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把“沉迷”当“网瘾”:网瘾17

 @春花秋月@ 2012-05-22

别把“沉迷”当“网瘾”:网瘾17

(2009-05-11 17:36:47)
别把鈥湷撩遭澋扁溚潱和17
 
    11月23日下午,由今晚报《教育聚焦》和天津少儿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网瘾公益讲座在天津少儿图书馆报告厅举行。150个座位座无虚席,每个家长都带着期盼的眼神,专注地聆听了多年在北京一家医院从事青少年临床心理工作、接触过300多例网瘾少年的张惠新老师的讲座。通过自己临床辅导的案例,以及一些触目惊心的实例,张老师向家长介绍了青少年网瘾的形成机制、网瘾的界定、网瘾的危害及预防,以及怎样对网瘾少年进行家庭教育等。
 
    剖析:家庭教育不当是深层原因
 
    张老师认为,孩子沉迷网络有很多因素,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缺陷,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不正常的学校环境以及同伴的不良影响等,而其中,家庭教育不当是最主要的因素。她接触一些网瘾青少年的家长后发现,他们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存在一些误区,如有的家长一味地追求完美,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对孩子的表现从不赞赏,反而强调“下次要做得更好”,这样容易造成孩子不懂得欣赏别人,没有成就感;有的家长过度包办代替,什么都为孩子考虑好、安排好,这样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电脑游戏,不关注外界的一切;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漠不关心,甚至暴力相向,导致孩子没有归属感,怀疑自身存在的价值,消极自卑。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在现实中处处碰壁,转而在网络中寻求安慰。因此,当孩子沉迷于网络,家长不要一味责怪孩子,埋怨网络也无济于事,也不要整天盯在孩子问题的本身,而是要在自身找原因。只有找到孩子沉迷于网络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远离网瘾。
 
    分解:网瘾是这样形成的
 
    很多听讲座的家长都倾诉着因为孩子喜欢沉迷于游戏而带来的恶果,其中最小的孩子才上小学五年级。家长郭先生的儿子今年已经28岁了,一直对工作吊儿郎当,后来干脆不工作,去了某家培训学校学习计算机。然而就在考证的前夕,孩子突然成天玩游戏,不想继续努力了。还有一些家长反映,孩子正上高三或者在复读,都快高考了还在上网玩游戏、不想学习、消极备考,令他们一筹莫展。张惠新认为,很多孩子并不是因为上网而上网,之所以沉迷于网络,有一些潜在的隐性的诱发因素,如与父母发生冲突,或者在学校与伙伴的关系不良,找不到认同,或者与老师的矛盾冲突,或者一次考试失败、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或在成长中遭遇到一些挫折时。这些诱发因素,一旦有了一个导火索,内在和外因结合在一起,就把他们共同推向了网络。现在的网络游戏制作得都很精美,故事生动,情节曲折,画面亮丽新颖,再配以声电光,加上游戏本身设置的各种升级、悬赏等刺激手段,很容易吸引孩子,他们也很容易在游戏中找到安慰。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一些网瘾少年的脑电图与吸毒人员的脑电图有相似之处,都有一些损伤。人的控制力和组织力来源于大脑的全合叶系统,当全合叶系统发育不成熟时,控制能力比较弱,容易对一些东西上瘾。而一般来说,网瘾少年的心理都不太成熟。从心理学分析说,人的分泌系统有一种物质叫做力比多。人的身体每天要释放能量,通过不同的渠道去释放,成人会通过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倾诉的方式去释放。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喜欢运动,不想学习,又不爱与朋友交往的孩子,无法释放自己的能量,所以把注意力就转移向网吧了。
 
    区分:别把“沉迷”当“网瘾
 
    很多在场的家长询问,孩子特别喜欢玩网络游戏,每天都要玩几个小时,不知道这样算不算网瘾?张惠新老师指出,我们应该区分网络沉迷与网络成瘾,“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沉迷都是网瘾”。家长平时关注孩子的表现,并询问专家的意见,或者可以根据专业人员的测试作出判断。网瘾的临床表现为“六小时、三个月”规律,即孩子持续三个月以上平均每天上网超过六小时,社会功能严重丧失,即该学习的不学习了,也不与同学交往了,也不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如果断网会伴随有一些戒断反应,如出现呕吐、狂躁等现象,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自毁、自残现象,有的会攻击父母。而网络沉迷则是表现为,孩子的现实生活暂时失衡,身心受损程度并不大,一些社会功能没有丧失,而且也没有戒断反映。
    危害:网瘾会使孩子变笨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迷恋网络后,成绩直线下降,人都觉得有点怪了。张惠新老师介绍说,网瘾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障碍。躯体表现就是身体怕光、眼睛发涩,还有的孩子有严重的脱发现象。心理上表现为孩子每天的情绪波动较大,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都下降。美国一项对网瘾少年的分析测试发现,染上重度网瘾的孩子智商会降低于80(一般的孩子正常智商在80至120之间)。因为孩子一旦染上网瘾,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降低,学习成绩变差很正常。但是,这种智商降低并非不可逆转性,即当孩子慢慢脱离网瘾,重回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之中时,他的智商仍然可能会恢复提高。
 
    提醒:为孩子选玩具要小心
 
    孩子的天性爱玩,如何玩、玩什么非常重要。很多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最初并没有特别喜欢电脑游戏,只是在学习之余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放松方式。此外,家长为孩子幼年时期选择的玩具也很重要。根据张老师做过的一项调查,很多网络成瘾少年,从小玩的玩具都是四驱车、变形金刚和掌上游戏机等。当电脑游戏出现后,他们就自然地选择了这些“玩具”。张惠新老师建议,玩具潜在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许多家长大都以市面上流行的玩具为选择标准,却忽略了玩具的潜在意义。她建议家长给小孩选择玩具应该慎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市面流行什么选什么。预防:从可控因素做起如何让孩子摆脱网瘾,张老师结合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提出了家庭、环境、自身“三位一体”的网瘾预防模式。由于使孩子染上网瘾的环境因素,即社会、学校和伙伴这些都是不可控的因素,因此,从家庭和孩子自身做起更为重要。改变孩子迷恋网络的状况,家长转换角色很重要。张老师接触的很多网络成瘾孩子,他们的家长大都事业成功,而且多是医生、教师、公务员、军人或者警察以及企业老总。家长在外面是领导,回家依然当领导,不能马上转换角色,无法对孩子进行亲子教育,因此,孩子容易出问题。她建议家长修正自己的教子观念,放下自己的一些权威,适当时候与孩子可以进行角色互换。此外,家长可协助孩子制定生涯规划,发现、放大、强化、创造孩子的闪光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前进动力。对于那些还没有成瘾、只是痴迷网络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签订协议,互相约束,让孩子改变现状、远离网瘾的时候,家长同时也克服一些自身的缺点,和孩子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网络成瘾的本质特征
    
      喜欢玩电脑不等于有“网瘾
  “儿子很喜欢上网,我们只允许他周末时玩两个小时。现在他每周末一定要上网,即使作业再多,那两个小时也是‘雷打不动’。”咨询会上,家长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家孩子是不是上瘾了?”
  “事实上,问题并不像家长们想得这么严重。”心理学博士柳圣爱老师认为,这个孩子每个星期只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网,恰恰说明是一个有自控能力的孩子。“喜欢玩电脑和有‘网瘾’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处理的方法也有很大不同。”
  “不少孩子沉迷网络的最初原因,是因为学习或生活受挫,但又找不到其他宣泄的途径。这时候,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就非常关键。”
    根据目前中国国情和现状,我认为将网瘾改为网迷更为妥且。据报道我国使用网络的青少年约为5000万,有网瘾倾向的约1000万,有网瘾的约为500万。说明网瘾的人群毕竟是极少数,更多的仅仅是网络迷恋而已。就象影迷喜欢电影一样,仅仅是喜欢,充其量就是影迷。如果给影迷带上电影成瘾的帽子,很少有人能够接受。而我们的孩子出于逃避和宣泄以及寻找希望和自信等目的的网络使用问题,不过是迷恋和迷失问题而已。

    真正符合网瘾定义的过度使用的孩子存在,比例很小。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公正的和客观的看待中国网瘾问题,大多数孩子的网络行为属于网迷范畴,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宣传,正确的使用网络促进学习,发挥工具作用,扬长避短,开阔视野。信息时代,网迷和网瘾的问题,急待解决。亡羊补牢,未时未晚。
   

    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失望

  “有时候,家长的过度焦虑、过度教育,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糟糕,家长们也需要更新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叶映华老师说,更重要的是,“家长永远不能对自己的孩子失望。”

网络成瘾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上网行为失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早已经融入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之中,它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应该说,网络的出现,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福利。和所有的新技术一样,互联网在给我们福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烦恼。网络成瘾现象充其量只是网络的副产品,是技术的副作用。这样理解,是告诉我们,不能因为网络成瘾去责怪网络本身,网络没有错。上网正在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可以是为了工作,可以是为了学习,或者说是为了娱乐。这些都不是问题。可能一般人理解,为了工作,为了学习是比较高尚的上网动机,但是我们认为,娱乐也无可厚非,毕竟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和工作的,我们享受生活,娱乐对于我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关系同样重要。网络成瘾的问题不在于人们上网做什么,而在于对自己上网行为的失控。吃饭没有毛病,喝酒也不是问题,但是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吃喝行为,永无节制,没完没了,问题就大了。上网不能就说人家有网瘾,上网时间长,甚至也不能说就是网瘾,只有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我们才认为存在网瘾倾向。第二是导致现实社会功能出现异常。网络成瘾最大的特征是沉溺于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熟视无睹。我认为,凡是为了现实的目的而使用网络,都不是我们所说的网瘾问题。网络成瘾恰恰是因为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取代,给人们的现实生活造成了危害,引起了性格和行为方面的异常。这点对于青少年来说,更为突出。人的性格的形成,是伴随着成长历程,在社会交往中得以实现的。任何性格和行为上的长期并且稳定的异常状况,都是一种危险状况。如果一个人的上网行为,仅仅符合第一个基本特征,我们不能说他就是网络成瘾,“瘾”,毕竟是一种病态,不影响他人,不危害自身,就没有什么不正常。就好比现实中的工作狂,书呆子,我们其实都抱着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当然,一个人仅仅是性格或行为异常,如果不是因为上网行为失控引起来的,我们肯定不能说他是网络成瘾的了。因此,对于网络成瘾的判断,我们必须将这两个基本特征结合起来,或者说特征一是充分条件,特征二是必要条件,对于网络成瘾,两个特征是缺一不可。提醒广大家长不要对自己的孩子乱贴网瘾“标签”。
   父母不应该一味地责怪孩子,而应考虑帮孩子一起渡过难关。”柳圣爱老师给出了几个建议:一、给孩子制定一份上网计划,比如原先每天上网5小时的孩子,可以先减为 3小时,以后再继续减少;二、有些孩子上网、打游戏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比如“升级”后的成就感、竞争心理等,可以引导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替代方式;三、鼓励孩子多和外界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