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爱星星的孩子

 昵称936669 2012-05-27
4.2孤独症日:关爱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的定义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又称婴儿孤独症。1943年最早由Kanner以“情感接触中孤独性障碍”为题报告了本征。过去曾经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所造成的,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其临床症状为:在乳儿期就极为孤独,不愿与人接触,患者成长过程中少言寡语,言语交往能力差,固执任性,墨守成规,反对做任何改变。对玩具等某些物体,过分依恋,不能分离。另外情绪不稳,对刺激反应过度或不足。诊断主要依据上述典型临床症状。 
孤独症儿童的发育特点
正常儿童的各方面发育应是比较均衡的,有时按照孩子的年龄计算,在某些领域,可能有提前或滞后,但一般相差不会太多,很难超出正常范围(不超出6个月)。而孤独症患儿的发育则明显表现出不均衡。他们大多数起病于婴幼儿时期,有的患儿可能在1岁半左右就开始有意识的讲话,如叫“爸爸”“妈妈”及家中的亲人,并会提些简单的要求,吃饭、喝水、吃糖、吃西瓜、尿哗哗等等。可以主动与亲人打招呼,说“拜拜”,但到了2-3岁却渐渐不说了,有的患儿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流利地数数,甚至表现出非凡的算数才能,或可以认识好多汉字,以及很多的外语单词。但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则很差,他们很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也很难理解别人的感情,虽然认识很多汉字,看起来似乎智力超常,但他们对所学汉字却根本不理解,有的患儿即使有语言,也是鹦鹉学舌式的机械重复别人的语言,而且不会正确使用代词,常常把我、你、他颠倒混用,他们不会把语言做为与人交流的工具,而只是单调地自言自语地讲些别人完全无法理解的语言。他们大多数患儿在大运动及精细运动方面如跑步、上下楼梯或手的使用方面和正常同龄儿童差不多,但在社会交流和认知能力方面则有很大差距。他们缺乏与人交往的意识,不会与伙伴玩耍,不能发展友谊,有些患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得孤僻、离群、缺乏对亲人的依恋、回避别人的目光、拒绝被人拥抱或爱抚,他们很难在物体与事件之间建立联系,对简单的童话故事内容也难以理解,整天机械地重复某个刻板动作,如不停地蹦跳或看手,专注旋转的物品,玩玩具积木的拼搭时,总固定在某一种定式的摆放,而且不能更改或变化,否则就要大发脾气。总之,在孤独症患儿成长过程中,这种特殊的不平衡的发育,应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
孤独症儿童发病前的早期先兆
这类儿童起病前很难确切说出他们的起病时间,由于他们的患病程度不同,具体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有些患儿从小发育落后,会笑、会认人、会坐、爬、站、走及讲话的时间都落后于同龄儿童,也有些患儿很早就会走路,但迟迟不会讲话,家里人误认为是“贵人说话迟”,一直在等待观望中。我们需要告诫和提醒家长的是一旦发现患儿过分乖巧,不哭不闹,从不干扰父母工作或学习,可以自己安静地呆在一处或自己玩很长时间,从不主动寻求帮助,或过分烦躁不安、无故哭闹、尖叫,很难照顾、活动过度或伴随有刻板重复的动作,以及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还有些孩子,2-3岁之前有一个相对正常的发育期,而且表现得聪明过人,对数学、文字有明显兴趣,会背多首唐诗、儿歌,很小就喜欢看书、认字,而且过目不忘,父母及家人则认为他们是“小天才”。由于年龄小,他们平时很少接触外界环境,一旦送入幼儿园,则被老师很快发现不合群,不喜欢与小朋友玩,经常一个人拿着书躲到一边自娱自乐地看,很少听从老师指令,叫其名字也不理人,就象没听见一样。这类患儿表现的兴趣范围狭窄,尽管他们有语言,但交往性语言很少,从不主动与人打招呼,对周围的事物很少关注,不能与同龄小朋友发展友谊,他们在集体环境中表现得非常特殊,一旦让其改变行为模式,则表现得大喊大叫、发大脾气,严重的可出现自伤及攻击行为。孤独症儿童从外表长相是很难与正常儿童区分,因为他们的外表十分可爱、聪慧,有的胜过正常同龄儿童,所以往往被家长忽视,在漂亮的外表下,隐匿着严重的精神疾患。我们的年轻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外表长相、身体健康,更应关注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发育,一旦发现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应及早就医,到有关正规医疗部门咨询请教有关专家,以便得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及治疗以防延误。
孤独症儿童在婴儿期有哪些表现
婴儿从离开母体进行独立的生活以后,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影响着他们的发育过程,部分孤独症儿童在婴儿期即表现出异常。他们好哭闹,睡眠时间明显少于正常儿童。母亲用喂奶姿势来哺乳婴儿时,他们很难把头转向母亲,也不会在母亲怀里寻找奶头,并且不喜欢依偎在母亲怀中,母乳时他们很少注视母亲的面孔,不喜欢让母亲抚慰对母亲的呼唤及逗引很少有愉快的表情。3-4个月时难以寻找母亲的声音,不会发出任何自发的咿呀声。5-6个月还不会追随物体,不能辨别熟悉的人和陌生人的面孔。也有些孩子表现得过分安静,整天躺在小床里,不哭也不闹,尿布湿了或身体上不舒服:渴了、饿了也很少哭闹,反应很迟钝,很少与母亲拥抱,建立亲情的依恋,对亲人好似很陌生,对色彩明快,颜色鲜艳的玩具,很难用视觉追随,对外界的一切缺乏好奇心表现得漠不关心,兴趣范围狭窄。9-10个月还不会腹部卧,不会爬行,手部动作也显得笨拙,不会交替双手拿东西,有些孩子已经长了牙齿,但仍旧每天以牛奶为食,拒绝改变饮食习惯,不愿咀嚼食物,拒绝吃硬的食品。给其变化辅助食品的花样,难以接受,家里人带其外出,看到同龄的小伙伴时,丝毫没有高兴的表情。他们一旦学会走路,就是随心所欲不停地跑,对父母的召唤和斥责从不理会,且随年龄增长,症状越加明显。在别人逗引或给玩具时,经常是不理也不看,熟悉的人呼唤名字时,好似没听见,以至被认为听力有问题,不少父母曾多次带孩子到耳鼻喉科检查听力,结果均未发现听力有问题。
孤独症儿童在幼儿期的表现
文文,4岁了,妈妈送他去幼儿园已经有半年多了,总是听到老师对妈妈讲,文文这孩子好象与其他小朋友不太一样。在幼儿园里他很少去找小朋友,也从不参加小朋友的集体游戏,而是喜欢一个人坐在墙角边翻看一本不知道已翻过多少遍而且又脏又旧的《儿童童话故事》书,一个人边翻还不停的自言自语。老师多次试图去接近文文或给文文换一本新的故事书,但均遭到拒绝。每天上幼儿园,妈妈都主动让文文问老师好,而文文总是跟着妈妈的尾音也同样说“问老师好”,后来老师也发现文文的语言好似鹦鹉学舌一样,她不会与小朋友进行简单的对答交流,而且分不清代词,老师吃饭时问他“你吃饱了吗?”他也再随着老师讲,你吃饱了吗?引逗得旁边小朋友会纠正他“你说的不对”。老师也曾提醒妈妈带文文去看看有关的医生。
象文文这类孩子,外表看起来非常漂亮可爱,但通过与孩子长时间的接触就会发现问题。他如同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对周围的环境及发生的一些事情不闻不问,以至有的老师或家里的亲人认为孩子的听力有问题。他们的表情变化少,而且多回避别人的目光,缺乏与人对视的交流,大多数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要么根本就没有语言,要么即使有语言也常常是重复、模仿别人的语言,或自言自语在自己的世界中,即使最亲近的人也难以理解或听懂他们的语言,如果有要求、需要别人帮助,他们总是去拉着大人的手,或用哭闹叫喊来表示需求。大多数的孩子兴趣范围狭窄,对玩具兴趣不大,即使喜欢玩具汽车,也是在单调专注地摆弄汽车的四个轮子或单一地在地上推来推去。有些孩子表现得对电视广告、天气预报过分专注,而且,会跟着播音员背诵城市的地名。有的孩子整天手里拿着一根小细绳、一个塑料袋、一盒牙膏或一块香皂,不停地机械地来回摆弄,而且自娱自乐,甚至达到着迷的程度,使别人很难理解他们的行为。还有些孩子喜欢把手放在自己的眼前不停地晃动或扑动,连蹦带跳或原地旋转。以上这些症状都是孤独症儿童所特有症状,与外界的交流明显困难,语言发育的落后以及兴趣范围的狭窄。
孤独症儿童在儿童期的表现
儿童期实际也是学龄期,孩子要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对于大多数孤独症儿童来讲,由于他们的智力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此时期他们的大部分人可能是在弱智学校或家庭中度过,也有少部分功能较强、智力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在正规普通学校中度过。此时期的患儿,大部分症状趋于相对稳定期,一部分孩子经过早期的干预强化训练,情绪行为问题得到相应的改善,可以在机构中接受正规的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
亮亮,男孩,七岁,四岁被诊断为孤独症,一直在特殊训练机构接受学前培训。亮亮的主要问题是,语言发育落后,主动语言极少,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刻板重复地看手,不喜欢与小朋友交往,而且表现得多动,一刻也闲不住,喜欢跑来跑去、爬上爬下、或自己转圈,用妈妈的话讲,亮亮从学会走路起,就很少安静、好好走路,出门就跑,从来不知道累,而且危险意识少。在训练班中,老师也常常反映亮亮特别兴奋好动,如同上足了弦的链条,老师稍不注意,就会擅自离开座位或跑出教室,为防止亮亮乱跑,老师把亮亮单独放在靠墙的一个座位上,旁边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孩子,但也难以阻挡亮亮的好动。他上课时常常站起来,或在座位上发出各种声音。亮亮非常喜欢听音乐,在训练中,老师发现,只要上音乐课时,亮亮表现得较安静,而且表情非常愉快,喜欢和老师互动,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节奏感很强。发现了亮亮的爱好,老师及家长密切配合,在亮亮的教学上,突出音乐教学的特点,以稳定孩子的情绪,如教其唱儿歌、学说童谣,以促进亮亮的语言发育及认知理解。三年下来,亮亮的进步非常大,在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亮亮已顺利进入特教学校。在教室中,已能基本安静听讲,而且还成为学校的升旗手,成为老师的小帮手,帮老师给同学发作业本、分饭等等。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此时期的孤独症儿童也与正常儿童一样,好奇心很强,部分患儿有很高的求知欲,功能高的患儿,往往喜欢看书认字提问题喜欢去接近小朋友,只是他们的交往技巧显得笨拙、简单,语言的表达理解比同龄小朋友落后,但他们有很好的记忆力,过目不忘,而且在学习上并不感觉困难,尽管有的老师认为他们怪怪的,上课没好好听讲,但老师讲的内容他们大部分都会,而且考试成绩不差。
有部分孩子可以在特教学校中学习,由于学校环境比较宽松,没有学习压力,老师对孩子倾注了极大的爱心、耐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针,孩子们生活学习得非常愉快,相互没有歧视,人人平等,尽管有些孤独症的患儿表现有刻板、机械重复的语言及行为,兴趣的狭窄、单一,交往方面的障碍及落后,但由于他们天天与同龄伙伴接触,相互之间效仿,加上老师的引导,并能开展多方位的分层教学,使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各方面的功能都会得到很大进步。
孤独症儿童在青少年期的表现
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在身体发育上与同龄儿童一样,身体渐渐随着年龄的长大而增高,性功能开始发育,第二性征出现,少女已有月经来潮、乳房突起、骨盆发育变宽大、皮下脂肪增多,少男喉节突起、声音变粗、上唇渐渐出现胡须、肩宽体高,并有遗精现象,但由于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发育明显落后于生理发育,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他们由于年龄长大,身体长高,在不熟悉的人眼中,往往错把他们当成正常人,忽视了他们发育不足的一面。如在正常普通学校中,他们往往被同龄的伙伴疏远或受到同龄伙伴的嘲笑讥讽,难以适应处理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加之学业负担的压力,使得他们出现情绪行为的异常,由于他们语言表达理解落后,难于顺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难于表达自己内心体验及自身的生理变化,不能正确得到别人的理解,缺乏必要的生理卫生以及性知识方面的教育,引起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少女来月经,,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或恐惧、紧张,男孩子出现频繁的手淫、遗精,他们很难掌握两性间的界限,于是出现情绪表现的明显冲动、不稳定,自知能力差,有时患儿表现得喜怒无常、焦虑不安、过分敏感、纠缠家里人,或伴随有强迫动作,如反复关门、上卫生间小便,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发脾气或吵闹不休,有些严重的患儿伴有冲动、兴奋、攻击别人或毁物、自伤、饮食睡眠的改变,暴饮暴食,对亲人变得凶狠、残忍,往往做事不考虑后果,如有的孩子上课途中,把自己和同桌同学的文具、书包全部从窗户扔到楼下,无缘无故的大发脾气、哭闹,或在公共场所、大庭广众面前抚弄摩擦生殖器、达到性快感或当众脱裤子、裸体,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大多数患儿到青春期由于身体内分泌变化,不会表达自己的躯体变化不适,心理发育明显落后,行为举止表现幼稚,容易冲动,感情脆弱,缺乏高级意向,自控能力差,往往采取一些不切实际的表现,有些患儿变得迴避,退缩,不出门,不见人,生活懒散,不换衣服,洗漱要别人督促,社会功能受到影响,还有少部分患儿出现癫痫的抽搐发作,以上患儿的异常表现,要引起家人及教师的密切关注,严重者应到有关医院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帮助患儿安全渡过青春期。
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
孤独症和所有疾病一样,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而早发现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经常将自己的孩子和同龄的正常孩子进行比较,通过仔细观察,进而发现差异。如果差距较大,则应到专门医疗机构进行咨询。
早期识别孤独症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父母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随时注意对照孩子各年龄发育阶段的不同变化,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比较,一旦发现某些发育指标落后于同龄儿童或伴有一些奇特的行为特征,就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类孤独症患儿在婴儿时期表现得过分乖巧,整天躺在小床里,不哭也不闹,即使饿了或不舒服也无表示。有些孩子6个月以后还分辨不清亲人和陌生人,对父母的来去无所谓,缺乏对亲人的依恋,还有一类患儿表现得睡眠少,活动多,精力旺盛,好哭闹尖叫,要人整天抱着或不停地摇晃童车,才肯安静下来。大部分患儿对玩具不感兴趣,而是常常喜欢机械重复的固定动作,如着迷的玩手、看手,或摆弄玩具车的轮子,长时间看旋转的物品。学会走路后,喜欢到处舔、嗅或闻某些物品,有的患儿专门舔桌子、椅子等有棱角的地方,或去闻别人坐过的地方或穿过的袜子和鞋子,手里习惯地拿着一根细绳,一个塑料袋或一块香皂,一个电话卡或一块硬的塑料片等等,连吃饭睡觉时也不离手。
他们常常拒绝亲人的搂抱、抚摸,常常回避亲人的目光对视。表??得冷漠、无动于衷,不能与同龄伙伴玩耍,常常一个人独处,自娱自乐。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中,阿姨常常反映他们孤僻离群,对周围环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不主动与人打招呼,也不参加集体活动。上课时常常表现不听指令,擅自离开座位,对老师的批评好似没听见,以致被老师认为有听力问题,但他们又对某些声音过分敏感。如听到电视中的天气预报或广告、歌曲音乐,马上会从较远的房间跑过来专注、长时间地迷恋倾听,或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扭动身体。也有的患儿对某些声音产生极度的反感、惊恐、焦虑,如听到厕所抽水马桶的声音、鞭炮声、雷声或汽车喇叭声,小孩子的哭声则马上用手捂着耳朵、大声尖叫或哭闹,表现得烦躁不安。还有的患儿发育明显不平衡,2岁时就能认识几百个或上千个汉字,但看见母亲却不会主动叫妈妈,有要求不会用语言表达,而是常常拉着大人的手去拿,动作显得笨拙,大小便不会主动表示。
再大些的孩子,还会出现自言自语或鹦鹉学舌的语言。常常把代词混淆、或模仿重复别人的尾音,如问他“你吃饭了吗?”他也会随着说:“吃饭了吗?”他们的这种发育落后或发育的不平衡往往在幼儿期就比较明显。只要仔细留意观察,对照大多数同龄儿童的表现,早期识别发现并不困难。
孤独症儿童应该做哪些检查
医生对孤独症患儿进行仔细的检查,主要内容为四了解(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五检查(体检、精神检查、实验室检查、智能检查、量表检查)。
家长一旦怀疑孩子有类似孤独症的表现,就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请有经验的医生帮助诊断。孩子的父母及抚养人要详细为医生介绍患儿的发病情况。
医生要向父母了解的内容包括:现病史,孩子的起病时间,有无明显的发病诱因,起病的缓急程度、症状的早期??现以及病情发展变化的特点。尤其要详细了解患儿的语言发育、语言表达理解能力;对亲人的依恋,以及对周围人和环境的适应能力,情绪行为及性格的变化;有无特殊的偏爱及嗜好,饮食、睡眠,生活习惯有无变化;生活自理的能力等等。
既往史:了解患儿从出生以后的健康状况,曾患过何种重大的先天性疾病(如心脏病、代谢病等等)传染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颅内出血、颅脑外伤、中毒)患病当时的情况,治疗经过及疗效,如颅内出血有无昏迷、抽搐,等等。
家族史:父母系三代中有无神经精神疾病史以及智力低下、性格异常或药物成瘾和酗酒者,有无三代近亲婚配史。
个人史:1.孕期情况:母亲怀孕的产次、胎次、孕期年龄,有否合并各类疾病,是否用药治疗或接触过有害气体、放射线等,有无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营养状况,等等。
2.生产情况:是否足月、顺产、难产、剖腹产、机械助产,有无缺氧、窒息,生产时胎盘是否老化、早剥。新生儿的体重、身长,有无颅内损伤、脑瘫、肢体瘫以及损伤程度。新生儿有无合併症如黄疸时间过长,有无吸入性肺炎等。
3.哺乳情况:母乳还是人工喂养,吃奶情况,添加辅食情况。
4.婴幼儿期生长情况,主要了解翻身、坐、爬、站、走以及开始讲话时间,口齿是否清晰,饮食、睡眠、大小便控制情况,对父母及抚养人的依恋,何时进入托儿所、幼儿园,对集体环境的适应情况,与小朋友及老师的关系。
体格检查:测身高、体重,脉搏(心率),可以对照正常儿童的发育平均值,在平均值上下两个标准差之间为正常,超过或不足均为异常。注意测量患儿的头围大小、观察毛发颜色,有无脑积水、眼球震颤以及面部的先天性发育畸形,有无贫血面容。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肌力、肌张力、协调与共济运动,感知觉有无异常。
精神检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充分了解患儿的病史,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表情、举止动作,以及对周围环境、医生及亲人的反应,可采取询问观察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了解观察患儿的言语、感知觉,运动能力、智力情况和情绪行为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依据患儿的不同年龄以及身体检查的情况,酌情选择必要的检查,如脑电图、脑CT 、脑核磁、脑地形图、脑干诱发电位、染色体等等。
智能检查:要根据病史、年龄特点及患儿的发育情况、合作程度选择智力测验内容。
量表测查:省略(在心理行为发育评定节介绍)
家庭对孤独症儿童的测评
家庭是孩子的摇篮,如果老是觉得自己孩子怪怪的,可以用孤独症的十四条症状进行比照。如果有一半以上都符合,则应考虑是否是孤独症,应到专门医疗机构作进一步检查。
有些患儿在他们的婴儿早期就表现出孤独症的症状,而某些孩子则在两岁以后才出现孤独症的症状。有许多行为特征用来描述孤独症患者,通常孤独症患儿不会具有所有典型特征,而且他们也不是在同一时期表现出所有特征的。当父母发现您的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别于其他正常同龄孩子的时候,如语言发育迟缓,很少有主动语言,经常表现的自言自语或鹦鹉学舌式的语言,对语言的理解以及表达的落后,并存在有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离群,回避目光对视,叫之不理,很少与人对视,兴趣范围的狭窄,以及怪异刻板行为,智力发育的落后。
如果一个孩子具有下列至少一半以上的症状,就应考虑他可能患有孤独症:
1.与其他孩子不合群
2.看上去象个聋子
3.抵制学习
4.对真正的危险不害怕
5.抵制日常生活中的变化
6.用手势表示需要(用手拉着大人,而不是用手去指)
7.不适当的大笑或傻笑
8.抵制贴身拥抱
9.明显多动
10.逃避与他人眼睛对视
11.不适当的接触物体
12.旋转物体
13.长时间的玩古怪游戏
14.对人冷淡
案例:他又认识了很多东西了
东东,男,2000年出生,2003年7月诊断为自闭症。该生具有基本的运动能力及精细能力,语言发展较慢,吐字不清晰,声音较小,无主动语言,语言的连贯性差并伴有自言自语。在认知方面发展较差,只会能指认简单图片。情绪不稳,爱生气,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容易发脾气,比较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听指令的能力差。
通过与家长研讨,我们认为可以用强化认知训练作为训练的突破口,使他掌握简单的分类与配对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答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对话等几项技能。在训练中应遵守以下一些原则:1、从儿童感兴趣的事情做起,事情从易到难逐渐提高。2、训练者的指令要简单、明确。3、训练内容由少到多,由易到难。4、及时强化。又根据该儿童现阶段的情况,为他制定了训练目标:1、具有听指令的能力2、能进行简单的应答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对话3、提高语言的连贯性和清晰度4、能掌握简单的分类与配对。在训练中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ABA教学法、游戏法、强化法、操作法、演示法等。
主要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训练。首先训练听指令做动作和拿放物品:能根据训练者的指令做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坐、拍手等,并能依照指令拿放物品,能按指令交还物品。刚开始时,先和他进行情感沟通,采用了很多游戏方式,东东较快地(一周左右)接受了老师。通过一个月的训练,儿童的语言清晰度有所提高,声音逐渐变大,基本能够认读常见的水果、动物。
通过这段时间的训练他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训练目标。通过与家长研讨,我们制定了第二阶段的训练目标: 1、听指令:巩固上月内容。2、指认五官,图文配对:能根据图片选择相对应的文字并读出。 3、水果、动物分类及图文配对:能根据训练者的指令进行图片分类并拿出与之相对应的文字。4、分辨红、黄、绿、蓝、黑、白六种颜色:在上月基础上加入三种颜色的认识,并能根据训练者的指令找出与之相同颜色。5、分辨有无:能依照训练者的指令分辨事物的有无,例如桌子上还有杯子吗?回答“没有”或“有”。
在这个阶段的训练里他进步较快,语言的连贯性明显增强,情绪也基本稳定,能够等待3—5分钟,对不感兴趣的事情的注意时间也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1、开始自由散漫、不愿意训练时谁拉他,他都会跪在地上,无论你怎么说就是不站起来。个训课的训练后,他逐渐能听从简单动作指令。2、通过两个月的训练,他现在的语言清晰度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且能和老师进行简单对话了。如回答“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你是姥姥的----?”等,不仅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水果、蔬菜,还可以进行多选一、可以将五官、常见水果、蔬菜、动物进行图文配对了,并且逐渐能够清晰、顺畅地将儿歌配合动作背诵。两个月训练结束时他已经能说六首儿歌、四首古诗。
                                    (海淀培智中心学校    杨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