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求生欲望

 杂货店伙计 2012-05-28

 

 

 

 

人的求生欲望

 

 

 

为什么有人丧失生存的信念?为什么有的人宁愿忍受巨大的痛苦也不愿意赴死?这是人的求生欲望在驱使人们的行为。求生欲望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在左右人的求生欲望?

 

生物具有生存的能力,也具有求生的本能。低等生物没有意识能力,不能思考和理解关于生存的哲学问题,它们的求生是依靠本能维持的。人类虽然具有了意识,但是人类的求生能力仍部分地依靠本能来维持。人的意识也参与了求生的活动,有时甚至左右着人们求生欲望。我们通过对比一组动物行为,寻找求生活动的驱动机制。

 

低等动物很多都具有假死的现象,这种假死就是求生活动,这些活动是本能的反应。生物具有惊吓的状态,在惊吓的状态下能够有效逃避天敌的追捕,这也属于求生活动。因为不论是假死还是惊吓,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求生的目的。求生不同于生存的地方在于求生是主动的行为,而生存只是本能的行为。比如摄食、排泄、繁殖属于正常的生存活动,消化、呼吸、行走也属于生理活动,不能算是求生,而只是生命活动。赴死行为。雄螳螂在交配后会被雌螳螂吃掉,但是雄螳螂并没有为此而躲避雌螳螂;蜜蜂在攻击入侵者之后会因为失去蛰针而死去,但是蜜蜂还是会进攻入侵者。这种主动选择放弃生命的行为是赴死行为。人类有积极的献身赴死、消极自杀的赴死行为,虽然都是在极端情况下做出的,但是赴死行为也是一种存在的普遍行为。无意识动物也应该有赴死行为,动物的绝食就是赴死的一种表现,与细胞的程序化凋亡应该具有类似的原理,这种赴死行为应该归结为进化产生的群体适应生存需要的本能,个体赴死对于繁衍后代、节约食物、保卫群体可能产生积极意义。

 

人的决策机制中包括本能、欲望、情感、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多种作用因素,最终决定人们采取什么行为,并不是单方面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权衡和妥协的结果。

 

1、本能的作用,是人们给予解释的理由,而不是本身具有理由。本能就是那么发生了,没有义务向人们提供解释,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这些解释不论是否合理,本能都是在生物进化中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如果本能选择了死亡,可能具有生物学上的意义,但是未必就是理性的选择。

 

2、欲望是驱动人类活动的原始动力,由本能创造和发生,具有对一类事物集中反应,比如当人们产生食欲的时候,并不是只针对某一事物,而是对大部分食物。欲望大多数是将行为引向求生的,但是也不排除有将行为引向赴死的,欲望只是行为驱动,而不负责行为后果。

 

3、情感产生对事物的思维和行为偏向,情感也能够反作用与身体,产生情绪反应;能够具体化到一个对象,产生具体感情。情感本身不具有求生和求死的偏向性,但是对行为的间接效果可能产生求生或求死的效果。比如对世界的留恋之情是求生的动力;见义勇为的情感引导人们赴死。

 

4、感性思维能够产生求生保护。比如身处高出,产生恐高的联想,于是能够极大地避免死亡危险。感性思维并不是完全的求生偏向,也能够配合产生情感联想,即也是双向的。

 

5、理性思维是人们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和信念体系。理性思维大大提高了思维的效率和系统性,让人的行为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但是即使理性思维也不能够保证人的行为都是求生的。最终决定因素仍然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维、情感、欲望和本能的参与。

 

求生是一种行为,人们常说的求生欲望其实是对人求生行为的内部动因的笼统表达,并不都是欲望使然。求生趋向的强弱取决于综合态势,是生物进化中产生的内部驱动力的综合表现,是根据情势做出的综合选择。求生机制的研究对于研究人的决策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