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出的小资味道

 suoban 2012-05-25

苦出的小资味道

  (2011-11-04 01:07:56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虽然刚开始看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是千百个万百个没有兴趣,但是,听到他的主题曲时,我肯定,这个片子深入我心........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片子大量的体现了那会的工人所能够 承受的压力,工厂的改革,时代的变迁,很多人不得以的被这个时代推着向前,伤痛也好、疲惫也罢他们一直在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这个片子,名为钢的琴,名为为女儿而造琴,但真正造琴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新生代时期的那份真诚,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当然了,我不得不感叹一声,那个时候的人们,即使是穷苦,也能穷苦出小资的味道,是和谐而不是做作,这是现在我们这群人根本无法比及的东西,是一辈子无法学出来的东西。造访不了。 
 
我很喜欢这样诙谐幽默的片子,给人内心强大的震撼,片子虽小,细节细碎但绝不空乏,看似家长里短,细细一想几乎没有废话,虽妙语连珠但包袱痕迹不凸显,很明显,张猛的创作是跟着情节而走,而非强行植入笑料。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国有厂房纷纷倒闭解散,那些我把青春献给党的父辈一代在时代进步的洪流和口号中成了牺牲品。那个时期,国家通过大量的影视麻药来安抚浩浩荡荡的劳苦大众,然而仅仅停留在“只不过从头再来”的忽悠。如今《钢的琴》就是讲述在当初时代变革背景下的一个故事,离婚在那个年代还是个饱受非议的事情,陈桂林的老婆黄小菊赶上了第一波潮流,跟着大款跑了,陈桂林拉扯女儿成长,老婆突然回家,陈桂林面临着残酷的抚养权争夺。如果换做其它导演可能拍成苦情戏,但老婆跑了,抚养女儿,老婆回家,父亲去世这类本可大书笔墨的戏剧性事件并没有直接表现,只是寥寥带过,或仅通过对白交代。当影像间留白的戏剧性大过影像本身的戏剧性,又能牵动人心时,这算不算是高超的手法?譬如从胖头和桂林聊天中我们得知胖头被开锁匠快手用啤酒瓶敲过脑袋,两人当年的过节在这里埋下伏笔,之后胖头和快手见面后的摩擦也顺理成章,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到胖头女儿被欺负,快手第一个磨拳相助,此刻两人不计前嫌的情谊就更能打动人心。 
 
  桂林和老婆也没有发生任何争执,俩个人只是淡淡的站在镜头两边,轻言细语。导演的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陈桂林代表的工人一代的,老实善良,当陈桂林的嘴里说出想赚钱就不能怕磕碜这样的话,以及深夜里给女儿织毛裤的短小情节中都体现出他的不亢不卑,他们缺的不是勤奋,而是关怀。 
 
      影片的画面风格我特别的喜欢,诗意,一个偌大的工厂,废弃的烂铜废铁一堆一堆的,在现在人的眼里,那肯定肮脏不堪,甚至看都不看,而在电影里的特定情境下,这就变成了一个温室,一个有友情、亲情、爱情的温室。 
 
      片子的老歌都很不错,经典而细腻,片子里的爱情也很动人,是不被任何时代所束缚的奔放。看来,爱情在任何地方都是可以穿越一切的,只要,你真的爱着。 
 
      最后的结尾,稍微有一点点的忧伤,孩子的琴声淡而悠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