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送子鸟”说起

 小猫臭臭 2012-05-24

从“送子鸟”说起

 

在中国和外国的神话中,都有对“送子鸟的神话记载。心理学家荣格在他的自传体著作“回忆,梦,反思memories/dreams/reflections”一书中就有如下记忆:容格九岁那年,他的母亲生了一个女孩。父母语义含糊地说道有一个叫“stork”的鸟把新生儿送来了。容格对此大惑不解。鸟有那么大的力气吗,它可以用嘴衔住新生儿吗?如果是一窝新生的“小猫”,stork也会一只一只的叼来吗。如果是牛生小牛,也是stork送来的吗。农民告诉他母牛生小牛。并不是stork送小牛。从此容格对这类的“动物送子”的传说就称之为“胡说八道”(humbugs)(注:见该书25页)。这是经历了数世纪“理性”教育的现代人的正常反应。

中国的神话中也有此类记载:例如:孔字,其古文写成??【說文】通也。从乙从子。乙,請子之??鳥也。乙至而得子,嘉美之也。故古人名嘉字子孔。孔夫子的父亲叫“孔嘉”,似乎是把“习俗”当成“名字”。【山海經】载:南方多孔烏。又姓。把鸟的名称当成姓,应是母系图腾的蛛丝马迹。廣韻记载:孔又是殷湯之後。本自帝嚳????狄吞乙卵而生契,賜姓子氏。至成湯,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後代以子加乙,始爲孔氏。至宋孔父嘉遭華父督之難,其子奔魯,故孔子生於魯。看来孔家和送子鸟“乙”的关系很大。孔子的“孔”实在是孔子乃“鸟人”的证据。晋郭璞的“葬书“内篇”曰:“父母子孙,本同一气,互相感召,如受鬼福,故天下名墓,在在有之。盖真龙发迹,迢迢百里,或数十里,结为一穴。以人心之灵,合山川这灵,故降神孕秀,以钟于生息之源,而其富贵贫贱,寿夭贤愚,靡不攸系。至于形貌之娇丑,并皆肖象山川这美恶,故篙丘岳生申,尼丘孕孔,岂偶然哉!”这里又把孔子他娘家的“求子仪式”做了含糊其辞的解释:女人在尼丘祷告可以怀孕。因而孔子名“丘”。乙鸟作为女人求子的“祈祇”对象和远古的“求子”仪式有关。乙鸟实际上是鸟图腾的女祖或女神的形象,在文字中写作“雉”,“隹”。而吞鸟卵而生“帝”的传说不过后来的儒家学者对母系时代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圣人无父”的儒家尴尬的一种遮掩和修补。神圣孕的例子还有如下的传说:

1.“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太平御览》卷78引《诗含神雾》)大迹即在感生仪式中,参与仪式的婚龄少女沿着主持仪式的大祭司的舞蹈步(大迹)前进,在歌舞幻境的想象中由水泽雷神“授精”,此类仪式世界宗教史中有广泛的记载。后来“进化”到由天地“乾阳”直接授精的文本。中国神话中的人神,和神兽的感生神话还有如下例子:

2.“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农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春秋元命苞》)

3.“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轩辕于寿邱。”(《汉学堂丛书》辑《河图稽命徵》)

4.“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昊。”(《帝王世纪》第二)

5.“帝颛顼高阳氏,母曰女枢,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今本竹书纪年》卷上)

6.“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帝王世纪》第二)

7.“母陈锋氏,曰庆都,感赤龙,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汉书人表考》卷1

8.“帝舜母纵华,感枢星而生舜。”(《初学记》引《尚书帝命验》)

9.“禹母见流星贯昂,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而生禹。”(《太平御览》引《孝经钩命决》)

10.“契母吞玄鸟卵生契”。(《春秋繁露?三代改制》)

11.“周本姜原,游闭宫,其地扶桑,履大人迹生后稷。”(《太平御览》卷135引《春秋元命苞》)

在上述记载中,有因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而在黄帝的人兽婚出世神话中也有类似的版本。孙作云在1957年发表《周先祖以熊为图腾考》一文,认为“黄帝号‘有熊氏’,即黄帝之族以熊为图腾。”又说:“从种种方面证明:这‘大人之迹’就是熊迹,姜嫄履大人之迹而生子,就是履熊迹而生子,周人以熊为图腾。”

在上述的神话中,都有“履迹”感生,并把后代取名为“履”的记述。据“人兽婚母题的基本类型及叙事构成”的作者研究:人兽婚母题是图腾意识的载体。动物图腾作为一种意象、一种信念或者一种象征,除了借助于某种仪式进行强化之外,最重要的是依靠神话语言进行自由而广泛的交流和传承。无论是将人兽婚判断为深层心理结构的集体无意识,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原始思维共性,“人与兽的婚姻关系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