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日报:探索“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均衡杂粮粥 2012-05-23
解放日报:探索“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访谈录之四
 
发布时间:2012-05-22   浏览次数: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12年5月22日 版次:第2版

    访谈嘉宾

    吴尧鑫代表 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常务副书记

    孙建平代表 虹口区委书记

    方惠萍代表 闸北区委书记

    燕 爽代表 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以超过5页的重点篇幅对此进行阐述,并且强调,“实现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

    报告强调,“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应被视作创新转型的政治保证。

    对已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任务的上海而言,对党的建设的强调拥有特殊的时代内涵。报告强调,新时期党的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而“着力提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能力”的要求,也为党建工作赋予新指向。改进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探索执政方式现代化,已成为上海面对的新期待。

    转型发展 执政方式也要“转”

    记者:今天我们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来谈,它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吴尧鑫:我们面临的执政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经济要转型,社会管理也要转型,而要匹配这种转型,就急需培养一支能够驾驭现代特大型城市运行管理的执政力量。这不仅需要掌握科学化的管理、整合盘活资源的能力,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也要随之调整、完善,具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法律等方面知识,方能更好把握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规律,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燕爽:我们创造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全新的社会。作为一个要长期执政、永葆青春的党,就必须不断审视和提升自身的能力。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建设都提出了新的需求。我们党创造了历史,但满足了过去不等于适应现在和未来。所以我们特别要强调执政能力的提升和执政方式的转变,从而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变化。

     记者:这种要求似乎特别迫切。

    孙建平:我们过去习惯了的工作经验、方法和思路,恐怕很多地方都与创新转型的要求不相一致。事实上在发展过程中已经碰到了很多新困难,我们面临错综复杂的社会结构,日益多元的利益诉求,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甚至我们很多方面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以至于常常暴露出能力和准备上的不足。所以改变其实已经时不我待,只有跨过这些坎,才能实现我们定下的宏伟目标。

    主动引领 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记者:报告中专门提到了“执政方式的现代化”这个概念,显然这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紧密相关。怎么看待这里的“现代化”三个字?

    孙建平:从现实的语境上来说,执政方式现代化关键在于怎样把握大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多方面的转型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当前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中间必须认识到转型是个十分具体的过程,它本身涵盖多层面的。相应地,我们的执政方式探索、执政能力提升也应当是立体的,有一个从观念到工作方式再到具体内容的全方位转变。

    燕爽:当下社会分化是一个大趋势,面对越来越多的社会阶层,党需要用新的观念和方法去赢得各方面、各阶层、各领域的支持,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组织要发挥思想凝聚和政治引领的作用,需要一种更加开放、包容、自信的观念。时下非常重要一点就是要加强对改革的领导。改革是我们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遭遇的越来越紧迫的课题。我们的党组织要有这样一种自信和担当,要学会运用自身优势去破除妨碍改革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从而赢得广大社会阶层的认同。

    记者:我们也注意到,报告中特意对不同领域的党组织功能定位作了详细的界定。这该如何理解?

    吴尧鑫:对于不同领域的基层党组织,要更好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协助监督、政治引领等作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对于机关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今年,市级机关党委推出“四力”建设,培养党员的内在动力、创新活力、组织聚力、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廉政意识和群众意识,这正是应对上海所处的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燕爽:从具体的各条战线来讲,提高执政能力就是提高党在各条线系统、各个部门中的领导能力,这需要很清晰的界定。党组织的工作不能套用行政工作的模式,更不能同行政工作产生错位甚至对抗。拿高校来说,我们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那么党组织就应当在加强政治引领的同时真诚地支持、帮助行政班子推进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主业的发展,而这个过程必须强调集体领导、民主集中。

    靠民执政 不抓落实也是腐败

    记者:谈论执政能力,我们不能不回到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工作一直是党的法宝之一,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群众工作方法,健全群众工作体系,维护群众权益,密切党群关系。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怎样适应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孙建平:我们不少工作中,党员干部如何处理与群众的关系,其实是存在一些短板的。过去我们可能过于注重“为民作主”,以至于“替民作主”,多少忽视了群众的主体性。我们应当牢记“靠民执政”这四个字,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一同投身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共同谋求长远发展的成果。

    拿我们正在推进的旧区改造工作来说,这本身是符合群众意愿的事,但很长时间却成了“天下第一难”,因为不少群众对动迁工作的细节不理解、不配合。那就必须改变过去自上而下的工作方法,让群众一同参与进来。所以我们把基层党组织建到每一个旧改基地,耐心地去做群众工作,发动党员居民去做少数不配合群众的工作,渐渐地就会把“强烈意愿”变成真正的“民心所向”。这之后,我们再调动全区资源共同推进,从而体现“众志成城”。从“强烈意愿”到“民心所向”再到“众志成城”,这个过程让群众工作拥有成功的基础。

    记者:其实这也是从观念到方法的转变的全过程。人们接着要问,党和政府究竟怎样才能赢得群众信服和认同,使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不只是一个姿态?

    方惠萍:一味说教或者摆摆样子,是不能得到群众认同的。面对群众,我们必须有一个“问题意识”,即主动置身于问题之中。不在问题之中,就无法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群众考虑,出台的政策、采取的措施也不可能真正“贴肉”到位。另外还体现在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在实际工作中,不时会有老百姓反映问题,对此有些部门第一反应是往外推,撇清责任。这固然有问题综合化、多元化,单靠一个部门无法“独打天下”的现实,但归根到底,还是为群众服务的理念不够深入。

    孙建平:有时候我们对群众的承诺很好,但由于执行不到位,导致“说得好做得差”,“说得早做得晚”,“说得到做不到”。恰恰这是最被群众诟病的问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定目标,一方面更要千方百计抓落实。抓不抓落实不只是方法态度问题,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问题,我们甚至应该有这样的想法,不抓落实,也是腐败。

    队伍建设 提升能力敢于担当

    记者:这就谈到党的自身建设问题。现阶段我们的党员干部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

    孙建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确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面对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必须能够拿出针对性的措施。而要有措施,必须有冷静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因此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认识问题、把握大局的能力,并且敢于担当,敢担职责。

    方惠萍:从作风上讲,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每个党员干部脑子里要想的不是这件事该谁牵头,而是必须把事情给解决好。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就要主动对接、形成合力。对干部来说,要学会自己找问题,更要时刻把自己放在问题中去思考。

    同时还要培养的是“风险意识”。我们党员干部做事业,就不能怕担风险。这个风险如果是为群众做实事、谋福利而担的,就是值得的。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信念,做这个事情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即便再有风险,也要勇于应对。

    记者:报告专门强调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人们一直很关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拔干部?

    方惠萍:大家都知道“鲶鱼效应”,在捕获的沙丁鱼中放入鲶鱼,由于环境陌生,鲶鱼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个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对干部队伍建设同样有启示。前些年闸北区面向社会招聘经济干部,有一层“隐性信号”就是:如果不勤奋学习、不努力工作、不被群众认可信任,就没有好评,就要让出岗位。

    我们强调,选人用人应当突破年龄、资历的限制,把最合适的人安排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去年,闸北区有54名干部提任到处级岗位,其中18个是“70后”,还有4个“70后”干部直接提任部门街镇“一把手”;我们也有快到退休年龄的干部,因为能力强、干劲足,照样被安排到重要的岗位。我想这样的理念是值得提倡的:哪里出成绩、哪里出干部,人人有危机、人人有空间。我们要营造氛围,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干事坐标,让老实干事的干部都有发展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