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之谜

 .了了 2012-05-22
原文地址:老子之谜作者:德润

近十几年来,几乎每年都要反反复复地读老子。一部《道德经》几乎倒背如流。奇怪的是,越读“问题”越多,越是陷入新的奇思异想,仿佛从一个天体飞向另一个天体,被许许多多的美丽与惊奇迷住。从新的“开悟”引发新的“迷惘”。

老子,恐怕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一个谜。

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不但为本民族的文明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而且逾千年不朽,越来越为全人类所重视。尤其是其完备的养生思想,在科学如此发展的今天,仍以她独具的魅力而为世人瞩目,这不能不令人惊叹老子的智慧与神奇。

老子留下的最大的谜,是他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是什么?依今人的理解,只能解释为一种早期的唯物主义的宇宙本体论。《韩非子·解老》说:“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道者,万理之所稽也。”“德者,道之功”。《管子·心术·上》曰:“虚无无形之谓道,化育万物之谓德。”“无为之为道,舍之之谓德”。今人陈鼓应评价说:“万物生长的过程是:一、万物由道产生;二、道生万物后,内在于万物,成为万物各自的本性”。又说:“老子所提出的作为宇宙本体的‘道’是实存性的,不可将它与‘绝对概念’、‘绝对精神’混为一谈”。遥想老子当年鉴于人们生活常背道而驰,故示以修道之要,教人返朴归真,复还于道。然而,千百年来,不知怎的,人们对“道”的解说、附赘竟五花八门起来,真可谓“名愈众而事愈繁,书愈多而道愈晦”。直说的“玄之又玄”,越说越远。

既然老子之道首先是宇宙本体,又是一种客观运动规律,那么就应是可认识的,可遵循的。所谓修道,就应该是认识“道”,力求使自己的行为合于“道”、用现代人的话叫做按规律办事。这本来是至简至易的,可缘何古往今来许多求“道”(探索宇宙、生命规律)的人,反而离大“道”越来越远呢?连老子自己也预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为什么?是人们被老子体道、悟道的精彩论述迷住了?还是陷入诸如有无、阴阳、动静、刚柔、雌雄、黑白等等同出于不可名之常道而不能自拔?气功修炼者们,则更是津津乐道地陷入“谷神”、“玄牝”、“专气致柔”、“知白守黑”的境界追逐……如此下来,老子的清虚无为的大智慧被忽略了,老子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的忠告被忽略了。

老子“道德”五千言,详论道之体用。然究其意,惟清静无为而已。修此道本极省力,所谓“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怎奈人心习于动,习于有为,欲其静而无为,反而觉得更难。况且此“道”更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言之无味,平淡无奇,很难引人兴趣。故第四十一章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如此说来,历代许多聪明人,以有为之心,动辄想超越,想发展,依自己一得之见解说“道德”,便不奇怪啦。

于此,我们反而更加敬重那些普普通通的、懂得渴了喝水、饿了吃饭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认知能力更是有限的。然而我不懂,为什么一个远在春秋时期的老人,竟能有如此的大智慧,以短短五千言深邃地解说了宇宙之规律,老子的智慧从何而来?他如何用最古朴、最无为的方式悟到了宇宙、生命乃至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老子以大道至朴之则留下的体道、悟道的途径,对今人更深刻地认识宇宙与人生,究竟有什么积极的启迪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