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体为什么会有一定的温度?
人 和高等动物都具有相对恒定的温度,机体内部的温度称为体温。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基础是酶促反应,而酶类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人 体生命的存续必须具备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我们每天吃下各种各样的食物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是产生体温的物质基础。这些营养素供给身体活动的能 量,其中的四分之三转变为体热。人体内有很多产生热能的组织和器官,主要器官是肝脏,脑和骨骼肌。我们在劳动或运动时,主要产生热能的器官是骨骼肌。骨骼 肌占人体全身体重的40%,因此保护骨骼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骨骼肌强烈收缩活动时(也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生热能量比平时增加60倍,占全身总产热量的90%以上,甚至可使体温轻度升高。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寒冷时,活动活动身体或适当做些体育运动,全身就觉得暧和些,这就是骨骼肌收缩活动产热的结果。如果气温再冷一些,全身就会发抖打颤。这时的骨骼肌正在强力收缩运动,也是在产热。这种情况下,体内产热可超过正常的1~3倍,不久体温可适当增高些。一般的肌肉活动可使体温升高1~2度。医学专家对运动员的体温作过观察,运动员在五公里的长跑后测体温可暂时升高到40~41度。休息半小时后,体温即可恢复正常。参加考试的学生中,少数的学生可以出现体温增高,以女学生为多见,考试过后,体温可恢复正常。更有趣的是当我们发怒,焦虑或恐惧时,体温也可增高一些。这除了骨骼肌收缩产热外,还与神经系统调节有关。
二、健康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有何变化?
如果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即使很健康的人,在24小时内的体温也不是恒定不变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呈周期性的波动。清晨0~4点钟的时候体温最低,早晨7~9点钟时急剧上升,此后并逐渐上升,至17~19点钟时渐渐稳定。一昼夜间人体温度可出现三个高峰。即早餐后一小时,午餐后和下午五点后三个高峰。一般说下午体温比上午高0.17度(腋下温度)。但健康人也有下午比上午低的。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有微小的变化,这是由人的身体内部规律决定的。但外界的环境影响也能改变上述的体温规律。如长期上夜班的人,可出现夜间体温升高而白天体温较低的现象。这就是因生活规律变化而引起的体温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