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课

 天雷教育 2012-05-24

说课  

2010-07-04 00:31:29|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让听者评议、说者答辩、互相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

“说课”的基本内容

备好课是说课的前提,而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时感性的。

内容包括四方面:

(1)   说教材

这也是分析教材。任何一门课程的教材,从某知识内容到编排形式,都会构成一个系统。要说出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就需要明确本课题或章节内容在整个学段和年级的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认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要说出本课题或章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因为它体现着教学的方向,预示着教学应达到的目的。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课堂标准的规定,二是单元章节的要求,三是课时教学的任务,四是教学对象的实际。要把这四点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重点。

另外,在以上“说教材”的常规内容基础中,我们可以增添教师个人的思维亮点。如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调整以及对教材另类处理的设计思路。

(2)   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对此必须能够作出明确、肯定的回答。说教法可以理解为说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方法中某个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及应用。

例如,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采用的手段和理由,为处理某个习题所采用的策略和措施等。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的原则。

有些教师为上课制作了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在说课过程中,可以向大家简明扼要的说清它们使用的目的和作用。

(3)   说学法

说学法不能停留在介绍学习方法这一层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说如何实施学法指导上。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

要说好学法,首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重新摆好师生的位置。要改变陈旧的师者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我讲你听”,学生在下面目不斜视,“你问我答”的教学模式。其次,要注重对某方法指导过程的阐述,如说明教师是通过怎样的情景设计,学生在怎样的活动中,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出何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4)   说程序

教学程序的基本内涵是课堂结构,从教师的整个说课过程来讲,应该是精华、高潮所在。课堂结构要有过渡自然的教学环节,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有一脉相承的线索,有逐步推进的层次,要说清楚教师突破难点教学的主要环节设计,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说清楚师生双边活动的具体安排及学习依据,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说清楚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训练意图。

 

按照现代教学观和方法论,成功的说课必须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    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

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过程。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只知道做什么,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永远是经验型的教学,只能是高耗低效的。因此,执教者必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接受教具教学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    客观真实,具有可操作性

说课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不能故弄玄虚、故作艰深、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专业术语,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哪怕是并非科学、完整的做法和想法,也要如实的说出来,以引起听者的思考,通过相互切磋,形成共识,进而完善说者的教学设计。

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说课仅仅是为说课而说,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那就成了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花架子”,流于形式。

▲    不拘形式,具有灵活性

说课可以针对某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也可围绕某一单元、某一章节展开,可以同时说出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教学程序的全部内容,也可以只说其中的一项内容,还可以只说某一概念的如何引出,或某一规律的如何得出,或某个技能的如何使用等等。要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说难不说易,要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形式、自由研讨的原则,防止囿于成规的教条式的倾向。同时,在说课中要体现教学设计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教学特长。

 

走出误区,正确“说课”

误区之一:说课就是复述教案

说课稿与教案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教什么”、“怎么教”。

误区之二:说课就是再现上课过程

有部分教师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激动万分的给大家“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分析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将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仁们听。其实,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如何能等同?

误区之三:说教学方法太过笼统,说学习方法有失规范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是说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往往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教学法,学生运用自己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等,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操作,却不见下文,甚至有的教师把“学法指导”理解为: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习惯养成、简单的技能训练。如此将二者混为一谈,连什么是学法指导的概念都没有弄清楚。

误区之四:说课没有任何的辅助手段和材料

有的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既无说课文字稿,也没有运用任何辅助手段,而由于说课是有一定的时间要求的,所以只见讲者心急如焚“超速行驶”,说、说、说,而听者云里雾里跟不上他,这样的说课,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更有甚者,明明说自己动脑筋设计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但是说课过程中,始终不见庐山真面目,让大家不禁怀疑其真实性。所以,说课教师可以运用一定的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投影仪、说课文字稿等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同行及评委们说清楚课、说好课。

 

本次说课需要关注的学科育德

学科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基本概念

(1)    坚持两纲教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2)    坚持学科教育教学规律和落实两纲精神相结合;

(3)    坚持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

学科落实两纲的基本要求

(1)   把握民族精神教育的学科个性和学科特点。

把握“两纲”内容的基本要义,把握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特点,做到科学实施。

要体现学科各自的个性。要体现学段特点。发掘和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将两纲的教育内涵融入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中,实现“无缝衔接”。

(2)   把握学习特点,扎实学科课堂学习中的认知教育。

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应该把握学习的特点,按认知规律办事。

a)        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认知基础。

b)        关注认知态度。

c)        关注认知方式

(3)   研究教学的三维目标,加强对教学内容进行主体建构与再加工的探索。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有机整合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习者通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而有效接受与生成积极价值观的过程。

a)        从教学目标角度看,应清晰认识三维目标的内涵,充分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b)        从教学方式角度看,应该考虑如何改善教学关系,改进教学方法。

c)        从教材内容处理的角度看,教师依据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而个性化的建构与再加工时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和载体,因为情感与精神的培养在学科中首先是以“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的,是通过“知识的内化”得以实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形成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积极额情感态度影响着认知的质量,也影响这认知的效果。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有机整整合,相互作用的纽带。

挖掘课程教育内涵,增强内容的时代性、鲜活性

在学科落实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挖掘学科、教材固有的育人内容,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优秀文化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有机整合其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心理化组织,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或操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层次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的实施要努力实现教育的无痕性和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知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递、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互相促进的过程。各科新教材的本身都强化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为我们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寻求最佳结合点。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要求的最佳结合点,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4)   加强教学法研究,努力创造学科课堂教学的新经验。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与“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是不但有利认知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学习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元素的落实和相关精神力量的培养。

在学科教学法的经验探究方面,主导的思路方向应是参与的、启发的、感受的、探究的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在这方面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地探索并积极地创造确实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