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体管理,难留最后尊严

  2012-05-22
 
 
  在“死者为大”传统观念下的的中国,如何对待死者的态度令人反思。2010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全年全国死亡人数为943万,死亡率7.08‰。面对数目如此大规模的死亡人数,处理尸体也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但有关遗体管理问题却一直被忽视,死者的尊严往往难以保存。
  太平间里不太平 

与人们的常识不同,坐落在医院内部的停尸房其实并不属于医院本身管理,医院常常把停尸房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对外承包给殡仪馆,而很多殡仪馆会再次转包给私人,使得保存尸体的第一站最终成为了个人获取暴利的摇钱树。


停尸房
业内人士证实,中国私人代管的太平间比例在90%以上。由于这种外包管理,导致很多私人停尸房不注重服务质量,部分停尸房贮尸条件较差,尸体身份管理和识别技术粗糙。
太平间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疗中心的太平间,在冷冻间和冷冻区域使用了大量的钢材、玻璃和白色面砖,以达到无菌环境的目的。同时通过增加有色材料和木料的使用让整体环境更加温馨平和,而不只是医院的一个单纯技术层面的临床区域。

医院停尸房成敛财工具:储存环境差收费高昂

 

在停尸房承包商手里,一个不大的停尸房如果经营得当,刨去四五十万的承包费和其它成本外,一年还可获利十几万。山东潍坊从今年10月开始,取消各医院的太平间。原因就是因为死者家属的反对,遗体存放在医院太平间的价格是每天700—800元,而成本仅为50元左右一天,利润率超过了1000%。而在北京东方医院的太平间,遗体存放两天,费用大约是2750元。这些承包商为了获取利润,往往不择手段:工作人员往往会故意拖延时间,减少家属可选择的余地,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详细]

 

有媒体2009年报道发现: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每个城市内都分布着上百家停尸房,而其中的多数都垄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手中。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现拥有的110余家太平间,近半太平间由医疗机构委托市属殡仪馆管理。而据业内人士证实,真正由私人代管的太平间比例在90%以上。由于这种外包管理,导致很多私人停尸房不注重服务质量,部分停尸房贮尸条件较差,尸体身份管理和识别技术粗糙。[详细]

 

停尸房工作人员多为无证上岗,尸体丢失弄混事件常有

 

按规定,太平间管理人员应具有殡仪服务岗位证书或经培训合格后上岗,而且要有传染病尸体的处理经验和医学知识。但这些垄断经营停尸房业主的雇员对专业的遗体处理知识几乎都是空白,完全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而且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去监督殡葬服务这一行业,则给这种现象推波助澜。

 

专业素质的欠缺带来的尸体管理案件不胜枚举:2005年北京某医院病人因病死亡,但因处理不当,保存温度不达标,遗体在保存28小时后仍然有血迹;2011年1月,万宁市人民医院,一车祸中的“尸体”在停尸房安置了4个小时候被发现仍有呼吸,工作人员因医学知识贫乏和不负责任,在四个小时内一直都没有发现患者仍有生命体征导致患者死亡。2010年12月内蒙古一尸体在入殓时,发现太平间将遗体身份弄错的乌龙事件;在2009年11月,上海浦东公利医院遭到投诉,家属发现死者遗体“丢失”。调查发现遗体被违规移动并没有登记,管理的漏洞据此可窥一斑。[详细]

 

  骨灰盒里装着别人的骨灰  

尽管政府一直在强调文明火化,即保证火化遗体的纯净性,但这些条文仅仅提留在文字上。


入殓师
2009年的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日本影片《入殓师》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人对待逝者的态度。

焚化炉技术落后且过度使用,骨灰混在一起难“纯净”

 

国内目前多数火葬场都还在使用平板炉式火化机和架空炉式火化机。这两种火化机工作时,尸体在炉膛内的平板或炉条上焚烧,容易造成混骨灰。这使得国内绝大部分死者亲属从火葬场拿回来的骨灰分分钟有一部分可能是属于别人的。而可以实现不混骨灰的“一车一炉一遗体”的台车式火化机,目前国内这种焚化炉非常少,只在如八宝山公墓在内的少数火葬场有装备。

 

要想得到“纯净”些的骨灰,火葬场要额外收费清炉

 

在这样的技术情况下,要想让死者骨灰更纯净一些,或者说属于别人的部分更少一些,关键在于在每次使用前彻底清扫焚化炉。原本焚烧之后的清扫焚化炉,属于正常的工作流程,可90%火葬场工作人员要挟家属,获得所谓的“清炉费”。虽然多数殡葬馆都否认有这样的收费项目,但在一些省市的殡葬网站仍然可以看到该收费条目,且价格在100元到700元不等。其中价格高昂者如深圳殡仪馆,所谓的“加急费”,“清炉费”等名目繁多的索费项目,平均就需近2000元。[详细]

 

  婴儿遗体随意丢弃  

在2010年年中,卫生部才明确的将婴幼儿遗体纳入了遗体的管理范畴,依照中国《殡葬管理条例》进行处置,而之前婴儿的遗体、胎儿遗体都是按照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但即使条例公布后,也并没有被严格的执行,有关婴儿遗体处理的黑幕仍旧不断爆出。而没有执行条例后果往往也只是通报批评和较轻的民事责任。


人肉胶囊
2011年8月的“人肉胶囊”事件中,韩国国立科学搜查研究院称"人肉胶囊"的分析结果中,有可辩认的毛发。所谓的“人肉胶囊”是以胎盘为原料制成。

婴儿遗体一直作为医疗垃圾处理

 

直到2010年卫生部才要求对婴儿、胎儿遗体明确按《殡葬管理条例》处理,而此前从卫生部公布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看,死胎、婴儿最接近于“病理性废物”的范畴。因缺乏明确规定,医院把死胎定性为医疗废物,社会公众从情感上、从道德上是难以接受的。

 

近几年来,婴儿遗体被不当处理的案件频发:2009年12月9日,一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尸体9日被发现弃于广州市白云区石湖村一干涸水沟中;2010年3月28日,山东济宁城郊河中发现了21具被当做医疗废弃物处理的婴儿尸体。[详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日本婴儿的尸体也会经过十分正规的机构统一进行处理,为了保证遗体的安全性和家属的愿望得到尊重,婴儿的遗体处理费用一般都是在50万日元每人,约合4万元人民币。[详细]

 

  捐献遗体被不文明对待  

在2008年我国有遗体捐献者有3万余位,虽然相较各大医学院的教学需求,仍然有很大的缺口。但对于珍贵的教学资源的遗体,并没有得到同等的尊重和珍惜。


遗体
由于遗体来源过少,部分捐献的遗体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
遗体捐献
遗体捐献者所捐的遗体在医学院校被用做医学教学,被医学生尊称为不会说话的身体老师,即"无语体师"。"无语体师"是捐献者献给生命的"最后礼物"。

捐献遗体被过度使用,导致尸体组织等脱落

 

医疗教学有很多的分支,遗体的使用也不是简单的解剖和展示。而由于遗体来源过少,有些遗体就会被“过度利用”。按照国际惯例,4个人使用一个解剖台进行尸体解剖,而这种情况在国内实属罕见:以华南高校为例,广州中医药大学解剖课上大致是20-25人共用一具遗体上课;广州医学院则是15-20人共用一具遗体上课;暨南大学医学院是10人左右共用一具遗体。过度使用让遗体遭到破坏,例如媒体对青岛医学院的报道中就曾有披露,医学院学生在对遗体解剖的过程中,发生组织和淋巴掉落的情况。

 

现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减少使用遗体解剖,医学院学生花在解剖课上的时间比上世纪50年代少了80%,取而代之的是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对病人扫描,让学生充分了解人体结构;部分医学院的计算机辅助工具还利用国家图书馆“医学有形人”项目替代教学遗体,让学生看到男性和女性尸体界面图的扫描和真实数字照片,提高遗体的有效使用。[详细]

 

使用完的教学遗体被随意丢弃,遗体纪念地国内也少有

 

按照规定,教学用遗体在完成使用寿命后,如捐献者生前无特殊要求(例如制作骨架标本等情况),会被送入火葬场进行火化。但一些医学院经常被发现随意丢弃遗体和骨架。2010年媒体曾曝光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室后院窨井中,挖出一个没有下颚的头骨和一截腿骨;今年3月上海一建筑工地曾在垃圾中发现3只人手,后证实是某医学院偷懒,将本该送去火化处理的教学用遗体当作建筑垃圾丢弃。此外,国内也只有在北京、武汉、上海、宁波和重庆等地建有“遗体捐助者纪念地(墙)”供社会公众祭扫怀念。[详细]

 


 
   科技和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面对的死亡问题并没有减少更没有减轻,现代人的死亡的品质也没有得到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提升。相反,在制度的不完善和暴利的驱使下,中国人的死亡尊严却下降了。因此,丢掉尊严的不仅仅是已往生的生命,更是活着的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