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鸿墨轩3dec 2012-05-25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清代金农《消寒诗序册》

    金农《消寒诗序册》

 

    金农(1687-1764),浙江仁和或钱塘(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别号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道士、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佛家经典上“苏伐罗”即汉文“金”字,苏伐罗吉苏伐罗就是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会议老、百二砚田富翁等。  

    人金农生际遇坎坷,平生未做官,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生平好游,晚寓扬州卖书画以自给。妻亡无子,遂不复归。
    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他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分外苍劲、灵秀。尤其是那些信手而写的诗稿信札,古拙淡雅,有一种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令人爱不释手。楷隶本之国山及天发神谶两碑,而自创一格,在隶、楷之间。印章摆脱文、何,浸淫秦、汉,偶亦用此两碑法。喜为诗歌、铭赞、杂文,出语不同流俗。年五十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良由所见古迹多也。初写竹师石室老人,号稽留山民,继画梅师白玉蟾,号昔邪居士。画佛号心出家盦粥饭僧。又画马自谓得曹、韩法,赵王孙不足道也。其山水花果布置幽奇,点染闲冷,非复尘世间所睹,盖皆意为之。问之则曰贝多龙窠之类也。传世书迹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盛仲交赞》,绢本漆书。

    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扬州八怪”,通常的说法是李鱓(复堂)、汪士慎(巢林)、高翔(西唐)、金农(冬心)、黄慎(瘿瓢)、郑燮(板桥)、李方膺(虬仲)、罗聘(两峰)。此外,至少还有五种以上说法,涉及十多位画家,但无论哪种说法,金农都在其内,可见他是“八怪”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人们为何以“怪”相称?“怪”又“怪”在哪些方面呢?   
    这个“怪”首先是指作品格调上的离经叛道。金农等人戴上“八怪”的桂冠后,既为社会所认可,又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扬。这除了艺术风格的原因之外,其中也包含着个性行为、思维方式、处世观念等多种异于常情的因素。难怪好友全祖望称他为“畸士”了。  
    金农交友广泛,上至名门公卿、富豪巨贾,下至卖浆引车的贫民百姓,主教九流无所不有。他交友还有一种怪脾气。他瞧不起的人,不但话不投机半句多,而且报之以白眼,更别想求得他的诗文字画。而对要好朋友从不以穷富贵贱取人。  
    在金农众多的朋友中,—个就是当时寓居扬州的郑板桥,两人喜欢一起“杯酒言欢,永朝永夕”,“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郑板桥曾说“杭州只有金农好”。他俩除了有共同的人生观、艺术观外,个性脾气特别相投,常常出入秦楼楚馆,酣饮金农中年游历达十五年,足迹踏遍半个中国。哪来旅行费用呢?除了化缘僧院,朋友资助外,他招募挑选了一批能工巧匠,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技术访游团”,金农充当“团长”,团里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如甬东朱龙擅雕凿纹刻砚石,新安张喜子精界乌丝栏,会稽郑小邑擅长抄写,吴门庄闺郎会弹奏乐器,兰陵陈彭擅长画墨竹,每到一地全团便开展活动,以此筹措旅资。这种方式在“八怪”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金农具有的完全是一个浪漫诗人的情怀,一个不修边幅的书画家风度,一个无拘无束的野逸文人气质。其次,金农晚年穷困潦倒,尽管不能排斥社会原因,但也有属于自身的缘由。金农的收入也颇可观了。结果老来却弄得四壁皆空,无钱人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延伸阅读

扬州八怪之金农作品辨伪
    扬州在历史上不一般的辉煌。清代康雍乾鼎盛之时,扬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这时,有多位杰出的画家汇集于此,创造了不一般的辉煌,他们就是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又称“扬州八家”,具体指哪八位,说法不一。公认的是金农、黄慎、郑燮、李善、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金农为 “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画画得好,字写得好,而且他的诗和文章也极好。金农在当时还是 “浙西三高士”之一。他的著作颇丰,作品极受市场追捧,楷书《金牛岩故事》曾拍到187万元。上海某拍卖公司推出的 《丝纶图》立轴成交价更高达528万元,并有不断走高的趋势。

  求拙为妍自成一派
    金农自幼学诗习书,五十岁后始作画。中国书画同源,金农有着坚实的书法基础,作画如水到渠成,画什么成什么。梅竹、鞍马、人物、佛像,山水无所不能无所不精。最知名的是梅花,他的梅花很有特色,千花万蕊,繁枝密萼,生机勃发;梅干多以淡墨皴出,浓墨点苔,横斜交错,左右穿插;花瓣以中锋写之,不失灵动。金农画了不少寒梅,更是柔中有刚、孤傲不群,画竹更突出一个“瘦”字,让人有清高拔俗之感。
    金农喜作自画像,聊以自娱,也形神具备。所画山水,意境深远,笔法古拙,设色淡雅,有旷古宁静之感。他画的佛像、菩萨、罗汉,不守成法,有独到之意。有的点缀奇石花草、有的不作背景,均形态庄严,面容安详。
    此外,金农的书法极具功底,隶楷兼长,有很浓的金石味。五十岁以后,在开始绘画的同时又创称为“漆书”的扁笔书法,这种书法为隶、楷之变体,方正古雅、朴茂拙厚,让人耳目一新。其笔画方方正正,棱角坚实,横粗竖细,墨色浓黑,几乎没有浓淡变化,唤作漆书十分贴切。其书法艺术同绘画一样,拙厚淳朴,有“求拙为妍”的艺术特色。

  金农作品辨伪要点

    金农是很有成就的职业画家,颇具特色的书体画风在当时很受市场欢迎,求画者很多,因而金农有很多代笔的作品。代笔者多为金农的学生,有罗娉、项均,朱筠谷等人,这些代笔者亦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虽然那些高超的代笔作品令当时 “处士亦不复辨识”,也为现在鉴定金农书画增加了很大难度,但深入研究还是可以辨出真伪。
    金农亲笔,生拙而意趣天成,代笔之作虽笔墨之间亦有古意,但过于工能精巧,缺乏拙趣。后世仿造之作,更是得其形不得其意,或粗俗呆板,或油滑轻飘。金农晚年独创的“漆书”起笔方正,转角处亦方硬如棱角,用笔十分老辣迺劲,伪者往往轻飘呆板,笔力远不如真迹老辣。鉴定金农书画,印章、题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金农学识渊博,在画中常题以诗文、且字数较多,因此长款是其重要特色。
    现代科技发达,照相翻版电脑刻印可与真印不差分毫。鉴定现代画已不重印章,但鉴定古典作品印章的作用是很大的。金农用印有数十方,还有些印文相同,大小形状、篆法刀痕不同的印章。早期的有“寿门”、“金农”、“金农印信”、“稽留山民”等;中晚期的有“金老丁”、“金吉金”、“金吉金印”、“己卯以来之作”、“金氏寿门书画”等。

  晚期作品成交较好
    上世纪80年代国内艺术品市场重新兴起之时,金农的书法或绘画作品已频繁出现在大小拍卖会上,90年代中期,金农作品一般在数万元之间。随着时间推移,价位逐年攀升。
    近二十年来,金农作品上拍的已有数百件,晚期作品成交率普遍较高,价位也高。其人物画、罗汉图、漆书颇受市场青睐,成交率和成交价位都较高。风格同样独特的梅花市场表现较为一般,主要因为此类作品代笔较多,不易分辨,影响成交。
    整体来看,金农作品在拍卖市场落锤价稳中有升。本世纪以前,涨幅不太大,但本世纪以后,尤其是2002年以来,其作品价格出现了大幅攀升的现象,作品超百万元也已屡见不鲜。2002年末,金农《隶书宋人笔记》立轴作品,以超出估价 3倍多的 110万元成交;2003年,其《墨竹图》在上海以198万元拍出;2004年在香港,他的一幅不足一平尺的《十六罗汉》拍至163.17万港元;2005年,其楷书作品《金牛岩故事》在北京某拍卖行以187万元易主;2006年金农作品先后有数幅突破百万元。当年7月份在上海的某场拍卖会中,作于1761年的《丝纶图》在数轮竞价中拍出了528万元的高价。
    金农活跃于清代的早中期,对后来以虚谷、任伯年为代表的海派画家的出现影响不小,有先海派之说。

                                                           (据《新闻晚报》文/顾乐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