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经典动画如何传承:追忆老艺术家张松林

 雪岩飞扬 2012-05-24

  

动漫设计培训鈥斺斨泄涠绾未校鹤芬淅弦帐跫艺潘闪

  经典动画《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导演、动画界老艺术家张松林走了。噩耗传来,几代动画“粉丝”唏嘘不已。在追忆老人艺术之路的同时,人们也在追问,下一部《没头脑和不高兴》在哪里?中国的经典动画究竟如何传承?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两个可爱的儿童形象始于童话家任溶溶的中篇小说,上世纪60年代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张松林搬上银幕。“没头脑”设计的“没电梯的摩天大楼”,“不高兴”扮演的“打不死的老虎”,成为几代观众难忘的童年记忆。一些网友在微博上感慨,前辈们为中国动画在世界上争取了一席地位,他们创作经典作品的精气神,至今仍值得发扬。

  张松林之徒、上海美影厂著名导演、原画师常光希回忆,自己当年跟随张老师参与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创作,那是1962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动画专业班的毕业之作,全班同学每人分画5至10个镜头,形象设计由阿达等人完成,邱岳峰的旁白配音、张栋的京味配乐等也都可圈可点。“可以说,这部幽默夸张的20分钟动画集合了当时圈内最顶尖的编剧、导演、美术设计、配音、配乐等,集中体现了动画创作的团队精神。”常光希说。

  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贡建英回忆,张老一直坚持“内容和技术同样重要”,尤其对原创的、寓教于乐的内容,《没头脑和不高兴》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她说:“其实,老人不只是搞创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团队创作,培养了一批人才,这是‘动画中国学派’上世纪60年代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光希也认为,当年美影厂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之间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今天或许依然具有启迪意义。

  “作为中国传统动画的摇篮,美影厂近年来正在探索对‘动画中国学派’进行传承再创新。当动漫3D风潮席卷世界很多地方时,中国老一辈动画家留下的独特风格更需要传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钱建平说:“趣味的故事与朴实的单线平涂工艺相结合,是《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特色,我们希望在今后的一些动画短片创作中回归这种风格,并进行新的探索,比如在创作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动画长片的同时,能否创作出适合互联网传播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短片。”

  “遥想当年,老一辈艺术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行万里路。艺术是跑出来的,人才也是跑出来的,这才有了今天张老在上海、北京、长春、杭州等地桃李满天下的局面,这对今天振兴中国动漫产业也是一种难得的启示。”贡建英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