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

 静静丝语 2012-05-23
琴之被称作古琴,是很晚的事。大概以琴为名的乐器太多了,如月琴、秦琴、扬琴、胡琴乃至钢琴、风琴、口琴等等,为示区别,所以在琴前加一“古”字。在以琴为名的众多乐器中,古琴确实是最古老的了。

在中国传说的上古时代,凡是较有名的人物,几乎都与古琴有些牵连,伏羲、神农、黄帝、祝融、颛顼、帝喾、晏龙、尧、舜、禹等,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他们或者是古琴的发明制作者,或者是某琴曲的作曲家。这些传说,都是后世推测之词,可信程度如何,已无法取证。但古琴的出现一定很早,倒还是可以相信的。

人类在石器时代就知道使用弓箭,在射箭时,弓箭的绷绷声,肯定会给人以音乐的启示。这种用以捕兽、作战的器具,终归有一天会演变成为乐器,于是它便从广袤的战场、猎场退居到音乐歌舞场所。可以想象得到,最早的古琴弦数一定较少,以后才逐渐加多。《广雅》上说神农氏造的古琴是五弦的,以合乎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后来到周文王时加了两弦,成为七弦琴(有的书上说是帝尧加的),以合君臣之道。琴弦的有少增多,是合乎历史规律的;至于由谁创造,由谁加弦,就无须深究了。最早的古琴,没有徽位(琴身上音阶的标志),只能弹空弦散音,弹奏手法也肯定比较简单。

现在一般人在音乐会及电影如《知音》中见到的古琴式样,已是魏晋之后的式样了;汉代以前的琴,像《诗经》中提到的“琴瑟友之”的琴,形式并不固定。已发觉出来的战国时曾侯乙墓中有一架十弦古琴,面板与底板组成一个盒子样的音箱,由于尾部是实心的,所以这个音箱很小,发音微弱。又据《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初入咸阳宫,出于贪图财货的无赖本性,自然很关心秦国的宝藏,于是一头栽入府库,除了见到金银珠宝之外,还见到一张古琴,长六尺,安十三弦,有二十六徽。魏晋以后的古琴一般长为110cm,琴头宽17cm,琴尾宽12cm。当然特殊的琴还是有的,如《绍兴府志》载,晋人戴安道有一张琴,比长制要长一尺。古琴本来就有大、中、小不同的形制,琴弦根数有五弦、九弦、十弦、十二弦、二十弦等多种。但常见的是七弦,所以古琴又称七弦琴。

古琴的面板用桐木制成,要年代久远的方称上等之材。东汉大琴家蔡邕,一次避难到今苏州一带地方,看到有一家人家用桐木当柴烧,他听到桐木在燃烧中发出的爆裂声,不禁大喜过望,立即意识到这是块制琴的好材料,于是急忙向那家主人把桐木要了来,制成一架古琴,弹奏起来果然音响不凡。因为琴尾部份已被烧焦,故人称焦尾琴。焦尾琴似乎至明代尚存,后即不知所终。据《列朝诗集小传》载,明人王逢年得到了这张焦尾琴,后来家道一天不如一天,大有饿肚子的光景,就将这琴献给王敬美(明后七子王世贞之弟),说:“老病无聊,愿将此琴换数顷田,弄口薄粥喝喝。”王敬美答应了。可是数天后,王逢年回复说:“这焦尾琴真是件神物。昨夜风清月白,我取出焦尾琴,焚香弹奏。天上忽来双鹤,挟琴飞去,不一会儿就飞得无影无踪了。”从此,焦尾琴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看来,王逢年是个老滑头。除了桐木之外,松木也可制琴。唐代蜀中著名制琴家雷威制的“松雪琴”,所取即为峨眉山的松木。

古琴面板的外侧有十三粒白色小圆点,称徽,是音阶的标志。制徽的材料可以用玉,也可用金、用骨、用蚌壳。相传唐代蜀中雷氏制成古琴后,常常自己加以评比,第一等是玉徽,第二等是瑟瑟(也是一种玉)徽,第三等是金徽,最末一等为嬴蚌之徽。

古琴的弦用蚕丝制成,取其坚韧而发音纯正。《贾氏语林》上曾记载这样一件事:相传蚕最乖巧,作茧时往往能遇物成形。有一寡妇,独居一室,长夜倚枕,不能安睡。她就倚在床头,从墙孔中看邻居家中的蚕做茧。第二天,蚕茧的形状都有点像这个寡妇的面形,隐隐约约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蔡邕见了,就将蚕茧买回来,缫丝后制成琴弦,安在古琴上。弹奏时琴音总带点忧愁哀痛之声,旁人听了,不禁会流下同情的泪水。蔡邕就向女儿蔡文姬询问其中道理,文姬回答说:“这是寡妇丝。“

一张好的古琴价格是非常昂贵的,真可谓价值连城,像唐代的雷氏琴,宋代僧志仁、朱仁济、金道等人所制的琴,都是稀世之珍。当然也不是说名家制的琴一定就好,主要还得看它的选材、制作工艺如何。苏东坡在《志林》中曾说,唐代雷氏从开元年间至开成年间以制琴名世,代有其人。可是雷氏的后代渐渐只求贸利,而不注意质量,逐渐失其家法。所以雷氏前几代制的琴要比后来的好,这倒并非一定是贵古贱今之论。尤其应当注意的是,要提防那些骗子,作伪仿古,滥制赝品,使买主上当受骗。《桯史》记载,宋嘉定三年(1210),北京地方有一官宦人家姓李。一天有一士人携一古琴来卖。琴名“冰清”,制作形制古式古样,琴身断纹鳞皴。琴中央刻有铭文,落款为“大历三年三月三日上底蜀郡雷氏斫”,凤沼(琴底的孔眼)中写“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士碓记”。当时大家都以为这是几百年前的古物。主人吃不准,就向幕客叶知几请教。叶知几这人一向以知音博古自负,当他看到琴上铭文、题字后,大加赞叹,得意的摸着络腮胡子。这时又有一幕客说《渑水燕谈》中对此琴似有记载。于是找出书来看,果然其中有记录,而且与琴上文字一一吻合。这时叶知几眉飞色动,起身凑到主人耳边说:“我走遍天下,还从未见过这样的宝物。机不可失,价钱贵点无所谓,快买,快买。”主人相信了叶知几的话,出价百万钱,愿买此琴。谁知那士人一听开价,连连摇头,说:“这是我家传的宝贝,我准备将它献给皇上,某太监已答应了。现在您出的价,还不及太监开价的一半,不卖不卖。”可是主人很相信叶知几的话,非常想买它。众多门客议论纷纷,一时决定不下。这时《桯史》的作者岳飞曾孙岳珂恰巧也在座,他起身将古琴仔细看了看,开口说:“琴的好坏,我暂且不去论它,不过要请教一句,贞元是什么年代?”叶知几显出不屑回答的神气,众人七嘴八舌答道:“是唐德宗年号,问它做什么?”岳珂指着凤沼中“贞元十一年”的“贞”字说:“我朝仁宗皇帝赵祯即位以来,‘贞’字要避讳。这只古琴的凤沼中把‘贞’写成‘从卜从贝’,而且‘贝’字缺笔,少了一点,不成其字了。唐代离开我朝仁宗皇帝时已有二百多年了,难道唐朝人会预知后世要避‘贞’字的讳吗?再说,凤沼孔眼很深,无法伸笔进去写字。这字显然是后人修琴时,把它剖开后写上的,痕迹犹在。”大家仔细一看,果然如此,不仅哄堂大笑。叶知几很尴尬,红着脸强辩说:“琴是好的,只不过并非唐代古物而已。”最后,主人用很底的价钱买下了这张琴,总算给了叶知几一点面子。

像叶知几那样的假内行真是要不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