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初中毕业历史学业考试解题技巧的认识

 熊谷幽兰 2012-05-22

对初中毕业历史学业考试解题技巧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复习,基础知识的掌握最为关键,能力培养也很重要。因此,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理解,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五法”快速化解选择题。

选择题是基本题型。重点考查应试者对所学教材准确而全面的理解。对这种题型的解答,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下面几个技巧有点帮助:

找“题眼”。正确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找中心词语,即题眼,对题干准确把握、理解。把握问题本质,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范例:毛泽东说: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的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它灭亡的决定点。这句话最主要的的含义是:

A.希特勒同拿破仑一样,进攻俄国是注定要失败的

B.希特勒同拿破仑一样,进攻俄国是侵略战争,侵略者必败的

C.希特勒同拿破仑一样,灭亡在进攻俄国的过程中

D.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同拿破仑在莫斯科的失败一样,成为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解析:这道题是毛泽东的一段评论。又涉及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两位人物,话说得很含蓄,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我们不妨探找题眼斯大林格勒战役是题眼,毛泽东在评价其转折点作用。答案D

排除法。这是一种基本的解题方法。当你不能依托知识一眼识别出正确答案时,排除法就成为首选方法,特别是组合式选择题。在解答问题时注意,当有些选项把不准时,先从最有把握的选项下手,进行反向选择,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解答。

范例: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有:

大肆屠杀犹太人产生于19291933经济危机之后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强权政府实行独裁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解析:这是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察我们对教材把握的准确度。我们首先选择最有把握的选项,再反向选择。屠杀犹太人是德国法西斯的主要政策,不具共性,为错项,这样可排除AD二项。如果第项搞不准先放下,作为常识,法西斯应该是独裁统治,第项应该正确,这样即使选项不一定全清楚也不妨碍解出正确答案。

答案:C③④⑤

类比例证法。

范例: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A.广大工人群众的英勇斗争     B.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一战对沙皇俄国的削弱

解析:此题一看CD两个选项可排除。AB两项选哪个,如果难以确定的话,不妨换一种思路,把此题置换成同类性质且我们十分熟悉的问题,比如置换成新中国成立的最重要原因。我们都十分清楚,应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唱的,这是我们没有疑惑的。再回到原题,答案B

逻辑(因果)推理法。在几个选项的区分度很小、表达都是同类内容时,比如对原因、影响或目的类内容的考试中,几个选项都是原因、目的或影响,区分度很小,难以把握,可注重分析备选项之间的内在逻辑(因果)关系,最初的“因”或最终的“果”即为答案。

范例一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最主要的隐患是:

A.国民经济发展比例长期失调        B.个人崇拜之风盛行

C.忽视产品质量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解析:先找题眼,题眼为苏联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最主要原因。这四个选项都是隐患,都导致日后苏联出现经济问题,我们不妨分析四个选项的逻辑因果关系,四个选项中谁决定谁,经过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国民经济发展比例长期失调、忽视产品质量、个人崇拜之风盛行都是因为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后果。所以它应是最大的隐患。答案:D

范例二:日本教科书把对中国的侵略说成是“进入”,称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解放”亚洲人民。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篡改历史教科书                  B.日本拒绝向亚洲人民谢罪

C.掩盖侵略事实,否认侵略罪行      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解析:这是道影响、目的类题,题目问的是根本目的。这四个选项都是目的,我们不妨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找出它最终的目的即为答案。日本把侵略说成是“进入”,称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解放”亚洲人民。他这样说首先是要篡改历史教科书,他篡改的目的就是要否认侵略罪行,进而拒绝向亚洲人民谢罪,但它不仅仅是要达到这一目的,它要通过指一系列的手段、勾当,为自己谋求政治大国铺平道路。因此可以看出其内在逻辑关系是:

通过这种行为篡改历史教科书  掩盖侵略事实,否认侵略罪行  拒绝向亚洲人民谢罪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根本目的”一目了然。答案:D

经验法。解答选择题应注意的一个总体规则是“忌就题论题”,“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要学会对整体知识的运用,还要站在一定高度去思考、分析。此外,应注意的是要学会总结经验,指导做题。比如根本原因考试,规律是:主观原因、客观条件同时出现时,主观原因是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原因同时出现时,经济原因是根本原因;社会需要与个人才华同时出现时,社会需要是根本原因等。

范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

1.    战争的正义性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意大利投降削弱了法西斯的实力   D.英美等大国的参战

解析:此题若选A,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战争的正义性属于客观范畴,它不能保证我们的胜利。反法西斯国家之所以胜利了,是因为反法西斯国家采取了正确的措施,是主观努力的结果。这符合哲学中内外因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答案:B

二、“四要”“四忌”分解材料题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从历史资料中发现、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学生对这种题型往往无所适从。以下办法有点帮助。

1.要认真分析所设问题,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传统的方法是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但是,如果提供的材料较难理解,像文言文和翻译过来的外文资料,学生往往难以读懂,怎么办?分析所设问题。因为问题可以给我们提供相关信息,如背景、原因、过程、本质含义、真实目的、主张、评价、危害、影响等,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信息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材料。通过分析所设问题,明确应该回答的内容,在阅读材料时应该留意收集的“问题信息”,这样做省时省力,中考时可以节约时间。

2.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忌不看材料,凭感觉答题。必须从材料中尽可能搜寻“问题信息”,进行“材料处理”,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如果材料有文字出处,那么出处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信息。

3.要紧跟教材,迁移知识,忌单靠材料,就题答题。“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每个问题都对应一个知识点。完成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工作之后,必须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将教材与材料结合,完成知识迁移,对相关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一步筛选出有效信息,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必须回忆教材知识,并将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最后总结答案提供基础。如果仅凭材料,往往难以回答完整。

4.所答紧靠所问,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忌答非所问,辞不达意。解决问题时。先要对问题进一步审清、审准。要求所答紧靠所问,忌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上,也要注意语言精练、表达准确,体现答案的逻辑性和要点化。

范例:材料一:“前以中华民国政府不解帝国之真意,妄自生事,扰乱东亚之和平,终使帝国操执干戈……美英两国支援残存之政权,助长东亚之祸端,近来更愈加强经济上军事上之威胁,……事既如此,帝国现为自存自卫计,惟有厥然跃起,冲破一切障碍……”

                         1941128日本天皇颁布的《选成诏书》

材料二:战争开始两天,《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我们是一个联合体中的伙伴,…… 我们拥有中国这样的盟友,它有着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它有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和无限智慧的人民,我们对那里所做出的援助,将得到十倍的回报。……”

请回答:

这里日本对中国“操执干戈”是哪一年?标志事件是什么?

日本天皇所说“操执干戈”理由你同意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针对英美两国自存自卫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中的“联合体”是指什么?怎样理解“回报”?

解析:这道题由两段引言组成,先看问题。问题最容易暴露信息,这是关于日本侵华、以及与二战时期有关的事件。再看材料。引文的时间印证了我们刚才的分析。又结合教材,提炼答案。对于日本侵华,与材料相关的事件只有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结合题意应为七七事变;原因也不言而喻;二战时英美与中国结成的“联合体”,只能是反法西斯同盟。与此相关的答案也就水到渠成。

三、“一还”“二元”“三化”巧解探究题

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这需要在平时我们的复习中务必重视理清知识线索,形成整体认知。遇到到问题,先要进行知识还原,把问题放到知识网络中去思考,务必要用整体知识去解答,分析该问题在知识网络中的地位,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去分析、处理,万不可断章取义;其次要有两元思维意识,注意答案的完整性;最后,在书写上,务必注意格式的规范,在字迹清楚的基础,做到三化:要点化、逻辑化、序号化。

高分秘诀

    各位学子,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即将来临,为获得高分,老师临别罗嗦几句:

    第一、端正态度,字迹工整。记住:漂亮与认真是两回事,即使写不出多好看的字,也一定要把字写认真,阅卷老师是十分看重态度的,谁不喜欢认真的学生呢!

    第二、审清题目,认真解答。人家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洋洋洒洒上千言,结果离题万里,要靠船下篙,切中要害,不拖泥带水,不短斤少两。

    第三、看分答题,注意分点。要学会做“表面文章”,“欺骗”老师,让老师觉得你是学历史的料,是料子老师总要珍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