潺流动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朗读一样,有高有低有起有落不一样,比方说“举头望明月” 朗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望一个低就把幅度拉大,读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过瘾,你不会觉得它特别平。我们朗读的时候也应该遵循这么一个原则,“文字爬山语不平”,小山丘你爬它做什么,要不怎么说爬泰山去了,游览重山角的感觉,这十八盘山路,一盘一盘爬起来终于站在峰顶,俯瞰群山那种痛快感不一样,同样我们读东西说话的时候,你看领导作报告的时候,如果你们单位的领导他的声音一点也不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一会就睡觉了,一会就觉得真没劲就觉得不过瘾,所以要说好话或者是朗诵好一定要注意这五个方面问题。
二、语言的技巧
今天我想给大家教一些特别实用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用的,那怎么去准备去一篇稿子。你比方说在单位领导让你发言,你在学校老师说咱们开个主题班会你发言吧,那你必须要准备。拿到一篇稿子你应该怎么准备?
1.弄懂词句。就是一定要先看一遍,千万注意要不出声地看一遍,有的人习惯拿起东西就念,这是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因为有一种心理现象就是初自记忆,就会留下50%的印象,就是当你第一次错了,你第二次、第三次依然会在同一个地方出错,你们不信可以去试一试。所以说当你拿到一篇稿子包括你辅导你孩子的时候,第一次看课文的时候一定不要让他张嘴读。一定要先看一遍,看有没有生字,有没有生词有没有没弄懂的成语典故,把它都弄懂了知道了然后明白语句的含义以及成语典故。
2.弄清结构。你仔细看一看这篇文章一共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归纳一下。比如说这三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件事我们把它归并为一个层次,那多层次的归并为目的。自然段要划分小层次,你要明白语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们内在的联系。千万不要见逗号、见句号、见段落就停,这样读得就散了。就是说这三个段是说的一个意思我就把这三段连起来读,下一段又是另一个意思我就在中间稍事停顿一下,你就敢大胆地停顿,千万不要说我一停顿会不会觉得别扭或者说断了,绝对不会的。
3.弄明主题。主题就是中心思想,主体的具体性、特殊性和独创性。说到主题我想提醒大家一下,一篇同样主题的文章,写的方法不一样表达的感情就不一样,比方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当时的夜晚,朱自清、俞平国先生他们几个好朋友一起到南京秦淮河上荡桨泛舟,同时回来写的同一件事而不同的文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是主题是不一样的,写作的方法也不一样。同一件事也许不是同一个主题,大家一定要把他弄清楚,就他的这种特殊性在哪?为什么他会这样写?你比方说写春天,很多人都写了讴歌春天的文章,每个人和每个人角度不一样自然主题也就不一样了。
4.弄通背景。我想说弄通背景这里一定要注意,这个背景是什么?就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当时的这种情景,当时作者的心情,当时的一种社会背景,也许这篇文章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是放在今天有没有社会意义又是一个问题。背景分为两种当时的背景和现实的背景,这个我觉得你要把背景和现实联系在一起,就是你自己要给作品赋予新的生命力,你比方说我们就讲这个《岳阳楼记》就当时呢我觉得这个范仲淹是被贬后写的这篇文章。当时的情景应该说呢,他的心理是属于还比较凄凉,但是他并没有把他的这种郁闷和凄凉的情感在他的作品当中体现,他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这个主题,自己和朋友都被贬,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却仍然能够广开胸襟,以天下为己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的精神实在是特别的可贵。当今在这个社会里,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你应该以怎样的胸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呢?我觉得现在呢再读这个《岳阳楼记》,你就会有一种达智的这样的一种作用和效果。它能让我们领略古人的胸襟,开阔自己的志向,这样一个目标。很多的作品可以给我们一个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陶冶,有些作品也会给人不同学科上的感受,所以说我们每次读的时候要首先让自己感动,然后再去感动别人,达到一种艺术上给人以美感的这样一种效果,这是我们讲的弄清背景。
5.弄清目的。把目的弄清楚了以后,就说我读一篇文章他的目的是什么?当时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现在读这个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一定要弄清楚。
6.确定基调。什么叫基调啊?每一篇作品里的感情色彩份量这个很重要。就是你理解了以后,就说:哎呀!这篇文章感情是激昂的、深情的、讴歌的、赞美的亦或是清新的、明快的,你就会有一个感情色彩赋予它,就是这种语气。所以说我们首先把这第六点明确了以后,我们再着手来分析我们的这个稿子
我再谈一下具体的感受,刚才呢我们讲的是我们拿到一篇稿子应该怎么去处理它?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分析它?下面我再说一下具体的感受,什么是感受?就是说搞艺术的人亦或在生活当中特别敏感的人,对一些事情他的感受可能会比别人要强烈。感受是指在朗读的过程中,给你的一种刺激,从而达到的一种效果,引起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对这个体会过程。它包括眼、耳、鼻、喉、舌、以及时间运动,还有空间的这样一种知觉,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过程,我们把他称为感受。感受又分为: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两方面。
(一)、形象感受
可能很多人在朗读的过程当中忽略这个形象感受。实际上,这个朗读者对作品的感受首先取决于这个形象感受,下面我就分别予以说明:
a.视觉感受
我们大家都看过朱自清先生的《春》,那第一句就是:“盼望着,盼望着,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望着是内心的一种期盼,然后用一句话叫作“瞧去,园子里,田野里,一大批一大片满是的。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个时候呢就是看的,其实你根本没有看见,那园子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那这一句话要是在电视里的效果,一定是远景对不对?它绝对不是一个特写,山远远的就变的蒙蒙的一种绿色,“瞧去,远远地看,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山,”山一定是在远方,就是看见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春江水暖鸭先知,冰冻的水面开始融化呢,小鸭子在水上游动了,水变暖了,春天一定来了,这个时候你没有看见。但是它带给你的刺激是看见了,如果是远景,一定要用“瞧去,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山,朗润起来了”山看见了,绝对不是“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这么一个平调,山和水的一种对比,“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天的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天初生的太阳它是红彤彤的。这时候你看见了,看见了吗?没有!这是文字带给你的一种视觉的感受,那你的语言里一定要体现出来,这时候你要真看见知道吗?当你读的时候你别说,“山朗润起来了”这么一个平调来读,你要读的让人感觉真看见山朗润起来了。
b.听觉感受
在文字作品中描述听到的某些声音它属于听觉想象,从而能使我们的朗读者感受到这个听的意境,你比方说朱自清的散文《春》里它有一句话他说:“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你就不能说“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闹着”让人听不出来有蜜蜂嗡嗡这样的声音,你好像都听到了。再比如说《红岩》的片段里有这么一段, “一阵狂风卷过,寒风阵阵袭来,伫立在门边的余新江浑身发冷,禁不住颤抖了一下,屋顶上响起了哗哗的声音,敲打在人的心上。是暴雨?这声音比暴雨更响,更加嘈杂,更加猛烈。“冰雹!”余新江听见有人悄声喊着,他也侧耳倾听那屋瓦上的响声,在沉静的寒气里,在劈打屋顶的冰雹急响中,忽然听出一种隆隆的轰鸣。这声音夹杂在冰雹中时大时小,余新江渐渐想起,刚才在冰雹之前的狂风呼啸中,似乎也曾听到过这种响声只是不如现在这般嘈杂,这般猛烈,因为接近,因为他专注地观察敌人,所以未曾引起注意,这隆隆的轰鸣,是风雪中的雷声么?余新江暗自猜想着,在这隆冬时节,不该出现雷声呀?难道是敌人在爆破工厂,毁灭山城么?忽然,余新江冰冷的脸上露出狂喜,他的手心激动得冒出了汗水,他忽然一转身,面对着全室的人,眼里不可抑制地涌出滚烫的泪水,“听,炮声,解放军的炮声!”
    那么在这段里我想先是哗哗的声音,余新江听到了“哗哗”的雨声,在听中他判断,不是暴雨不是冰雹,先听到轰鸣,不是雷声不是爆炸声是炮声。事实上我们耳畔什么声音也没有,我们的耳旁哪有什么声音?那完完全全是“哗哗”的雨声,“击打在人们心上”“冰雹不对呀”接着是“一阵一阵的轰鸣。呀!这隆冬时节不该有轰鸣啊”然后是一种喊声“对着全室的人不可抑制的流露出滚烫的泪水,是炮声”,在听觉里区别出来是炮声,然后是解放军的炮声,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完完全全的听觉它传达给我们的一种感受,让我们感到了一种具体的一种声音。这就是当我们拿到一篇稿子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感觉它,这是具体的声音。
c.嗅觉感受
关于嗅觉的描写,就是我们对嗅觉的感受加以想象,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善于在想象中辨别,“花里带着甜味”“甜”是什么感觉?“甜”就是有糖的这种“甜”,有蜜的“甜”,你们大家都有感觉,咱们三月份到了赵县的梨花节的时候,去了以后真的特别清新,在同样的我们站在丁香花下,丁香花那种特别浓郁的花特别刺激,是那种浓郁的香。“你看春雨带了清新的泥土的气息”当我们到了田野里那是一种清新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的嗅觉带给我们,呀!真香啊!是这样的一种感觉。我想,这些东西它都有助于在我们的稿件中特别形象、传神地表达一些文字带给你们的再创作。
d.味觉感受
味觉是人们从词语中获得的一种古而有之的感受,大家最了解的就是三国里:大家都走的疲惫不堪,口干舌燥,这个时候,曹操一看这种状态说:前面就是一片梅林大家往前走,走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到达一片梅林了。这个时候,所有人的口腔里都分泌出一种酸,然后一下子就有精神了,那就像我们生活中,比如文章中说:这个时候他特别想吃酸杏,四月了,把这个又红又紫,摸起来很硬的酸杏放在他的面前,他一口咬去,哎呀!酸啊!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酸?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酸,就像是牙要倒的这种感觉,和那个醋酸还不一样,酸啊!这个时候你读出来就一定传神了,你一读就让人听了感觉到满嘴的一种酸,就是分泌出唾液来,就真的有那种酸的意向,这个就能够引起你的听众的一种共鸣。
e.嗅觉感受
关于嗅觉的描写味道,经常有人说石家庄这个夜空里,晚上总会飘荡着一种鸡粪味,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反正,这两年好像好一点,前两年,当你走到华药的那个地方,那晚上的空气特别的污浊,我不知道是周围的养鸡场太多,还是怎么样,反正我闻到这个空气就不舒服。那这个时候你真的要判决,那么嗅觉,你可以判决这是香气是什么样的香,这个嗅觉是要加以感受,越分析得具体越好。
f.触觉感受
这个触觉你比方说:刚才我们读的《红岩》片段,第一句说的是“一阵狂风卷过,寒风阵阵袭来,伫立在门边的余新江浑身发冷,禁不住颤抖了一下,”我觉得现在特别冷,冷啊!寒冬腊月的天,那手伸进那个刺骨的冰水里,哎呀!这个手都伸不直,这个指头都拳在一起,这个时候你是真正感觉到外界给你的触动了。要不就说掐了你一下特疼,疼啊!是怎样的一种疼痛。这个就是说:你看冷、热、软、硬、平、滑、刺、痛等感觉,是这种文字语言引起的这种神经末梢的一种感受所引起的,那你在语言当中把它体现出来,“你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你,”母亲是一种温暖的形象,那这个时候就是软软的很舒服的样子,所以说这个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我们在朗读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把它表现出来。
g.时间觉和空间觉的感受
时间和空间大家一定要注意,这在我们的稿子当中经常会出现,这个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小老师和家长爷爷奶奶都会跟我们讲: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山,山里有个洞。那既然是很久很久以前,它就是不现实的,你的这个语言一定要所谓的四通万里,在很久很久以前英语里的long long ago,当你读的时候,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人鱼它爱一个王子,你就不能这样读了,要带有了一种特别遥远的这样的一种状态,很久很久以前,那是两三年前的事了,那你就不能说那是两三年前的事了好像很近一样就不现实了。声音是虚幻的,语言是拖长的,那你在处理的时候你就应该有一种时间的这种控制,隔绝这种状态,在很久很久以前,你看大家都喜欢赵忠祥的动物世界吧!那赵忠祥的动物世界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独一份的,为什么他读的好呢?他就有他自己独特的感觉,他把那个“在”拐着弯读,我们在汉语普通话里绝对不能说“在”拐着弯读,这样是错的。因为“在”就是四声它读的很干脆。“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西伯利亚的草原上,在哪……”是这样一种状态,这里面就有时间觉和空间觉,因为声音是虚幻的,仿佛把我们带入一种遥远的岁月,在你的朗读之中这是非常细小的细节,大家一定要注意。
h、运动觉感受
运动觉就是客观事物,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有机的活动。我这个例子也举了很多次了,就是我在学校印象比较深的是:因为在座的四十岁以上的人,大家对广播恐怕都特别的有印象,因为在当时精神文化生活的这样的一种很重要的一种传播渠道就是广播,听广播是一种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工作。印象特别深,因为当时没有电视、体育只有广播,当时广播电台有一个体育解说员叫张芝,凡四十岁以上的人大家应该都知道,我记得是在中国第一位广播节目的体育解说员,那么在八十年代大家对朱建华这个人大家应该都记得吧!他是跳高运动员,上海的,他为咱们中国他打破了2.37m跳高运动的记录,在虹口体育场对他进行了现场直播,电视那会很少,几乎我们都在听广播,那么这个广播特别特别传神地广播了这个打破世界纪录的情景,他就利用了我们这个语言当中的这个运动节。他讲了这么五个字,他说,虹口体育场上万人的座位已经坐满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片安静,鸦雀无声,这时候,横杆已经伸到了2.3米的高度,朱建华吸了一口气,开始向新的记录冲击。这个时候,他就说只见朱建华,深吸一口气助跑,起——跳——过了!那如果按照我的语言起、跳、过了,这个时候的体育解说员,我们的播音员他运用了这个起有一个起的动作,语言当中就是起、跳、过了那肯定一点现场感都没有,一定会觉得怎么那么不得劲啊!这个时候你也不用管他的声音特别美,“起、跳、过了”那个播音员的嗓子都破了,这个时候你就不会觉得美感了,就觉得特带劲儿。全场掌声如鸣一下子爆发出了呼喊声,那么新的世界记录诞生了,这个就是充分运用了语言的运动觉。比如说这个时候见义勇为的马老师跳进了水中,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在水中大声地呼喊。马老师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使尽了全部力气把孩子往岸上猛地一推(大声),那你不能说马老师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使尽了全部力气把孩子往岸上猛地一推,这肯定跟现实是不符的,你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怎么猛地一推啊!这一定在你的语言当中,什么叫传神?这个就叫做传神,就是把我们的话读的怎么有动作感就好了,“你猛地一推,孩子得救了,而我们的马老师却再也没有上来”,而这个就是高低起伏阴阳顿挫的语言的美丽,这个就是动作感。
 
我们讲所有这些就是说,朗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用一个词来说,把语言的动作感读出来就可以了。总之味觉、视觉、嗅觉它们的动作感是融合在一起的,那么不能单纯地说他是听的,他是嗅觉,你要把这几种运动的感觉,完完全全地溶合在一起调动你所有的情感,调动你所有的表达这样的一种状态。然后千头万绪,百感交集在朗读中要注重溶合一体的感知。你比方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前我读这句话的时候没有感觉,前年我去了一趟四川,就是在三峡的时候我坐着这个轮渡过的时候,两边真的是茂密葱茏,突然就爬在船沿上看,突然就听到猿的叫声,你还没有发现,再仔细一看,很多身手敏捷一群一群的猴子在山间跳来跳去的,脑子当中立即涌现出这个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你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时候这万卷书,给你的这种运动的感受是特别强烈的,好了这个是我们讲的具体的感受,这形象感受特别重要,我想大家在朗读的过程当中,注意了这些那么在朗读当中一定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了。
(二)逻辑感受
逻辑感受最主要的是指作品当中的逻辑关系。它是指各个层次,各个段落以及各个语句的内在联系。一个语言的本质一定要准确,千万不能含糊其辞,你要明白上面说的是原因、下面说的是结果,因为、所以,之所以怎么样、怎么怎么样,它的这个最主要的、次要的,主次感、并列感,以及这个总括感、转折感还有这个对比感都不能够含糊,那么我想这个就需要你自己多看书,多分析。逻辑的感受,其实是挺重要的在我们的朗读过程当中,这个逻辑感受需要我们细细体会,需要我们仔细地分析它,你一定要把他的因为所以这个之所以怎么样、然后再怎么样,不但、而且,这样的转折句子一定要读得特别的明晰了。总而言之朗读的状态应该是信心百倍,积极主动,全神贯注,进入作品,动脑动心,有感而发,要细看慢读,由己达人,就是由自己传达给别人,要全身松弛,用声自如,克服了这个固定的自己强调的那种状态。现在我说一下,很多的孩子们在学校养成了一种不良的朗读习惯,就是在最后特别爱拖。你别小看这个他会带到初中,带到高中,带到你一生当中。就莫名其妙地强调这种虚词,你比如说进来,那个来在这个地方它不是一个动词,它只是一个语气词。所以说说话的时候,我觉得在家里,或者在座的有很多同学,今天来了很多同学,在座的同学就在20来岁、10几岁完完全全可以改变你这种发音的习惯,完完全全能够改变你说话的状态,只要你用心,只要你努力,我相信你一定就可以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境界。
演讲
那么再用一点点时间简单地说一下演讲需要说的问题。演讲不是我的强项,我主要是搞朗读,搞语言的,那么我说一下。演讲它的价值就是我刚才说过的:“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同样在西方的各个国家里,他把这个演讲看得特别重要他就觉得这个演讲是第一位的,为什么像美国的知音啊!还有很多的西方国家的电视台就想进入大陆,咱们有一些娱乐节目倒是开放的,你比方说华娱卫视它进入了大陆的某些地区,但是像我们的主频道是绝对不会给他们的,因为什么?因为这个语言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占领,这个是绝对不能含糊的,所以说舌头是什么啊!他就是思想啊、语言啊、表达啊、交往啊!比如说咱们的报纸、电视随便让他来占的话,那他的很多意识形态跟咱们的意识形态是不一样的,他会把很多的价值观强加到我们这,所以说我就觉得语言的这个作用是汇集你一生的,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重视这个。
演讲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演讲人的口才应该是成功的条件和因素,除了聋哑人以外,人人都在讲话,那演讲的特征有三个:
第一是综合性。什么叫综合性?就是主客观的这样的一种实性。你比方说:我站这演讲那么一定是在这个空间里,在我们的这个艺术音乐大厅里,有主观和客观,主观是我,客观是你们,那么这个是我们的主客观,就是必须具备的第一点。
第二是现实性。我讲的必须都是真实的人和事。每个单位都有一个演讲大赛,什么叫演讲?小到小学竞选个班长还要演讲呢,大到这些大领导,你说你要去演讲,比如说在美国你要当总统你必须演讲,要到各个洲去演讲,你要用你的言语打动你的选民,去拉票,公开的拉票。那都讲的真实的人和事,是需要把你的最真实的我的能力,我的经历,我的政治抱负和意图,我将给选民们带来什么样的一种效果,我将给选民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实惠,我必须讲的真实的事和人,这个是就是它的这个现实性。
第三是艺术性。艺术性它不同于日常不是咱座那瞎聊天,它必须有个特别的主体,那你在演讲你一定要说你有你的结构,你要有你的选择,这是它的三个特性。
演讲的定义
演讲的定义是什么?演讲的定义是演讲者艺术的使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在大庭广众之下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个定义听着有点绕嘴,其实不绕嘴,就是我是演讲者,你必须使用艺术语言就是我刚才讲的当众的表演心态,当众站在台上,然后用我的语言和我的手势来,我有一种煽动性,把我的思想感情传达给你们,比如我想讲怎么做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人,怎样做一、二、三、四、五,这几个原因我要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会把这些东西告诉大家。这个就是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在大庭广众之下把我的思想告诉给大家,这样的一种艺术形态就叫作演讲。
学习和工作都需要口才,那么我们这个演讲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什么呢?
第一必须加强修养,你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二要有高尚的道德、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
第三是要有广博的学识,那你给人家一桶水你必须要先有一缸水。
你在演讲的过程当中,如果你的经历非常丰富,你可以用你自己生活中很多的例子,运用到你的演讲中就会特别地吸引人,你的视野开阔你的起点就高。还要有胆识,在这个大庭广众之下,高举这个真善美的旗帜向假丑恶宣战,不能似是而非要旗帜鲜明。
演讲者具备的能力
能力,我觉得不是演讲者应该具备的能力,而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现代人应该具备一种什么能力?我在这想给大家举一例子:
有一次,乾隆皇帝想要测试一下有名的大学士纪晓岚,就问什么是忠孝啊?纪晓岚马上就说:“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能不亡。”后来皇上就说:“那朕就赐你一死。”这纪晓岚就愣了马上就说:“臣遵命,谢主龙恩。”心里沮丧地就走了,这时候乾隆就想看一看他到底会怎么样,没走几步,纪大学士就转身过来。皇帝脸一沉就说:“怎么回事啊!”然后纪晓岚就说:“皇上我准备投江,刚到江边这个屈原就出来了。屈原就说,当年我投江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当今陛下那是皇恩浩荡,为什么要投江啊!然后我就回来了。”皇帝不由地对他的反应赞叹不已就说:“好一个才子!” 这个就说明我们一个人应该具备一个什么样的特质呢?首先,就是机敏的反应能力,要敏锐的观察力。一定会观察会看他到底想干什么?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还要有较强的记忆力。另外这个敏捷的应变力和准确的分辨力和判断力,所以说修养要靠平时的积累。
我今天一来就看到一位老先生,他就跟我说:“他每次都要到这个燕赵讲坛来,他说他每次都在学习,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学习让他觉得他永远年轻。”我特别敬佩他,我觉得学习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这样你才会觉得生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你就不会觉得我老了,我什么都完了,他觉得他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充盈的。我认为也是这样,就是一切的口才都要靠你自己平时的锻炼。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就说林肯,林肯当时条件不太好,他就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当时也需要演讲,他那个口齿就特别不溜,用我们俗话说就有点大舌头。这天生的条件不好,那怎么办呢?他经常为了这个演讲,他就把那个石子含在嘴里,有时候就磨,有的时候就练。
我那天看央视里说在南方有一个说书的艺人,他是一个小伙子,口齿不清,但是为了练,他每天都是把小石子含在嘴里,不停地刻苦训练,终于成了一代大家。话再说回来说林肯,他不仅仅拿石子练,只要有名的人演讲,他都要去听,博采众长,汲取别人的长处。另外,他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歪着呢,他就为了让自己体型好,让自己能够在演讲台上气宇轩昂,站在那让人看了舒服,然后他就头上吊两把剑,只要你一歪就会被剑刺到,就这么一种残酷的训练使他的肩膀就直了,时间长了就真是铁杵磨成针。我觉得一切的能力,都是靠不停地积累和付出。所有一切口才的获得他是可以靠后天训练获得的。它有一个学习的规律:一、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二、刻苦训练,久而久之就会有效果。
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就是“z——c——s”不会发,不会发怎么办,对着镜子根据老师所讲的,把舌头放在下齿下,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能改变了,知难而进,绝不后退,在你朗诵的时候虽然很困难,但是你就坚持,我觉得这样就肯定会有效果。另外,我有这么一个建议,就是要默读,然后朗诵声音,还有语气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变化,要快读绕口令。为什么要练绕口令?一个是练嘴皮子,另外是练你的脑子。你要是读得快一定是和你的脑子反应有关系。有的人嘴快,嘴快就是说脑子反应快。语言要经过大脑反应以后才能够传达到嘴皮上以后才能够去表达,它是一个过程,你脑子反应快你嘴皮子才快,所以说快与大脑敏捷有关,所以说一定要多练,嘴要快,单独的练习。你在家里练习的时候你可以挑毛病,你可以对着镜子练,你可以找你们家人练,有的人他就天生的胆怯。胆怯不可怕,所有的人都要经历胆怯的关口,这个过程,你就要找你的家里人一块来练习,然后给你挑毛病,这个就是学习的规律。
怎么样确定演讲题目
很多人单位里要练习,就说题目怎么来确定呢?你演讲的题目应该响亮,确定题目有三个原则:一是接近主题、二是提出问题、三是划清范围,别太宽泛了。选择题目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就是:第一积极鼓舞性,第二适合性,第三新奇性,第四感情性,第五短小性。我到很多单位给辅导,辅导的时候题目长的特别长。“做一个永远守卫金融战线的什么什么的卫士”这么长的题目谁能记得住,所以要注意千万不要太长,响亮就可以了。
  怎么收集材料
有的时候我们在话题评论的时候,我们在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或者是我们在跟领导讲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收集材料,收集材料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切忌这么一点,别一说爱国,马上就说文天详,你就说屈原、陆游,咱说点新的,别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咱平时多注意收集一些新的东西,最好能够让人一听很新鲜,别一说刻苦学习就说到哈佛女孩,我觉得比她强的人还多着呢,所以我觉得材料的选择最好就是新奇、有点新意要有针对性。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我觉得有三个来源:
第一、直接的就是自己的经验,我曾经遇到过什么事,我周围的是谁,我周围的一个人给我带来什么样的体会,演讲过程当中用这样的一些材料。
第二、就是间接的材料,就是从报刊还有书上看到的。
第三、你可以自己创新一些观点,就是曾你看到的报纸上或者是你学过的知识得出一种结论来,我觉得这个非常地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