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

 清风空间 2012-05-26

(3)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

  (一)在导语中引发体验

体验式作文教学在环节的设置上,尤其是在导语的设置上,注重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每句导语都力求对学生循循善诱,对学生以鼓励性启发性语言,如:

告别了无忧无虑的儿童时代,告别了多姿多彩的小学校园,带着希望,怀着梦想,也许还有一点忐忑不安,我们走进了中学的大门。我们将面对新的老师,结识新的同学,面临新的环境,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就让我们怀着憧憬一起走进中学生活,去感悟中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吧!

在引领学生阅读名家名篇时,导语这样写道:

在我们学过的初中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老师的文章,在动笔之前,让我们先一起走近作家魏巍的老师,再现蔡芸芝先生的音容笑貌。

几句简短的话语,十分亲切自然地把学生引向对中学生活的感悟。

可以说,在我们的体验式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引领,对作文技巧的点拨,不再是空洞的教条,而是潜移默化为“写作小贴士”“修改小贴士”“温馨提示”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润物无声”般的引领下,学习作文的兴趣自然而然产生。

 (二)在生活中丰富体验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流云小诗·诗》中写道:“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在生活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让他们的真情在体验中肆意流淌,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那么,怎样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呢?

1.引导学生积累体验。良师益友、同学情谊、校园风波、日常琐事,都是写作的题材;严父慈母、邻里关系、街坊趣事、小巷轶闻都是作文的源泉;上学路上、走亲访友的途中都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正如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生活的源是无穷的,只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

2.引导学生挖掘体验。社会是实践体验的大舞台,也是作文教学的大课堂。“新课标”提出,学生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他们如果长期蜷缩于课堂,被拘束在学校小天地之中,是很难写出对社会生活有独到发现和深刻理解的好作文来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思想,增强他们的时代责任感,而且促使他们面对现实,在实践中学会善于观察,敏于应变,发现问题,揭示本质,从而写出能够探索生活真谛,把握时代脉搏的作文。社会实践类体验作文的形式体裁多种多样,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新闻、通讯、调查报告、游记、访谈录等都是很好的写作形式。

如,在初中四年级,我们设置了“调查与研究”活动单元,让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去关注学生的热点——早恋问题,上网问题,中学生消费问题等等,通过这次社会探究,既学习了掌握了调查报告的写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浓缩体验。教师要创设让学生情绪比较激动、喜欢质疑的作文环境。教师可列举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典型事件、现象,让学生调动生活阅历,从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去思考。尽管可能没有过切身的体会,但报纸、新闻、杂志的熏染,使他们也会站在独特的角度,各抒己见,自由争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丰富其生活阅历,多些作文素材,使他们的在今后作文中不会“无米可炊”,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三)在活动中唤醒体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就会视写作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大量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1.给学生充分的写作实践活动时空。给学生一定的活动时间,学生的写作才能有充分的思维与素材准备,写作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每次作文活动要提前两周布置,让学生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聊一聊、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评一评,充分地动耳、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课外练笔、写日记、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举行演讲比赛、去图书室、上网查资料等活动,提高写作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全面落实写作实践活动的效果。在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思维空间决定着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在学生作文活动的准备中,我们开展了大量的有个性特色活动,如:海报设计,焦点访谈,解说词,精彩回放,调查问卷,明星档案卡,颁奖词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写作的快乐。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布置“死”命题,让学生在富有创意的写作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作文的兴趣。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有力地拓宽了作文题材,使作文教学有了广度;体验活动有利于挖掘作文的主题,使作文教学有了深度;多样的活动促进了表现手法的变化,使作文教学有了灵活度;当然,在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享受到无比的乐趣,作文兴趣油然而生,大大增强了作文教学的参与度。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活动。课堂体验是体验作文最基本的内容,教师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观察、谈论、争议、表演甚至玩耍等活动过程中产生情绪情感体验,完成思维训练,形成作文材料,为写作做好准备。如初二语文上册单元活动——班级趣事,我们就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范例编写校园课本剧。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语言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临淄皇城中学葛晓丽老师执教的语文活动课《找试题》:葛老师预先告诉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小型考试。当学生作好了心理上、物质上的准备后,教师郑重地翻开讲义夹去取试题,然而没有,接下来是教师一系列的“找试题”的动作,神态也随着找的过程不断变化……学生由观望开始变得莫名其妙,最后忍俊不禁时,教师宣布“试题”找到了,就是用300字,将老师“找试题”的过程写下来。紧张、期待、疑惑、豁然……这瞬间的情感变化使学生作文兴趣盎然,写作情绪轻松而自然,写起来非常顺手。

“老师胸有成竹地翻开讲义,满怀希望地‘抖动’课本,失望地望着在地上滚动的硬币,有些慌乱地找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仅存的一线希望破灭了,从走廊上回到讲台上,还一边无何奈何地摇头,尴尬地望着学生;最后带有几分狡黠地宣称……”
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也就是说,没有体验。诱发学生的体验,有意识地“制造材料”,教师就要有目的导演“情境”,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使它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构成学生审美感知的表象性,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灵感。
(四)在经典中诱发体验

未见高山便知其巍峨,未见大海便知其深邃,未见宇宙便知其渺远,这是阅读的力量。书籍包含了世界万物,人间真情。因此在注重丰富活动体验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经典的熏染。

1.在美文品读中丰富内涵。

阅读是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体验的方式了。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的平台,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也可以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出那些短小精悍、以情感人抑或以智启人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从遣词造句、构思立意等方面加以点拨指导,不仅欣赏了美文,还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美文。学生搜集美文的过程,既是阅读的过程,也是搜集信息、学习语言、借鉴范例的过程。在阅读中体验,让学生深深地震撼,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思想的火花。当然学生欣赏美文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

2.在教材的开发中注重经典启迪。

    在体验式作文教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读一读。我们选取了与章节单元主题相关的名家名篇类文让学生进行最直接的阅读体验,如在进行初一上册作文训练《童心是诗》这一章节时,我们选取了作家冯骥才的《歪儿》周岩壁《系在风筝线上的……》柳若兰《童年旧事》等,依此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迪,写作方法的指导。如初四主体章节:岁月如歌——文学长廊中的人物形象单元,我们选取了动作描写具有代表性的《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描写,环境描写选取了《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神态语言描写选取了《红楼梦》王熙凤的出场。这些经典作品,给学生以极大的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正如美国作家约翰·卢保克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所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

3.在作文的训练中回味经典魅力。

阅读经典,品读经典的最终目的是把经典的魅力转化为为写作服务。因此我们在初四年级上册,特别设置了相关的单元,如:戏曲世界——走进莎翁;岁月如歌——文学长廊中的典型人物;寻找鲁迅等单元,让学生去走进大师,与圣哲对话;在艺术长河里神游,与人物笑语。让学生像大师一样去关注民生,关注那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用尊敬的眼光去打量他们,理解他们,唤醒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五)在指导中感悟体验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初中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审美标准上也有了自己的尺度。已开始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因此教师的作文指导要以人为中心,因势利导。

1.循循善诱,融洽情感,真实体验。“感人心者,莫选乎情”。作文教学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配合默契,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引发他们写作的真情实感。学生在作文中才能敞开心扉说真话。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做一点这样地尝试:

(1)经常与学生聊天,有意识地“逗”他们说话。开展书评、读书心得报告会,定期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摘抄和妙语精粹展览,努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将作文题目、要求等透露给作文困难生,提前指导,让他们有心理准备。

 (3)允许作文困难生写自己爱写的事物,不一定要按的命题去写。以达到“我口写我心,我手作我文”。

(4)教师在纠正作文困难生作文中的错误时,尽量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要求他们,把命令改为建议。

2.立足基础,尊重差异,区别体验。很多学生把作文看得高深莫测,视写作文为畏途,谈作文而色变。有鉴于此,作文教学中要适当放低起点,使尽量多的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我们在指导写作思路时不扼杀他们的思维火花,视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及时表扬鼓励,形成乐于作文的好风气。对于写得好的学生作文,应该先给全体同学朗读一遍,然后指出这篇作文好在哪里,最后再报出作者姓名,或让学生猜一猜是谁写的。每次讲评好的作文时,要使选出的作文一篇更比一篇精采,使学生越听越爱听。不仅要表扬”尖子”生;也要表扬有进步的学生,介绍其中的一段或某些写得好的词句,使他们对写好作文充满希望和信心。

(六)在选题中引导体验

体验式作文教学特别重视命题。命题或话题注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内心世界也是异常丰富的,如果我们命题或提供话题时,从学生喜怒哀乐中捕捉情感的火花,让他们写自己所知所感所想所愿的事情,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就能为其创设积极作文的氛围,使之以愉悦的情感进入写作。反之,陈旧的,假而大的命题,就难以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而且会使学生因无话可说而退避三舍,视若畏途。

    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英国十九世纪教育家约翰·珞克说:“一个人在对任何题目发表意见之前,他应该是先熟悉那个题目,否则叫他去说,就等于叫一个瞎子去谈颜色或叫一个聋子去听音乐一样愚蠢。”可见作文命题应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我们应该看到中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课堂学习、课外生活,同学间的趣事,团队活动时的笑声;爱唠叨的妈妈,刚学会的小实验,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公园里的见闻;田野风光,家乡变化……这些都被学生感知、经过情感体验而贮存在记忆库房之中。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写这些他们所熟悉的、理解的、特别是对他们有触动的、为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实物实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些诸如《一场精彩的比赛》、《童年趣事》、《童年玩伴》《让位握住你的手》《秋天的故事》《那一刻,我流泪了》《心痛的时刻》等题目,学生自然乐作不疲;随着第二课堂的开展,我们还尝试了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如《科海探奇》,让学生去开展一些诸如小发明、小制作、变废为宝的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在科海之风的吹拂下,发现一个绚丽多姿,妙不可言的“世外桃源”。中考历来被人们称作是坐向标。这几年,中考作文命题以关注生活为基本导向。如:“美就在身边”“生日快乐”,作文竞赛命题“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等,由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不少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将真情通过笔端从心田流淌出来,写出了许多有切实生活感悟的好文章。

2.作文命题应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树立正确的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重视“学生作文心理需求”不能理解为一味地迎合,学生的生活圈子狭窄,命题应有利于引导他们观察体验生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如《珍藏的记忆》、《为他人喝彩》《伸出你的手》《难忘那首歌》等之类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也可从报刊上选一些感人事例来命题,如《让生命更加美丽》《最美的阳光》《难忘那瞬间》等,让学生讴歌真、善、美,见贤思齐。这样学生就能审题与认识同步,作文与做人并进。

3.作文命题应与社会发展同步,只有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社会生活,作文题目才能常命常新。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是作文题目常命常新的源泉。这些都给作文命题带来契机。我们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看社会热点新闻,亦可设计一些诸如《最近,我很关心­—–》、《星光伴我成长》等题目。学生情动于衷,必然文思如潮。网络是学生最喜欢而教师屡禁不止的媒体,许多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QQ、飞信空间,如何引领学生在虚拟世界里为自己建一个心灵的家园。从而达到为语文教学服务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在初四年级专门设置了“博客——心灵的家园”单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去设施博客,给博客命名,写健康向上的博文。这些活动新颖有趣,在被称为禁区的园地中学生的世界观与写作水平有了大的提高。

    4.巧设文题。命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让学生有话要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使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事,更不是苦事,激发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写作兴趣自然就高了。教师也可改变命题方式,鼓励学生自拟题目,巧拟文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观察生活、选取题材、开掘主题的能力,真正使他们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有为而作。这对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展个性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这里说的提倡学生自己命题,并不是学生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要把学生自己命题理解为自由命题,而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训练的连续性、阶段性要求,在文体上、内容上规定出大体的范围,在这个大体范围内把命题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

(六)在审题中激发体验

体验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它具有潜隐性和长期性,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是学习的核心部分。但体验感悟,只能由学生自己获得,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因此,作文审题中,我们更强调让学生自己去思索,深入理解,形成深层感悟,体验命题中所蕴含的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或积极的态度、信念与价值观,进而转化为教养,铸塑心灵、健全心理和完美人格,使学生在审题立意上达到一定的高度。

1.激发学生联系体验。引导他们联系生活积累,唤起回忆自己所经历的生活,从而体味命题所构成的背景,领会其中蕴含的感情,获得理解命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真正体验领会到出题者的情感及命题中的内蕴,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促使学生改变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心理倾向,最终摆脱对教师去给他们审题的依赖。

3.促动学生交流体验。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通的空间,尽情地“自主参与”与“自由表达”,这种友好的竞争,活跃的研讨,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命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找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竟相迸射。

4.引领学生释放体验。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使之善于倾诉,乐于交流。在审题过程中,运用激励评价,倾注期待“沉默层”的每一次举手,每一个“生成性理解”。

    (七)在行文中抒发体验

在进行了充分的体验,活动,阅读之后,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欲望,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去表达,在行文中抒写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启动思维。在命题或提供话题后,学生若产生强烈的表现欲,这时必须尽快使学生进入写作过程。教师可给学生三至五分钟时间默想,起到安定心境、稳定情绪、启动思路的作用。

2.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激发想象。牛顿讲过:“若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又有人称:想象是思维的翅膀。“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谭底水无痕”,足见想象的魅力。学生结合在生活中的体验,开启想象思路,拓展思维空间,写出有新意、有诗意的好文章来。

3.引导学生捕捉形象。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去捕捉与文题关联的一些生活形象,在表达中去丰富意象。这样,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聪明智慧富有灵性,行文才会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呼之欲出、形象逼真的效果,在行文中蕴含自己的情感与旨趣。

4.引导学生锻炼语言、品味语言。行文时不要老停留在“我要写什么”的程度上,而应对“我要怎么写”、“这样写得好不好”的问题紧抓不放,结合所写事件或法理去揣摩、咀嚼、品茗所写的内容中的词语,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去优美句子,贯通全文。

(八)在修改中提升体验

许多学生在写完一篇文章之后,经常处于如释重负的主观满足之中,对文章的修改表现出冷漠无趣,缺乏动力,甚至对自己的“作品”看一看的兴趣也没有。那么最好的修改方式就是以“读”代改。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较对字句,在读中把握结构,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再次渲泄情感。让学生以一种欣赏的心境去读己文品己文,试着去修改达成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以及文章结构的严谨美和文章思路的逻辑美等。因此,教师要改变作文修改观念,以“读”代改,让“读”成为学生作文修改导线,读中激情,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培养积极的作文修改心向。

1.初读入情,修改字句。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与速度,边读边感知语言。在读中较对错别字和病句,在读中“叙说”事件或事理,在读中明确文章大意。修改后只要读得充分,读得流利,语言的整体正确运用就在其中了,就容易进入学生自己在文中蕴含的情感。

2.复读悟情,整合词句。让学生选择自己写得最好、感受最深的词句,读读、想想、划划、写写,运用多种感官,潜心体会词句的含义,与自己写的文章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然后谈谈自己的感悟:为什么这些词句写得好?也可以是哪一处写得好,为什么?教师指导的重点放在“扣读导悟,以读见悟”上,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准确优美的运用。

3.精读动情,提升主题。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动情地读读整段话,品出其中之味。“以声传情”,让学生与自己、与文章对话,渲泄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对作文的主观色彩的理解和个性化的体验,在读中自然流露情感,从中受到情绪感染,激发修改动机。品味领悟作文语言运用的精妙所在的同时,自觉自愿地去修改深化作文的内容、思想和感情。

(九)在批阅中探究体验

“学生怕写,老师怕改”,这是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作文水平低,不会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又不强,所以学生见写作文就头疼。写作文时为了交差,只能硬着头皮搜肠刮肚,胡拼硬凑。他们在长期的毫无成就感的写作经历中长大,缺乏成就感,丧失写作兴趣。因此,如何让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写作中得到成就感,以便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产生主动写作的欲望。成为我们作文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1.放宽标准,对学生激励引领。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精批细改”,我们的老师十分勤奋敬业,结果是导致把许多学生的作文从头改到尾,“血色” 满纸,以致摧残学生的写作欲望。我们的老师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要鼓励和商榷的语气要多,批评和指责的话要少。要给学生逐步提高的时间。在批阅时不妨故意降低评改尺度,对病句及文句章法尽量多就少改。多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想不到你还会变式作文,不错!”“这句话写活了当时的情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充分展示了文中人物和你自己的个性”。多采用宽容的态度:“如果结局这段文字删去,留下想象的无穷空间,就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猜想”,“这几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换吗?”

2.寻找星光,让学生品尝喜悦。我们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以鼓励,因为学生总是期盼老师能够给他哪怕是一点点的肯定。因此,批改时要充分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应让学生获得作文的成功与喜悦。教师要用宽容心态和独到眼光去发现作文中的亮点。赏心悦目的文字书写、大胆创新的观点、个性化的语言、独到新颖的感悟,甚至小到一个佳句、一个妙词等等,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每次都出满分作文,每次讲评都会以“星”的指数来判定作文的等级。星光闪烁,才会把学生带到激越亢奋的写作佳境中。

3.淡化分数,为学生树立信心。作文的批阅不是简单的给一个分数而重在检查作文过程的进步。所以对待优生的学生作文的评价不要求全责备,不吝啬分数。几次过低的得分,可以浇灭学生写作的希望之火;而逐步上升的分数或偶尔的高分,又可能让学生鼓起难得的信心。

4.多元互改,使学生成为主体。新课改理念认为:评价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作文评价作为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写作发展的重要途径。多元互改,就是让学生也试着做评价的主人,从“教师主体评价一元化”过渡到“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让学生在作文批改中处在主体地位,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作文批改中的教师“一锤定音”,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各抒己见。要求学生在互评互改中要认真“发现”,要多从别人的作文中寻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在合作互改中提升作文能力。从某种角度而言,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写出的批语,发表的看法,较之教师,对自己或同学更有启发性,更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十)在评价中深化体验

体验式作文重情感体验和感悟,重学生个性化的认识、个性化的语言,凸显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内涵,传统的作文评价不足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新课标和新作文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我认为,建立动态生成性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贯彻与实施。

什么叫“动态生成”?我们知道,学生是在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多方面的影响下成长的,其在成长过程中阅历和生活经验都在不断得到丰富,这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变化,在这一复杂的变化过程中,其语言习惯的养成、情感思想的形成是在逐步生成的、不断变化的,其过程是动态的。

“动态生成”这一评价方式旨在使教师对学生作文作出全面的评价,其重要的操作方法是教师为学生建立一个写作档案——《体验式作文教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教程》的实施,为每个学生纪录了每次作文的基本情况,是学生作文发展的完整地轨迹。它已经上升为不是单纯的作文训练,而是学生初中四年心路历程、成长过程的反映,也是人生中的一段美好的回忆。

           1.教师评价

教师要用心阅读学生的作文,这样才能够从正确的角度对学生的作文作恰当的批改并且在批改上要做到多就少改,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去推敲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及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

    2.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教师评价只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教师应把更为充裕的课堂评价时间留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改活动中,让他们在习作的评改过程中得到启发与积累。

这里,学生的评价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以自我评价为基础和前提,让学自己品味被教师肯定或未被教师发现的但自己觉得好的词句,修改或重新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自我评价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以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为核心和纽带,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读给同小组的同学听,以孩子的眼光共同发现作文的闪光点和不足,并让小组成员对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从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

需要强调的是:在学生评价的同时,教师应以主持人的身份参加,起到组织串联的作用,并且认真聆听学生关于作文的评价。当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时遇到障碍时,教师应当适当借机作一些疏导。

    3.“社会”评价

“善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为学生营造作文展示的天地,可以通过宣传窗、学校广播站、校刊等为学生提供佳作展示的天地;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报刊杂志的投稿;鼓励学生参加作文的竞赛等。在这一系列列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评定。

几年来,我在我的班级成立了“秋柳诗社”,出版了诗集《秋柳诗韵》,为我所教过的班级学生印刷了五本作文集,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这既使小作者得到鼓励,同时也激励起了其他同学写作的积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