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张俊飚
面对我省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较强但农业产业体系层次尚显较低的现状,迫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新突破。 第一要加强农业产业集群建设。要充分利用我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各地资源条件差异,按照农业板块与集群发展模式,建设和完善农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交通、水利、市场、仓储以及农田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条件,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流通成本,促进农业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在推进产业区域集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企业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育中的神经中枢作用,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等措施,促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合理聚集;另一方面,要借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产前、产中、产后的网络联接和要素整合功能,使个体生产组织化,分散生产规模化,不断获取规模效应,分门别类的形成诸如水稻、油菜、棉花、生猪、特色家禽、特色水产、特色果茶、食用菌、蔬菜等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第二要加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对引导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方向和带动湖北农业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要在农产品主要产区和集散地,分层次抓好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专业性批发市场,改造升级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培育一批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布局,形成以武汉市和出省主干线周边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产地批发市场为核心、专供出口农产品交易市场为补充的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同时,要加快农产品流通对外开放,引进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内大型农产品经营企业,吸引国内外大型财团或资本参股省内企业,投资建设起点较高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或直接参与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产品交易和信息服务系统,强化市场信息引导生产及沟通产销的衔接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水平,实现农产品顺产顺销。 第三要强化农业基本条件建设投入保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表征指标是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工业装备和较强的科技支撑。为此,要在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投入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抓手”的作用,在确立政府投资主渠道地位和不断增强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情况下,利用市场机制和手段,积极引导产业发展资本向现代农业产业倾斜,鼓励各类经济主体参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使农业产业体系顺畅运行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得以良好保障。 第四要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软环境。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软环境主要体现为人文环境、制度与法律环境。从人文化环境来看,要自上而下的改变人们由于农业产中环节受到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而形成传统的农业弱质性观点,要在强化农业是基础产业的同时,将之提升到产业体系的层次,构建大的农业发展观和大的产业体系观,形成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认知环境。与此同时,研究和制定有利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法规与政策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形成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良好氛围,实现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要增强农业科技对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支撑力。支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在力量是农业科技。要依托湖北农业科技实际情况,按照官、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从深化和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入手,构建和创新能够相互衔接和紧密配合的农业科技工作新机制。要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制定有利于激发农业科技人员和相关部门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在对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科技项目以重点支持的同时,加大对科研机构、推广部门和各农业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组织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协作机制强化。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与各大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化科技服务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通过全方位的改革探索,进一步强化湖北农业科技优势,持续增强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力。 (作者系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