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亂世黃金”。改革開放以來,收藏之風盛況空前,從秦磚漢瓦、名人字畫、郵票錢幣、玉石瓷器,到金銀珠寶、古舊家具、鍾表相機、門票證券等,收藏天地異彩紛呈。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眾多收藏品中,磁卡,這個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標誌產物開始嶄露頭角,進入收藏家視野,並迅速發展成為一個新的收藏品種。
1994年,國家郵電局從國外引進了用PVC材料生產電話磁卡的技術,由中國電信首次發行以CNT-1為代號的電話磁卡(亦稱田村卡),其中,以長城為題材的磁卡一套5枚,麵值380元,共發行40萬套;鮮花地圖卡,一套兩枚,麵值共為70元,全國共發行25萬套。一枚因其磁卡正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標有“一卡在手,走遍全國”字樣,另一枚磁卡正麵的右下角為一束生機勃勃的鮮花,標有1994年,祝賀全國通用電話磁卡發行,兩枚俗稱“鮮花地圖”卡。磁卡剛一麵世發行,因是中國電信首次發行的磁卡,有著無庸置疑的權威性、通用性、適用性和不易損壞、易收藏保管、製作精美等優點,收藏家們憑其多年的收藏經驗和直覺,預感到這兩套首發磁卡,可能就是收藏、發展的一個集藏新品種,具有很大的收藏空間和潛在的收藏價值。因此,他們開始集藏“長城”卡和“鮮花地圖”卡——我國發行的第一批兩套田村磁卡。從此,有的收藏家集藏的重心發生轉移,著重收藏國家和各地方發行的磁卡,與磁卡集藏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4年8月發行僅3萬套的一套一枚、50元麵值的測試卡(又稱試機卡),因發行量太少,很難在郵局買到,最高時炒到1000多元一枚,就是在現在磁卡市場低迷時仍要好幾百元一枚。
1994年底,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00周年發行的GNT-3一套5枚磁卡,麵值380元,十分搶手。一是這套磁卡題材好,是梅先生誕辰100周年發行的紀念磁卡。梅先生出生京劇世家,自幼學戲,反串旦角,在長期的舞台藝術實踐中,對京劇旦角的唱腔、舞美、音樂、服飾、化裝等方麵,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自成一派,影響深遠,奠定並創立了“梅派”藝術風格,成為京劇一代宗師。二是一套5枚磁卡,一枚為梅先生的正麵半身標準像,其餘4枚分別是梅先生飾演“太真外傳”、“思凡”、“槍挑穆天王”和貴妃醉酒的劇照。該套磁卡製作精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情生動,惟妙惟肖,精妙傳神,藝術地展示了一代京劇大師舞台藝術風範和感人至深的人格魅力。在全國發行僅20萬套,是田村卡中惟一一套專題人物磁卡,具有很高的收藏鑒賞價值。很多收藏家都買下了這套愛不釋手的磁卡。到1997年熱炒磁卡時,有人曾出到1萬元購買梅蘭芳紀念卡而未能如願。
1995年底,中國郵電部電信總局發行編號為CNT-IC-1首套IC卡。IC卡裝有芯片,較田村卡技術更加先進,科技含量也更高,與田村卡一樣仍屬接觸式磁卡。首套IC卡是以黃河壺口瀑布為題材精製而成,一套4枚,麵值210元,發行量13.25萬套,受到藏家關注。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裏,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向東流經四川、甘肅、寧夏、河南等省區,在山東省北部彙入渤海。千百年來,黃河孕育並發展了華夏文明,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壺口瀑布位於黃河的中遊,黃河浩浩蕩蕩一瀉千裏,在流經山西省吉縣西部山區時,由於地質變遷和河水常年對岩石的衝刷,造成上下遊河床高底錯位,形成30多米落差,河床從300多米突然縮到50多米,水流傾注如入壺口而得名。黃河水奔騰咆哮而下,滾珠濺玉,聲震寰宇,那種驚心動魄的氣勢和奔湧澎湃的壯觀景象,撼人心魄,它象征著中華民族那種不畏艱難險阻,一往無前,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黃河IC卡一套4枚,製作精美,從不同的角度,藝術的表現了壺口瀑布震天動心的壯麗景觀。隨後,郵局又陸續發行了一套4枚“名花”、“恢複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回歸)等IC磁卡。
磁卡的分類
磁卡本身科技含量高,因而具有廣泛的用途。隨著時間的推移,磁卡已從通訊領域,逐步擴展到金融(銀行儲蓄)、商業(購物)、交通(車票)、旅遊(門卷)、郵政(郵票預訂)等各個領域。由於有的卡因用途不同,而出現了帶磁和不帶磁的卡;有的卡是用PVC(塑料)材質製作,有的又是紙質品。由於磁卡畫麵較大,內容涉及麵廣,選題廣泛,包羅萬象,名山、大川、曆史、人物、影視明星、古典名著等無所不包;磁卡印刷精美,不易損壞,便於保存等優點,因而深受收藏界集卡人士的喜愛和追捧,而且人數也越來越多。
一、電話卡———它是和人們生活最密切的卡種之一。分為接觸式(將卡插入話機)
和非接觸式(勿需將卡插入話機,隻撥密碼號)兩大類。1976年由意大利研製出了電話卡。我國於1985年5月,由深圳與香港電訊公司聯手在大陸率先使用。現在全國各省、地、市各類電訊公司都在發行各種不同類型的電話卡。
吳湖帆作品地鐵卡
二、地鐵卡———是乘坐地下鐵路列車的有價憑證,即車票。我國最早修建的地下鐵路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首都北京。現在有地下鐵路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香港等。
三、銀行卡———是各銀行發行的儲值使用或紀念用卡。分有值和無值兩種。有的可存兌,有的背麵印有年曆,贈作紀念。
四、門卡———是一種用於風景區、紀念館或展覽會進門用的卡片式憑證。分有價無價兩種。也有專為旅遊者、參觀者作為紀念之用。
五、郵票預訂卡———是郵政部門專為集郵愛好者製作的保證郵票供應的信用憑證。一般是預先交付全年發行郵票的資費。
六、書標(書卡) ———是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組織專家從全國5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的12萬種左右的圖書中,精選封麵及主題內頁藝術微縮,采用PVC(塑料)精製而成,獲國家專利的藝術收藏品。
七、購物卡——有的稱“貴賓卡”。是一些商場、商店、賓館、飯店、茶樓為顧客製作的購買本店商品或消費的一種優惠憑證。
八、年曆卡———是一種便於隨身攜帶,查閱日期的工具型卡。
九、紀念卡———是某些黨政部門、機關、社團、企事業單位為紀念重大節日、名人或重大事件所發行或印製的卡片,一般無麵值,隻作紀念珍藏用。
值得重點提及的是電話卡。因其是多個電訊公司和各省市地方電訊部門根據其需要而印製發行,因此其畫麵選題不像郵票那樣高度集中、嚴謹。電話卡的內容包羅萬象。政治經濟、中外曆史、古玩文物、文學藝術、繪畫音樂、偉人名流、影視名星、名山大川、都市風光、珍禽異獸、植物花卉、衛生環保、風土人情、百姓生活、校園情趣等等。真可謂上下數千年,縱橫幾萬裏,千姿百態,五彩繽紛,收藏觀賞,心曠神怡,其情融融,其樂陶陶,增知長識,獲益匪淺。
收藏故事
都蘭亭踏破鐵鞋尋愛卡
內江磁卡收藏家都蘭亭可謂是磁卡收藏的集大成者,收藏有各式各類磁卡2萬多枚。當他得知美國已發行“清明上河圖”電話卡一套6枚,雖然已經集藏有各地發行的“清明上河圖”電話卡7種(套),但仍急於要買到這套國外發行的版本。“清明上河圖”是北宋著名宮廷畫家張澤端所繪。該畫藝術的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旖旎生動的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的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又富於變化的畫麵中。“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寫實性很強,時代氣息濃鬱的繪畫作品,把汴京近郊的風土人情、疏林薄霧、農舍田疇、春寒料峭、嫩綠新枝、行人往來,表現得惟妙惟肖,是一幅無與倫比難得而又珍稀的畫作。
都蘭亭四處打電話,八方托人,仍未如願買到美國發行的“清明上河圖”電話卡。他利用常出差的機會,每到一地,都要到郵幣卡市場去尋找,也一無所獲。一天,他到上海出差,抽空跑到盧工郵市去轉,上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在這裏找到了夢寐以求的美國版“清明上河圖”電話卡。
至此,都蘭亭終於集齊了以我國古代四大名著、金瓶梅、封神榜、聊齋等為題材的各種版本的電話卡和地鐵卡。尤為珍貴的是,他收藏的水滸(109枚)、紅樓夢(240枚)卡,是由我國著名畫家載敦邦先生繪製的,非凡的功力和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已成為不可多得的集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