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标准化猪场建设 促进养猪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局

 千岛花园 2012-05-22
加快标准化猪场建设 促进养猪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010-4-22 12:16:32更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夏应忠  274

  随着社会发展和畜牧业相关产业的进步,养猪生产已从千家万户分散散养发展成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养猪大户、养猪场增加,饲养规模增大,规模养猪占生猪生产总量比重上升。2008年,我县出栏生猪62.42万头,年末存栏生猪23.98万头,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大户近400个,其中年出栏2000头以上大户32个,年出栏10000头以上大户2个,规模养猪占生猪生产总量比重达到40%左右。但是,规模养猪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猪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规模化猪场因粪便量大、含氮含磷高、难处理,已经成为影响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一个规模养猪污染物处理不到位,就是一个环境污染源。据测定,l头猪平均年产粪尿2.5 t,一个万头猪场每年至少向周围环境排粪便3万t,每日排污水100~150 t,且猪粪恶臭成分高达230种,日益严重的养殖业污染严重恶化了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必须加强对规模养猪大户的指导与监管,加快标准化猪场建设,切实解决污染问题,保证畜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一、猪场污染的现状
我县规模养猪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投入主体资金有限,加上没有长期规划,猪场环保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环保设施,废水、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到位就直接排向外环境,造成污染。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污染。目前,猪饲料中往往添加高剂量的微量元素,如高铁、高铜、高锌等饲料,加上饲料中未被利用的氮、磷。如果将猪粪作为有机肥料施到农田中,长期下去,将导致氮、磷、铁、铜、锌及其他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富积,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大量未经处理的养猪废水、粪便直接排入农田或农田灌溉水渠,最终使农田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下降,甚至无法耕种而抛荒。望城乡大兴村玉成猪场初建场时,由于粪污处理设施未及时跟上,周边农田土壤污染,农户无法种植。
  2、空气污染。由于规模猪场高密度饲养,猪舍内潮湿,粪尿排泄量大,而猪粪恶臭成分高达230种,加上猪呼出的C02,大量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甲烷、粪臭素和硫醇类等多种臭气混合体)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冬季封闭的保温猪舍,卫生管理跟不上,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时,会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眼结膜炎等呼吸道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加剧空气污染,随着臭气不断产生、扩散,污染半径可达2~5 km,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合口镇富强村邵国伦是我县最早的规模养猪大户,常年存栏母猪100头,年出栏肥猪2000多头。建场以来粪污处理不彻底,周围几百米内臭气薰人,周边群众怨声载道。
  3、水源污染。据资料介绍,生猪日粮中氮和磷的吸收率只有30%~35%,其余大部分被排出体外。经粪尿排出的氮、磷,其中一部分氮挥发到大气中增加大气中氮含量,严重时形成酸雨,危害农作物;其余的大部分被氧化成硝酸盐渗入地下或排入江河严重污染水质,造成江河、池塘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多种有害物质,进一步危害环境。望城乡石墨村毛绍明在同欢水库库叉兴办一个常年存栏母猪60头的养猪场,粪污直排同欢水库库叉;陈二乡吴若生在赤塘堰水库新建一个年出栏1000头的养猪场,没有任何粪污处理设施,直排水库,造成赤塘堰水库水质严重污染。
  4、生物污染。有些人畜共患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微生物也随污水排到环境中污染环境。在农村,相当多群众饮用井水,其水源为浅表水,更是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造成污染的原因
  1、环保意识不强,猪场选址不合理。由于缺少科学的指导,大部分养猪场建在城市郊区、溪河水库边、主要公路旁、,缺乏大量土地消纳猪粪尿,粪污直接排入溪河水库中。我县在2000年以前建设的大多数猪场都没有考虑环保治污问题。
  2、猪场建筑不规范。在排污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排污沟与雨水沟没有分开,或排污沟采用明沟建设。遇到雨天,大量雨水和污水一起进入沼气池;或消毒时,大量消毒水也~起进入沼气池,致使沼气池无法容纳或无法起作用。
  3、猪粪清除方法不科学。不少猪场为了方便,采用大量清水清洗猪栏,没有先将猪粪及时清出,而是用水将猪粪和污水一并冲入排污沟,大大增加污水排放量,同样可使沼气无法容纳或无法起作用。
  4、排污不达标。猪舍建筑不规范、不科学的清粪造成污水量大增,使沼气池无法发挥作用。另外,有的猪场虽建了沼气池,但其容量与养猪规模不配套,沼气池的容积太小,配置的氧化塘面积不够,致使排污不达标。规模养猪的早期,有的是利用自留地、房前屋后的空地建起来的,以后慢慢发展扩大,根本就没有考虑环保问题。加上规模小、技术落后、观念陈旧、资金少,没有能力治理污染。
  三、治理猪场污染,促进养猪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1、增强环保意识,依法保护环境。按照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污染物防治技术规范》等文件,新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1)加强法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环保意识。(2)科学规划,划定禁养区和养殖区,严格建场的审批制度。(3)积极创造条件,划定禁养区,禁养区内以前已建的猪场,限期完成搬迁或关闭。(4)按照相关法规,强化监督管理,新建猪场的污染防治设施竣工时应由环保部门验收,并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动物防疫条件进行审核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营业执照。
  2、规范养猪场内部管理,坚持科学的综合治理。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规范猪舍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猪场排污总量。将二合一的排水排污系统改造成雨水和污水分离收集输送系统,并把污水收集输送系统改用暗沟输送收集。
  (2)实行干湿分离方法,分类处理粪污。对干粪采用堆肥处理或生物发酵,对污水实行发酵产气处理。试验证明,干法与湿法清粪排污量相差l倍。
  (3)建立沼气系统,努力实现达标排放。按GB4750—2002标准,存栏200~500头,按每5~6头建1m3沼气池;存栏500~1000头,每6~7头建1m3沼气池;1000头以上,按7~9头建1m3沼气池,并有适量的生化池。
  (4)科学配合饲料,减少污物排放。适当添加酶制剂、除臭剂,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放有害物质和气体。例如,添加植酸酶,提高磷的利用,减少磷的排放;添加氨基酸,降低蛋白质水平减少氨的排放;添加益生素或益生菌,改善胃肠微生态环境,调整菌群,提高碳水化合物、氮的利用率;添加除臭剂,如活性炭、膨润土、沸石粉、活菌剂,可明显减少粪便中氨、硫化氢等臭气的产生。同时不用超剂量的铜、铁、锌等饲料添加剂。
  (5)建立无害化处理设施,如安全填埋井,对病死畜体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出售。
  (6)推广生物舍零排放技术,对资金比较足的新办猪场和纳入国家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建设项目的猪场,新建和改建一批猪栏,开展零排放养殖。
  3、实行立体种养相结合的生态模式。按照一个猪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三个一”的模式,可以选用猪一沼一林或竹;猪一沼一果园或牧草;猪一沼一鱼塘或蔬菜等,最终达到对粪便和污水零排放标准。按每100头生猪存栏配套0.067hm2鱼池或湿地,0.335hm2以上种植地,0.67hm2以上山地种植竹、果树等。
  4、鼓励创办从事猪场废弃物处理的企业。如建设有机肥料工厂,国家从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